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适应者死亡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3054424
  • 作      者:
    石海明,刘杨钺,张茜著
  • 出 版 社 :
    武汉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副秘书长、《超限战》作者 王湘穗<br>    著名军事战略专家刘戟锋<br>    中国科技史学会理事、教授 朱亚宗<br>    清华大学教授、知名文化学者刘兵<br>    联袂强档作序推荐<br>    到底是谁在妖魔化中国?<br>    货币战争、南海争端、美韩军演、钓鱼岛事件、朝韩炮击、维基解密……<br>    后信息时代,谁在狂欢?战略心理战,谁是赢家?<br>    金融危机总结、伊拉克战争远去,全球战略大博弈,中国何去何从?<br>    美国是如何玩弄大战略给全世界“下套”的?<br>    “美国衰落”与“中国第一”两个泡沫的幕后推手是谁?<br>    “中国元年说”、“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连环出击……中国如何接招?<br>    直击西方媒体妖魔化中国的幕后“杀机” <br>    打破西方媒体“热炒”围堵<br>    呼吁全民警惕西方媒体的歪曲误导<br>    国内首部解构后信息时代“唱强中国”与“唱衰美国”论调的醒世之作。<br>    “军事-媒体-工业”复合体不容小觑,战略心理战、思维操控术值得警惕”
展开
作者简介
    石海明:供职于国防科技大学国防科技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工学学士、哲学硕士,理学博士。先后在《科学时报》、《学习时报》及《中国军事科学》等报刊发表论文40余篇。与人合著《从物理战到心理战》、《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军事学著作20种》、《国防科技发展战略论》、《虎狼之翼:关于科学技术与军事变革的对话》4部,与人合译《导弹的社会史》,目前正在创作科幻小说《终极解脱》。<br>    刘杨钺:香港城市大学国际关系专业博士生,文学学士、法学硕士,先后就读于北京理工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及香港城市大学。近年来在《世界经济与政治》、《国际论坛》、《国防科技》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硕士期间对技术优势与美国霸权的合理性问题有深入研究,目前研究兴趣主要聚焦于互联网与美国大战略。<br>    张茜:战略学博士生,文学学士、哲学硕士。长期跟踪美国军事战略、武器装备发展动态。先后在《高等教育研究学报》、《中国国防报》、《国防科技》等报刊发表文章多篇。硕士期间对美国战略心理战有深入研究。研究兴趣主要聚焦于全媒体时代的美国大战略,目前正在创作《“大棒”背后:美国军事现代化的历程》。
展开
内容介绍
    《适应者死亡:媒体狂欢时代的全球战略博弈》从“媒体话语”这一视角入手,阐释了大国发展中暗潮涌动的一系列看不见的陷阱;同时揭示了中西方媒体不对称现实以及西方媒体与军方、政府的复杂瓜葛,通过剖析近年来海外媒体围绕“中国威胁论”、“中国独秀轮”、“中国责任论”等话题,进行连环出击。在认知空间误导中国战略的事实,对媒体狂欢时代全球大国战略博弈指向、韬略及对策作了深度分析。其目的在于警醒国人,不要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媒体所营造的假象所迷惑,要清楚中国现状,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战略方针。 <br>    《适应者死亡:媒体狂欢时代的全球战略博弈》结构严谨,资料翔实,论述精妙,见解独到,实为当代时政论著中的佼佼者。更兼之作者的行文严谨中带有生动,深入中不乏风趣,读之令人拍案叫绝,思之令人回味,是国内首部解构后信息时代“唱强中国”与“唱衰美国”论调的醒世之作。 <br>    “近几年,国内外关于“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一哥”等“唱衰美国”、“唱强中国”的大肆鼓吹消息,不绝于耳。<br>    信息时代,媒体日趋主导公众话语权,但它也是一把“双刃剑”,今天,全球各地发生的诸多新闻事件,如南海争端、朝韩交火、钓鱼岛争端及维基解密等,各国在应对这些国际事件时都受到了媒体的影响。<br>    如果西方媒体掌控者利用无孔不入的报纸、电视、杂志、网络等,制造一盆“唱衰美国”与“唱强中国”汇聚的“温水”,实在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亦正因此,如果不对“温水”保持足够的警惕,它就可能会改变我们看待世界、看待中国的思维、认知及决策。如何破解这一困境并揭开背后蕴藏的玄机,一直是战略学界所期待的。<br>    《适应者死亡:媒体狂欢时代的全球战略博弈》以其敏锐的视角、前瞻的眼光及缜密的剖析,为我们揭开了这一谜团。
