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网络民主的可能及限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0496588
  • 作      者:
    郭小安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网络民主的可能及限度》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统方法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媒介与民主的一般理论进行溯源和总结,提炼出媒介和民主关系的一般理论;然后从现实出发,比较媒介民主关系在不同政治生态下的差异,并在比较分析中理清媒介与民主关系的现状及困境等;论述网络技术的扩散和网络民主的兴起的背景,以及网络民主的定义、内涵、运行机制;重点考察比较不同政治生态下网络民主功能的差异,并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从差异中的原因中寻找网络民主的效度及影响因素;并从网络民主的结构性缺陷、功能性缺陷等方面出发,论述网路民主的缺陷,最后提出网络民主的出路。
展开
作者简介
    郭小安,男,1980年12月,江西遂川人。1999——2003年在南昌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学习,获管理学学士学位;2003——2009年在武汉大学政治学理论专业学习,获得法学硕士学士和法学博士学位。2009年7月进入华中科技大学任教至今。主要研究网络政治、电子政务。目前已在《公共行政评论》、《武汉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网络政治相关文章20余篇,其博士论文获2010年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网络谣言的社会心理及应对策略》、湖北省教育厅人文专项基金《网络时代学生舆论领袖的作用及管理》以及华中科技大学自主创新基金《政治学视角下网络谣言的认知及治理》等多项课题。
展开
内容介绍
    《网络民主的可能及限度》把“网络民主”放在“媒介与民主”关系视角中加以考察,既对媒介与民主的一般理论进行溯源和总结,又从媒介和民主的现状和困境出发寻找网络民主兴起的背景,这种视角的切入使得“网络民主”的研究既能从媒介与民主的一般理论中吸收养分,又能在历史变迁过程中理清二者之间的复杂关系,既能理解媒介和民主关系为何能从分离状态走向融合,又能弄清媒介和民主走向融合的条件及后果……
展开
精彩书摘
    一 媒介与民主关系的历史进程
    大众媒介在现代政治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伴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确立的,作为西方宪政民主的一部分,它既在反对封建专制的革命中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又在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成为巩固和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重要工具。在资产阶级革命中,正是由于新兴精英阶层逐渐享有并掌握了大众传播工具,打破了传统贵族精英垄断话语的局面,才使得启蒙思想家们的先进理念迅速普及,削弱了传统专制思想的控制,加速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准备过程。资产阶级革命以前,资产阶级报刊毫无例外地受到封建统治者的压制,各国封建统治者都有严厉的管理措施,他们一方面出版官报,为政治统治服务;另一方面通过出版许可制、内容审查制以及施加各种政治制裁手段,压制异己思想的传播。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推翻封建统治,打破封建思想的束缚,建立一套新的政治体系,迫切需要传播新的观点,制造舆论,以促进社会的变革。在争取民主和促进变革的过程中,资产阶级以“天赋人权”、“自然状态”,以社会契约为手段,以主权在民为纲领,颠覆了封建专制制度和教权制度赖以生存的“主权在君”和“主权在神”,而传播这些思想,首先是“思想自由”和“出版自由”.它们是自由中的自由。如16世纪的宗教改革把《圣经》送到每个信徒手中,打破了教士对教义解释权的垄断;18世纪启蒙学者面向大众写作,以唤醒民众的理性为己任;在北美独立战争期间,托马斯·潘恩撰写的小册子《常识》在北美殖民地销售了数十万册,成为把舆论引向支持独立的有力因素。如果没有媒介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这种革命性变革是不可想象的。正如J.赫伯特·阿特休尔所指出的:“印刷机的发明对于毁灭中世纪社会、催化现代主义的作用,远超过其他事件,它能够阅读的大众的日益增多,不可避免地导致了思想和观念的传播,这些思想观念导致哲学和技艺的变革,最终摧毁了教士和贵族的权力,从而产生了崭新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宗教制度。”②
    ……
展开
目录
导论
一 问题提出
二 研究综述
三 选题价值
四 研究方法与逻辑结构

