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11293319
  • 作      者:
    邵宪梅著
  • 出 版 社 :
    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邵宪梅,汉族,中共党员,南开大学法学博士,现为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中国优等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先后参糍教育部课题2项,参与或主持省厅级课题多项,合作出版著第1部,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丛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研究》以十七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合为契机,对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社会主义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进行研究。《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丛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研究》围绕“特色”这一核心,并以“特色”为视角,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的由来、历史发展、基本特色、理论归属等几个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进行全面的解读。
展开
精彩书摘
    (一)研究资料概况
    对社会主义观的现有研究成果主要表现为研究专著与论文的纷纷问世。因而,从资料的搜集来看,主要有以下三类来源:一是关于社会主义观的研究专著;二是有关的博士和硕士论文;三是报刊论文。从研究内容上看,基本上都集中在对某一人物和某一社会主义流派的社会主义观进行研究。从研究的过程与发展趋势来看,20世纪90年代掀起了研究的第一个热潮,发表了很多论文并出版了不少专著,进入新世纪以来,掀起了研究的第二个热潮,进入研究的拓宽与深化阶段。两次热潮中,专门以社会主义观命名的论文与专著不是很多,但涉及到社会主义观的论文与专著却不计其数。现对当前的主要研究成果简介如下:
    其一,研究专著情况。就目前的检索结果来看,近年来直接以社会主义观命名的研究专著并不是很多,比较有代表性的著作有:李屏南著《选择与创新:科学社会主义观在中国》(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李屏南主编《社社主义观:从马克思到江泽民》(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朱阳、郭永钧主编《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观》(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罗文东、吴波主编《邓小平社会主义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黄蓉生、李国安主编《邓小平社会主义观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曲庆彪著《超越乌托邦--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观》(北京出版社,1996年版)等。其他还有一些与社会主义观研究相关的著作,在个别章节中对社会主义观或社会主义观的核心要点略有论述,如刘建武、戴开尧著《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孙代尧、薛汉伟著《与时俱进的科学社会主义》(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肖枫著《社会主义:转折与创新》(当代世界出版社,2003年版),高放主编《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郭圣福等著《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认识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赵明义主编《科学社会主义》(山东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等等。他们的著作中或提到社会主义观问题,或对社会主义观的认识有一定的启发。
    ……
展开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社会主义观
第一节 经典作家社会主义观的核心内涵
第二节 经典作家社会主义观的评价
第三节 经典作家的社会主义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的理论依据

第二章 苏联模式社会主义观
第一节 列宁社会主义观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第二节 苏联模式社会主义观的核心内涵
第三节 苏联模式社会主义观的评价
第四节 苏联模式社会主义观的历史借鉴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的必然选择
第二节 毛泽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的奠基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的开创
第四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的发展
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的进一步丰富

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的基本特色
第一节 特殊的起点
第二节 特殊的发展模式
第三节 特殊的发展道路
第四节 特殊的两制关系
第五节 特殊的社会理想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是当代形态的社会主义观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是对科学社会主义观的继承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是对科学社会主义观的发展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是当代形态的社会主义观
结语
附录
毛泽东与邓小平社会主义观差异原因新论
和谐社会理念下理想人格的构建及其实现
新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中的几个关系
试论民族凝聚力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论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转型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