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时代楷模:改革开放年代的30位党员先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1101820
  • 作      者:
    刘锋编著
  • 出 版 社 :
    花山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孔繁森、任长霞、方永刚、丁晓兵、徐虎、孔祥瑞、孟二冬、张海迪、窦铁成、许振超、邱娥国……这些名字在90年历史星河中熠熠生辉。由刘锋编写的《时代楷模(改革开放年代的30位党员先锋)》生动讲述了为中国改革开放事业作出伟大贡献的30位先锋模范共产党员的感人故事。
展开
作者简介
    刘锋,河北赞皇人。系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曾在《河北法制报》、《杂文月刊》做记者、编辑,现为《大众阅读报》执行总编辑。用本名和笔名“子非我”在全国各级媒体发表评论文章数百篇;近来偶写散文以遣怀寄情。
展开
内容介绍

    新世纪的中国,谁领风骚?改革开放的年代,谁的名字响亮?共产党员重塑时代的光荣与梦想!他们用智慧奏响社会和谐发展的嘹亮乐章,用勤奋浇灌人民幸福生活美丽的花朵。身为党员先锋,他们心怀祖国,无私奉献;情系百姓,敬业奉公。生命因他们的崇高道德而精彩,生活因他们的伟大坚守而温暖。他们无愧为时代的楷模,学习的榜样。 本书《时代楷模(改革开放年代的30位党员先锋)》以简洁流畅的语言、翔实的史料、生动的描述,介绍了改革开放年代,为国家的发展强大、社会的和谐进步、人民的幸福生活作出突出贡献的30位党员先锋的感人事迹和精彩故事,给人鼓舞,催人奋进,是激发我们积极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力量。 《时代楷模(改革开放年代的30位党员先锋)》由刘锋编写。

