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
在《会饮篇》中,柏拉图先是借希腊剧作家亚里斯多芬(Aristophanes,ca.488—3808.C.)之口,讲了一个神话。最早的人类分三种:男人、女人,以及由两性结合而成的阴阳人。这三种人都是球形的,每人有四只手,四条腿,一个能转360度的脑袋,上有两张脸。这三种人都非常有力,也非常骄傲,去挑战神祗,结果被击败。本来宙斯要把他们灭种的,但是因为想到需要人类来供奉神祗,所以饶他们不死,但要削弱他们的力量,于是就把每个球形人从中劈成两半。
人类在球形的时候并没有爱,等到被削成两半之后,每一半都想念被削掉的另一半,于是开始有了爱。这样阴阳人被劈开的男人的那一半就开始爱另一半的女人,女人的那一半则爱男人。原来球形的女人劈成一半之后爱另一半的女人,就成了女同性恋;球形的男人劈成一半之后爱另一半的男人,就是男同性恋。这一半一半的人彼此追寻原来自己的另一半,一旦相逢就再也不合得分开,连饮食也不想,就逐渐死去。宙斯可怜他们,就把他们的生殖器移到前面,使男女能交媾来生殖后代。在球形人类的时候,人的生殖是像蚱蜢那样排在土里的。因而亚里斯多芬认为爱就是追求一种完整的全体的欲望。
然后,柏拉图又借苏格拉底之口,对亚里斯多芬的观点提出了反驳。他认为除非另一半或全体恰好是好的,否则人是宁愿砍去手足的。因而他认为对爱的追求,重点不在于是追求“完整的全体”的欲望,而在于这个完整的全体必须是好的,必须是善的。所以,柏拉图说: “爱是永久地拥有善的欲望。”至于性,只是肉体的一种权宜之计。
柏拉图分析了理想的爱人必须通过的五个阶段,从陷入感官世界的阶段开始,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攀登,升华到值得他奉献的唯一目标——“至善”,也就是“至美”。柏拉图说: “这种美是永恒的,无始无终,不生不灭,不增不减。”
这种升华的爱,追寻的过程虽然也热烈,但毕竟是一种理性活动的形式,因而后世称之为柏拉图主义,或柏拉图式的爱情。柏拉图主义后来也构成基督教神学中的一个重要支柱。
柏拉图对人类爱情观的影响,是无与伦比的。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