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国际战略评论.2011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1240715
  • 作      者:
    王缉思主编
  • 出 版 社 :
    世界知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王缉思 世界政治变迁与中国对外战略思考
    约瑟夫·奈  下一个十年的中国、亚洲与美国
    马凯硕 亚洲在全球治理中的新角色
    朱  锋 构建互敬、互谅与互利的中美日三边关系
    拉贾·莫汗亚洲正在出现的中印美战略三角
    张沱生 新形势下对中国对外政策的若干思考
    江忆恩陈喜娜  中国崛起:对概念运用的探讨
展开
内容介绍
    “国际战略”是一个古老的研究领域,又包含着崭新的研究内容。自战国至秦汉以来,中国就不乏“纵横家”,即当代所称的战略家。他们多为君王的策士,胸怀大局,熟谙兵法,满腹经纶,长于韬略,果断决策,机智善辩,纵横捭阖。《战国策》、《孙子兵法》等许多经典著作,记录了中国古代丰富的战略思想。现代中国战略家当中,毛泽东的雄才大略和军事思想,至今无出其右者。
    西方古代的战略思想源于古希腊、古罗马。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的不朽著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与《孙子兵法》诞生于同一历史时期。近代德国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对后来的军事战略思想(包括对毛泽东的军事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普鲁士德国政治家俾斯麦的外交战略为后人所仰慕称道。
    直到冷战时期,国际战略及该领域的研究,还基本上限定于传统的国家安全战略领域,特别是国防战略、军事战略和着眼于结盟与反结盟的外交战略。此前,罗斯福领导下的美国设计了以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为框架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其实就是一种美国至今仍在执行的试图维护霸权的“大战略”(Grand Strategy),只不过当时还没有做这种界定。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国际战略研究的主要内容,则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战略的延伸,即区分敌我友,分析国际形势和力量对比,运用国际资源打击主要敌手,维护国家安全。
展开
精彩书摘
    然而,坚持这一战略思想并不意味着墨守成规。如果不能根据20多年来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对这一战略思想进行补充和调整,其精神实质反而难以延续。“韬光养晦”当年针对的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而同西方国家的关系在当时是外交工作中压倒一切的重心。但如今,中国外交有更宽广的视野、更复杂的局面、更多的合作伙伴和更多的竞争对手,如果将“韬光养晦”作为中国处理与其他新兴国家的关系的指导思想,或是应对金融动荡和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的指导思想,显然是不合适的,也缺乏针对性。
    为了一方面坚持韬光养晦的精神内涵,另一方面避免这一用语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在此提出两点建议。
    第一点建议是,不将“韬光养晦、有所作为”作为一个公开的政策宣示,而将其精神更多地表述为“谦虚谨慎”(英文是modest and pr~dent)。对内对外,“谦虚谨慎”都不含贬义,而且内涵外延都更为明确,也贴切地反映了中华文化的精髓。中国政府、中国企业和中国公民,在同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交往中,在对外经济和其他各种业务活动中,在国外旅游、工作、学习中,都应当表现出谦虚谨慎的精神。
    第二点建议是,更为准确地理解和表述中国的长远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向。戴秉国就此做出的表述是:“中国发展的目标归结为一句话,就是对内建立和谐社会,对外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也就是中国首先要对13亿中国人民负责,同时也对世界人民、对世界和平与发展负责,使中国发展的成果惠及国内民众和国际社会。”他还说:“至于说中国要取代美国、称霸世界,那是神话。”
    但是,有时我们也会听到关于中国发展目标的另一种思路和表述,那就是持续了很长时间的“赶超”理想,比较典型的是20世纪50年代“大跃进”时期的“超英赶美”。现在,又有人提出了不仅在经济上,而且在军事上超越美国的国家发展目标。在一些人心目中,中国人建什么、办什么,都要做到世界最高、最大、最强、最贵、最豪华,实现同“美国梦”一样的“中国梦”,而且不认为“那是神话”。  且不论第二种目标和思路如果得到大张旗鼓地宣传,外部世界将如何对我们侧目而视,就中国的人口基数、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地缘条件、经济基础而言,再造一个美国式的超级大国,确实只是神话。现实的国家战略目标,不应该是超越美国,而应该是超越自己。
展开
目录
专题讨论:未来十年的中国、亚洲和世界
世界政治变迁与中国对外战略思考
王缉思
下一个十年的中国、亚洲与美国
[美]约瑟夫·奈(Joseptl S.Nye,Jr.)
亚洲在全球治理中的新角色
[新加坡]马凯硕(Kistlore MatlbLJbarli)
构建互敬、互谅与互利的中美日三边关系
朱锋
哑洲正在出现的中印美战略三角
[印]拉贾·莫汉(C.Raja MoPlan)
从德国经验看中国的“今球性大国”之路
[美]爱德华·鲁瓦克(Edward N.LlJttwak)
新形势下对中国对外政策的若干思考
张沱生
中国崛起:对概念运用的探讨
[美]江忆恩(Alastair lain iohnstorl)[美]陈喜娜(Sleerla Chestn)
争论中的世界秩序观与中国对外战略
杨筱
结构性矛盾与战略性焦虑——中美关系的重大风险及其破解之道
袁鹏
韩国李明博政府与中韩关系
[韩]文正仁[韩]李春福
后金融危机时期的中非关系发展
刘海方
澳大利亚对中国全球角色的认知
[澳]罗德尼·蒂芬(Rodt ley Tifferl)
日本民主党对外战略调整
杨伯江
韩国李明博政府对朝政策评析
[韩]朱宰佑
“天安舰”事件对朝鲜半岛局势的影响
孙茹
崛起中的印度:自我角色认知与对外战略调整
新形势下对中国对外政策的若干思考
张沱生
中国崛起:对概念运用的探讨
[美]江忆恩(Alastair lain Iohnstoil)[美]陈喜娜(Sleerla ChestnLll)
争论中的世界秩序观与中国对外战略
杨筱
结构性矛盾与战略性焦虑——中美关系的重大风险及其破解之道
袁鹏
韩国李明博政府与中韩关系
[韩]文正仁[韩]李春福
后金融危机时期的中非关系发展
刘海方
澳大利亚对中国全球角色的认知
[澳]罗德尼·蒂芬(Rodt‘ley Tifferl)
日本民主党对外战略调整
杨伯江
韩国李明博政府对朝政策评析
[韩]朱宰佑
“天安舰”事件对朝鲜半岛局势的影响
孙茹
崛起中的印度:自我角色认知与对外战略调整
张力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