第一章 媒介与民主关系的一般理论
第一节 大众媒介及政治功能
一 传播、媒介与大众媒介
二 大众传播的特点
三 大众媒介的政治功能
第二节 有关媒介与民主关系的经典论述
一 古典思想家笔下的政治传播观
二 启蒙思想家有关“言论自由”、“新闻自由”的经典论述
三 精英民主理论思想家有关“媒介和政治”的论述
四 发展传播理论有关“媒介与政治发展”的论述
五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媒介与政治关系的论述
第三节 媒介与民主关系的理论概括
一 大众媒介的政治能动性
二 大众媒介的政治依附性

第二章 媒介与民主的关系:现状与困境
第一节 西方民主政治中的大众媒介
一 媒介与民主关系的历史进程
二 “政治媒介化”背景下媒介的功能异化及其表现
第二节 西方民主政治中媒介功能异化的政治后果
一 政治参与水平低下--“没有公民的参与”
二 政治生态失衡--政党政治的衰落和议会权力的虚化
三 社会资本的下降--“独打保龄球”
四 公共领域的萎缩--“再度封建化”的危险
第三节 中国媒介与民主的关系现状
一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媒介与民主关系的历史演变
二 大众媒介属性的变化对中国民主政治的影响
第四节 中国媒介与民主关系面临的困境
一 身份困境:政治属性还是市场属性
二 发展困境:自由与秩序的两难
三 监督困境:建设性还是批判性为主
小结

第三章 走出困境的曙光:网络民主的兴起
第一节 互联网兴起的历程
一 互联网技术的兴起与扩散
二 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网络与民主的契合性
一 互动结构的改变--高度交互性
二 控制结构的改变--隐蔽性和离散性
三 信息格局的改变--“自媒体”时代的来临
四 参与结构的改变--平等性和非中介性
第三节 “网络民主”的概念及内涵
一 从电视民主到网络民主:媒介民主形式的变迁
二 相近概念的辨析
三 “网络民主”的概念界定
四 网络民主的科学内涵
第四节 网络民主的表现形式及运行机制
一 网络民主的实现途径:网络政治互动
二 网络民主的载体:网络公共空间
三 网络民主的外在体现:网络舆论
四 网络民主的运行机制:虚拟与现实的相互作用

第四章 网络民主的效度:不同政治生态下的考察
第一节 有关网络民主的价值层次
一 重振代议民主
二 重塑代议民主
三 颠覆代议民主
四 培育代议民主
第二节 网络民主在西方民主政治中的现实功能
一 网络选举:“得网络者得天下”
二 网络监督:“让扒粪运动来得更猛烈些”
三 网络结社:更加多元化的集团政治格局
四 网络决策:更多的直接民主实践
第三节 网络民主在中国的角色和地位
一 民主的中国式表达
二 网络民主在中国的特定意涵
第四节 网络民主给中国民主政治带来的变化
一 输入主体变化:从“沉默的大多数”到“新意见阶层”
二 公共决策模式变化:从“黑箱模式”到“新群众路线”
三 监督力量变化:从“只打苍蝇不打老虎”到“离地三尺有网民”
四 纠错模式变化:从“内部纠正”到“咬定青山不放松”

第五章 网络民主的限度:结构和功能的视角
第一节 网络民主的结构性缺陷
一 网络民主的主体缺陷:“网络民主”还是“网络贵族民主”
二 网络公共空间:离理想的公共领域还有多远
三 网络舆论的喜与忧:自由之花上的苦涩果实
第二节 网络民主的功能性缺陷
一 “蒙面式民主”的代价
二 “群体极化”和“协同过滤”带来的极端化和碎片化
三 “人肉搜索”的道德和法律困境
结语 网络民主的出路与展望
一 现实政治的对接和容纳
二 培养多元化的民主力量而不是仅仅寄希望于网络民主
三 与其他民主形式相互协调和补充
四 以网络民主来促进民主形式的平衡发展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