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科学发展:理论研究、指标构建与体制保障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100081
  • 作      者:
    王保安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王保安,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国家行政学院兼职教授,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财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岗位工作需要,坚持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曾在《求是》、《财贸经济》、《宏观经济研究》等刊物和《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报理论版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著有《中国经济增长与方式变革》、《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研究》、《转型经济与财政政策选择》等多部学术专著。论文多次在全国和中央国家机关获奖;著作曾获“中国图书奖”。
展开
内容介绍
    《科学发展:理论研究、指标构建与体制保障》着眼着力于研究并解决三个层面的问题:第一是科学发展的深层矛盾和问题。从发展理论的研究入手,剖析科学发展面对的现实基础和基本要求。第二是如何评估新中国发展的科学化程度,构建以提升发展品质为核心的研究模式。从历史经验教训中,观照现实,研究问题,构建评估指标体系,检测评价发展的科学性,鉴定发展的品质内核。第三是以科学发展的必然性、可行性为基础,构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并适时提出有针对性的、可操作性强的对策思路与政策措施,从而塑造出我国科学发展、品质提升的长效保障机制。
展开
精彩书摘
    1.3 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包含着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关于“人的发展”。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发展进行研究的起点,是对“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的考察。“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认的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由此产生的个人对其他自然的关系。”①从自然属性来看,人本身及人的活动都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但与自然界的其他组成不同,人又具有鲜明的特性,一是人靠自然界生活,“人的普遍性正是表现为这样的普遍性,它把整个自然界……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②;二是人改造自然界,“动物只生产自身,而人再生产整个自然界”③。从社会属性来看,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的基本观点主要是:一是自由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在其经典著作《共产党宣言》中强调,在替代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每个人都能自由发展,而且“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④。“要不是每一个人都得到解放,社会也不能得到解放”⑤。二是共同发展。“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各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己的自由”。 
    ……
展开
目录
代序言
前言
第一章 科学发展理论溯源
1 以新视点解读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
1.1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主题
相关链接:国内学界的马克思主义研究
1.2 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总体框架
1.3 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
相关链接:马克思关于跨越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的思想
2 西方发展观的历史演进
2.1 “发展”概念的演化
2.2 “财富或经济增长型”发展观
2.3 “增长加社会变革型”发展观
2.4 “可持续型”发展观
相关链接:八大公害事件
2.5 “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综合型”发展观
3 新中国关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3.1 计划经济时期关于发展的思想和实践探索
3.2 改革开放探索时期的发展思想和实践探索
3.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时期的发展思想和实践探索
4 科学发展观的产生及基本内涵
4.1 科学发展观的产生与深化
4.2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
4.3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相关链接:古代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4.4 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
4.5 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意义

第二章 科学发展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与评价结果
1 西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评价体系的历史演进
1.1 以GDP为核心的指标评价体系
1.2 以优化GDP为主导的指标评价体系
1.3 系统的综合指标评价体系
2 国内发展指标评价体系的研究探索
2.1 从苏联模式向国际通行模式转变
2.2 科学发展观提出后的新探索
3 构建科学发展指标评价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1 构建科学发展指标评价体系意义重大
3.2 构建科学发展指标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
第三章 我国探索科学发展取得的成就及面临的问题
第四章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与政策选择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