展开
精彩书评
    《适应者死亡》是媒体的盛世危言,一服对症的清凉剂。今天的中国不能没有呐喊,却更加需要劲气内敛的研究和实干。<br>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副秘书长、《超限战》作者 王湘穗<br><br>    战略研究需要怎样的头脑?肯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以下三个方面似乎缺一不可: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基础,清晰的理论思维是核心,敏锐的前瞻眼光是关键。<br>    ——著名军事战略专家 刘戟锋<br><br>    《适应者死亡》一书,最启人心智的是突破民族主义和情绪主义的桎梏,而从哲学维度和历史理性的高度立论……作者不仅具有盼望中国伟大复兴的社会责任感,看透狭隘民族主义的世界眼光,超越媒体狂欢迷雾的清醒理性,而且具有突破潮流、挑战权威的批判创新精神。<br>    ——中国科技史学会理事 朱亚宗<br><br>    当前中国周边的安全环境,是世界所有大国中最坏的:世界7个公认的有核国家,5个在中国四周。当前,一个针对中国的“C”字型大包围圈已经形成……新中国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不惧战争、勇敢地迎接强加给我们的战争,才是从根本上消除威胁,实现地区和世界和平的有效手段。<br>    ——中国著名军事专家、《C型包围》作者 戴旭<br><br>    本书让我们想起一句古语: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br>    ——清华大学教授,知名文化学者 刘兵<br><br>    在英国学习期间,我经常关注美韩联合军演、中美南海争端、美国伊拉克    撤军、货币战争等问题,并和该书作者进行了探讨。应该说,本书观点新颖、语言犀利、思想深刻,颇值一读。<br>    ——爱丁堡大学访学博士 黄嘉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世纪”大合唱<br>    在美国全世界寻找“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时候,谁知西方“大规模杀伤性媒体”也开始行动起来了。从2009年开始,这些媒体纷纷围绕“中国崛起”大做文章,正是在这些媒体故意夸大其词的渲染下,一种“美国的太阳终于要落山了,中国的太阳正在冉冉升起”之意象开始在公众大脑中被建构出来。在媒体有意或无意的导引下,人们开始纷纷预测“中国什么时候超过美国?”、“当中国统治世界时,美国怎么办?”、“美国如何才能适应‘第一’的中国?”等这些尚在大山那边的问题。<br>    请看下面这些海外媒体“大合唱”的编年史:<br>    2009年5月19日,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斯里兰卡“平叛”凸现印度对南亚影响式微,中国正崛起为‘亚洲霸主”。<br>    2009年6月3日,美国《国家周刊》报道:中国即将成为世界第一,美国要做好准备。接着,美国《世界政策》杂志2009年夏季号季刊报道:东方体系已然崛起。<br>    2009年8月15日,韩国《朝鲜日报》报道:根据韩国“韩半岛先进化财团”和《朝鲜日报》共同进行的调查显示,在全球20个主要发达国家和工业国中,美国以6915分居综合国力第一位,中国以5473分居第二位。对此,《朝鲜日报》评论称,调查结果反映了当今世界确已形成中美两强的G2格局。<br>    2009年8月,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文章即为《中国能否拯救世界?》,与此相呼应,其他媒体如西班牙的《中国政策观察》、美国的《商业周刊》、日本的《读卖新闻》及德国的《商报》也一起鼓噪起一种“中国拯救世界”论,犹如一场媒体大合唱,肆意“唱强中国”。<br>    2009年8月24日,美国《纽约时报》报道:亚洲经济复苏凸显中国优势。