展开
精彩书摘
    带领群众治山治水 1968年春,吴金印担任河南省卫辉市狮豹乡的主要负责人。上任不久,吴金印来到靳庄村,正赶上乡亲们吃午饭,他端过一位老大娘的饭碗一看,愣住了:灰黑的汤水里,泡着几个糠团,漂着数片野菜。“山里人都吃这个?” 老人没有回答,却把头低到了胸前。老区人民曾为中国革命作出过重大贡献,可是,解放快20年了,群众还过着这样的苦日子。吴金印暗下决心,拼上一条命,也要带领群众改变落后面貌。
    他带着班子成员翻山越岭做调查,饿了吃干粮,渴了喝凉水,跑遍全乡 2000 多道沟岭,选定在山岭沟闸沟造田。他和群众一样搬石运土,一样抡锤打钎,一冬一春,把高处的石头运到低处,筑起十几条拦水坝,再从石缝中一把把抠出黄土,造出200亩梯田。但经夏季一场暴雨,山洪把新造的土地一扫而光,山岭沟又变成了乱滚滚的荒山沟。
    面对困难,吴金印和党委一班人认真总结经验,将平面坝改为拱形坝,又将 200亩梯田奇迹般地造了出来,并种上了庄稼。不幸的是第二次灾难再次降临,汛期几场暴雨又一次吞没了满沟庄稼和良田。残酷的现实没有吓倒和压垮吴金印,反而增强了吴金印必须挺起腰杆跟天斗、跟山斗、跟水斗,一定要战胜困难的决心。吴金印与党委一班人再次总结前次的经验教训,由拱形坝改为塔形坝,每道坎下再修一个跌水池,洪水袭来时可以起到缓冲作用。洪水进入水池后,再从底部的暗渠泄出,梯田就不会受到冲击。第三年,200亩梯田终于经受住了巨大洪水的考验。昔时的荒山终于结出金灿灿的果实。
    在狮豹头担任主要领导的10多年间,吴金印带领群众凿山洞,修公路,筑大坝,建水库,修渠道,植树20万株,造田2000多亩。秃岭上长满了庄稼,乡亲- 们吃上了白面馒头,大伙儿乐得合不拢嘴。
    有位宋大娘,大儿子在战争年代牺牲了,二儿子在外地工作,儿媳早逝,留下三个幼小的孩子。吴金印住进了宋大娘家,扶老携幼,成了这家的顶梁柱。
    房子漏了,他修理;没柴烧了,他去砍;缺水吃了,他下沟挑;大娘病了,他请医买药;逢年过节,他买回油、盐、点心和肉。吴金印下山开会办事,老人就要扳起指头算日子。有一次宋大娘病重,昏迷中直呼吴金印的名字,苏醒过来,一再叮嘱儿孙:“你们不要忘了他,晚生后辈都要记住他,他是共产党的好干部。” 弥留之际,老人喊的是吴金印的名字。对老人的去世吴金印也十分悲痛。老人去世后的多年里,他经常到老人的坟上去看看,添上几锹土。
    带着干部钻最深的沟,爬最高的山,跑遍村村户户,访贫问苦,成了吴金印每年工作的重要内容,群众也把吴金印看做自己的亲人。1980年,吴金印奉命调离狮豹头村,为不惊动老乡,他悄悄地下山了。走了不远,被群众发现,正在河边洗衣服的妇女放下手中的衣裳围过来了,锄地的青年们丢下锄头跑过来了,老大娘老大爷拄着拐杖赶过来了,人们纷纷拉着吴金印的手舍不得他走。
    吴金印靠着踏踏实实为百姓做实事,赢得了百姓的尊重,他和群众结下的鱼水深情,是一笔无价的财富。
    “农民不富,我心不安” “农民不富,我心不安”,这句话常常挂在吴金印的嘴边。1987年吴金印调到唐庄任乡党委书记,上任伊始,就因地制宜地提出了唐庄发展的新思路。
    唐庄西部有山,就靠山吃山,在石头上做文章;东部地处平原,土质好且交通便利,利于发展大棚蔬菜;北部丘陵干旱地薄,适宜种植耐旱的林果树木;南部低洼地带适宜发展粮食和养殖业。吴金印根据当地实际制定出了“西抓石头东抓菜,北抓林果南抓粮,乡镇企业挑大梁,沿着国道做文章”的发展策略,充分利用当地情况,科学发展。
    “过一沟又一沟,沟沟都是石头。”在西部唐庄后沟的石头山里,不长粮也不长果,村民们辈辈靠着救济过日子,过着半饥半饱的生活。吴金印通过调查发现,村民是“坐在摇钱树下没钱花,守着金山要饭吃”。山区里的石头是优良的建筑材料,可以制成石砟,剩余材料还可以加工成石灰。吴金印带领群众修好了通往山下的路后,通往富裕的大门敞开了。
    “扶上马”还要“送一程”,铺好致富路,还要引导百姓走上去,这是吴金印踏踏实实做事的另一个特点。在他的倡导下,乡里采取种种措施鼓励农民建厂,宣布建一个石砟厂,奖励一台价值4万多元的碎石机。沉寂的荒山一下子沸腾了起来,短时间内就建起近百个石砟厂,数百辆运输车来回奔波在山间,载出去的是石砟,带回来的是票子。村民富了,家家住上了新楼房,户户有存款。
    村民生活好了,但吴金印渐渐发现,天不蓝了,水也不清了,呼吸不畅快了。
    原来,石砟厂污染太严重,加工制作时由于没有环保措施,粉尘漫天飞,致使附近村民吃饭都要捂着碗,否则碗里就会浮上一层土。在国道两旁种植的桃树也遭了殃,变成了泥桃,销路受到影响,果农收入下滑。吴金印心里又着急了:“如果发展以牺牲掉青山绿水为代价,我们将成为历史的罪人。发展要着重长远,不能只顾眼前利益。” 吴金印经过苦苦思索、集思广益、大量调查,一个新的方案形成了。要发展,只能科学发展,关闭小石砟厂,可以建立年产1万吨以上的大型封闭式石砟厂,并且对石砟厂重新设址。2005年,镇政府开始采取多项优惠措施促使小石砟厂关闭,很快原来的100多家石砟厂只剩下10多家,但产值却由过去的 8000 多万元增长到如今的3亿多元。
    “科学发展”是吴金印掌握的又一强大武器,在这个观念的指导下,天又蓝了,水又清了,发展的脚步更快了。
    ……
展开
目录
第一辑  高擎旗帜
功勋村官——吴仁宝
太行公仆——吴金印
群众的贴心人——吴天祥
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
组工干部的好榜样——王彦生
人民的好卫士——任长霞

第二辑  热血丰碑
基层干部的旗帜——沈浩
人民满意的新型法官——宋鱼水
信访工作者的榜样一张云泉
铁法官——谭彦
柔情铁娘子——王瑛
公安标兵——邱娥国

第三辑  雕塑风格
新时期的铁人——王启民
金牌工人——许振超
抓斗大王——包起帆
白衣战士——叶欣
模范教员——方永刚
独臂英雄——丁晓兵

第四辑  崛起先锋
航空发动机之父——吴大观
白衣圣人——吴登云
工人教授——窦铁成
活雷锋——徐虎
绿色使者——王乐义
蓝领专家——孔祥瑞

第五辑  激情足迹
爱心大妇——林秀贞
当代保尔——张海迪
不朽师魂——孟二冬
忠诚信使——王顺友
悬崖小学教书人——李桂林陆建芬
爱心天使——丛飞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