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综述
中共昆明市委党史研究室
1969年至l979年,昆明市先后组织了82660名知识青年下乡插队,还有32500人到国营农场。
昆明市知识青年的上山下乡,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初始阶段)是1955-1968年;第二阶段(高潮阶段)是1969-1973年,昆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形成运动;第三阶段(过渡阶段)是1974-1977年;第四阶段(回城收尾阶段)是1977-1980年。
一、昆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第一阶段(初始阶段)
昆明市知识青年的上山下乡时间很早,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
1955年11月2513,昆明青年刘小三等10人,响应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边疆”的号召,发起组织“昆明市青年志愿垦荒队”的倡议,到11月30日止,昆明市报名参加志愿垦荒队的青年达6420多人。有400人成为首批下乡队员,经过学习后,于12月613赴保山龙陵县新城创办“新城青年农场”,云南省副省长张冲、昆明市委副书记刘湘屏、保山地委书记郑刚参加了欢送会。这就是昆明市最早的知识青年的上山下乡。
1956年1月613,昆明市青年垦荒队第二批500名队员出发,到德宏的芒市、遮放、盈江、陇川、莲山等地建立青年集体农庄,垦荒生产。
1964年9月,云南省红旗中学--连续3年统考第一的昆明市第八中学70多位学生毕业,坚决要求到农村插队。当年,全昆明市就有587名知识青年下乡到安宁县60多个村子插队落户,他们中大多数为“六四届”。
1965年10月1613,昆明市委批准市劳动局党组、市农林局党组《关于动员城市劳动力上山下乡的方案》。昆明市委要求当年动员700名青年上山下乡,此前,已下乡401人。昆明市委决定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由团市委、教育局、妇联和盘龙、五华两区负责宣传动员,市劳动局、市农业局负责实施。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