2009年9月21日,俄罗斯《独立报》报道:中国从穷乡僻壤变为2l世纪超级大国。<br>    2009年12月7日,路透社洛杉矶报道:根据一家美国媒体追踪机构的分析,“中国作为一个经济超级大国的崛起”是过去10年间全球最热词汇。其后的排名分别为“伊拉克战争”、“9·11袭击”、“反恐战争”、“迈克尔·杰克逊逝世”、“奥巴马当选总统”、“2008至2009年的全球衰退”、“‘卡特里娜’飓风”、“阿富汗战争”、“经济危机”、“2008北京奥运会”、“南亚海啸”、“阿富汗战争”、“本·拉登逃脱”。<br>    2010年2月初,《华盛顿邮报》与ABC电视台的民调数据显示,大多数美国人认为,随着美国的持续衰落和中国的不断崛起,2l世纪将是“中国世纪”而不是“美国世纪”。<br>    2010年4月,美国《新闻周刊》将“当中国统治世界”作为报道标题,称中国人为“新君主”,中国将彻底改写货币、技术、贸易、太空及气候领域的世界规则。<br>    2010年4月19日,以短文见长的德国主流媒体《焦点周刊》罕见地推出了一篇长达14页、图文并茂的“唱强中国”的文章,背景图案是夜空下的上海,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灯火辉煌,封面上印着大大的“中国”二字,下面配的两行标题是“中国变化的危险”,“这个富强帝国已走得太远,远远超出了我们想象,‘德国制造’还能生存吗?”。<br>    2010年4月,世界奢侈品协会发布的报告:2009年,中国奢侈品消费额达86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25%,首次超过美国,成为继日本之后的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大国。中国的确有一些人富裕了,如从奢侈品的消费来看,除世界奢侈品协会发布的报告之外,据贝恩咨询公司最新统计,2009年中国奢侈品市场成长近12%,达96亿美元,全球市场占有率达27.5%,仅次于日本,是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大国。可见,两者在此一主题上发布的报告显示的数据都表明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大国。另外,毕马威公司发布的报告显示,过去两年,中国消费者对奢侈品牌熟悉度在增加,认识的品牌平均为60多个,北京和上海消费者认识品牌更多,分别是70.5个和73.3个。<br>    2010年4月26日,美国《纽约时报》报道:中国已坐上驾驶席,全球的重心已转向东方,“中国世纪”即将来临。<br>    2010年5月,路透社报道:根据美国马斯特学院民意研究中心的最新民调显示,85%的美国人认为中国如今是世界上的超级力量。<br>    2010年5月10日,美国《商业周刊》刊登了一篇聚焦中国的文章,认为中国的崛起已引起了世界的瞩目:“今后若干年,当历史学家们回顾2010年四五月份时,让他们记忆犹新的最具长远意义的新闻是什么呢?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将高盛推向断头台?火山灰使全球航空运输陷入混乱?大面积海上浮油飘向墨西哥湾?历史学家很可能会掠过当年这些醒目的头条新闻,而将目光投向中国向委内瑞拉提供贷款、中国巩固作为哥伦比亚第二大贸易伙伴地位、中国在世行成为仅次于美日的第三大投票国。无论你生活在世界哪个角落、从事何种行业,你都必须重视中国的崛起。”<br>    2010年5月30日,英国《金融时报》发布最新一期全球500强企业排名榜,中石油以3293亿美元的市值超过美国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3162.308亿美元,一举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企业。媒体渲染说,这是中国企业第一次荣登全球500强的头把交椅。同时上榜的还有中国工商银行等44家中国企业。其中,中国银行以2464亿美元排名第四,中国移动以1930亿美元排名第十。然而,在这一荣光背后,难道我们不需要再深思一下吗?位列第三的是美国微软公司,市值2568.647亿美元。而且,除澳大利亚铁矿石企业必和必拓排名第六外,前十强中还有美国的苹果、沃尔玛、伯克希尔及通用电器,一共占了6家。<br>    2010年6月21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国际公司(CNN)网站登载了一篇题为《中国制造业近乎赶超美国》的文章,该文说,2009年,美国制造业产值为1.7万亿美元,在全球制造业产出中占19.9%,而中国制造业产值达到1.6万亿美元左右,占全球的18.6%,中国制造业已近乎赶上美国。2010年5月,中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近17%,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估计,美国工业产出只增长了8%。因此,似乎中国的制造业正在赶上并超过美国。CNN就此评价说:“制造业的落后将代表着,美国世纪开始终结,在不久的将来,我们都得唯中国马首是瞻。”<br>    2010年7月6日,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又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经济何时将变得比我们强大?》的文章,推测说中国将在2020年超过美国。<br>    2010年7月10日,美国《新闻周刊》刊登了一篇题为《中国将统治世界科技的五个理由》的文章,该文对中国成功实现统治世界科技目标提出了五点理由:“一是中国的领导层了解科技。中国的9名政治局常委中有8位拥有工程学学位,一位拥有地理学学位。而美国的15名内阁成员中6人拥有法律学位,只有一人拥有理工科学位;二是中国领导层想在创新方面超过美国;三是中国的科技人才库巨大。其中值得注意的是,2005年美国有137500人获得工程学位,而中国这一数字则为351500;四是美国在理科和数学教育方面的失败;五是中国正在获得美国的技术。”<br>    最近,西方媒体又对我国刚刚发布的《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表现出了超常热情,宣称“中国越来越多的经济大省已‘富可敌国’”,比如广东省的经济总量已超过沙特阿拉伯、阿根廷和南非,在G20中可排到第16位;江苏、山东和浙江等省的GDP也超过了G20部分国家;上海、北京和天津3个直辖市更是在人均GDP指标上,毫不逊色于G20部分国家,上海可排在第12位。<br>    ……
展开
目录
序一  莫让浮云遮望眼:正确认识我国当前的战略环境王湘穗<br>序二  战略研究:我们需要怎样的头脑?刘戟锋<br>序三  中国战略研究的新视野朱亚宗<br>导论  知媒者生存<br>第一章  生活在意象世界<br>谁要统治世界?<br>“被第一”的中国<br>风从何处来?<br>《中国不高兴》折射了什么?<br>“军力报告”再掀风波<br>《中国梦》惹争议<br>危险的意象<br>潜伏着的“黑天鹅”<br>大国总理的清醒认知<br>仰望天空的精英<br>“ 温水煮青蛙”的故事<br>第二章  媒体狂欢的时代<br>“中国元年说”<br>“中国世纪”大合唱<br>警惕被“格式化”<br>“中国威胁论”伴奏<br>看!“中国责任论”来了<br>月亮与洞穴<br>中西媒体不对称<br>解码美国强势媒体<br>大脑要装防火墙<br>第三章  美国衰落:建构或现实?<br>美国!美国!<br>金融危机引发形象“地震”<br>星条旗内外激辩“美国衰落”<br>臆想中的美国崩溃<br>再看美国崛起之路<br>第一次科技革命与美国发展<br>第二次科技革命与美国崛起<br>第三次科技革命与美国霸权<br>“唱衰美国”还太早<br>美国竞争力优势<br>奔跑的美利坚<br>第四章  触摸“美国世纪”的拐点<br>海湾战争散不尽的硝烟<br>一战归来的美军<br>二战:科学大显神威<br>万尼瓦尔?布什<br>“Spunik-1”升空引危机<br>“阿波罗登月”计划的遗产<br>走出越战泥潭<br>:不仅仅是巧合<br>冷战注解“美国世纪”<br>“9?11”之后<br>第五章  美国是唯一的坐标系吗?<br>高科技崇拜<br>富国与强军的逻辑<br>“ 被动锁定”很危险<br>美国优势的支点<br>战争留给伊拉克什么?<br>身陷阿富汗<br>“山姆大叔”恋上武力<br>“ 美式战争”之奢侈,谁敢要?<br>拒绝“美式霸权”<br>美国反对美国<br>建立自己的“坐标系”<br>第六章  适应者死亡,不是杞人忧天<br>上将之感慨<br>第三次世界大战?<br>“星球大战计划”的阴谋<br>尼克松之《不战而胜》<br>此起彼伏的“颜色革命”<br>“无核武世界”背后<br>太空,已硝烟弥漫<br>美国是玩战略的高手!<br>希腊悲剧<br>第七章  中国应对全球战略博弈<br>《C 形包围》预警<br>中国离战争有多远?<br>“大国崛起”要流多少血?<br>还敢与“科技革命”失之交臂吗?<br>直面“钱学森之问”<br>“智库一条街”的启示<br>“韬光养晦”没有过时<br>“中国世纪”不是梦<br>后记  国家强盛,我们的责任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