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场点兵:躲在云后的黑鸟
侦察机就像在天空自由翱翔的大鸟,也有黑鸟之称。1910年6月9日,法国陆军的玛尔科奈大尉和弗坎中尉驾驶着一架亨利·法尔曼双翼机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试验性的侦察飞行。这架飞机是单座飞机,由弗坎中尉钻到驾驶座和发动机之间,手拿照相机对地面的道路、铁路、城镇和农田进行了拍照。可以说,从这一天起,世界上最早的侦察机便诞生了。
侦察机,泛指所有担任情报与资料收集的军用飞机,是现代战争中的主要侦察工具之一。按执行任务范围,分为战略侦察机和战术侦察机。侦察机的侦察对象,包括作战中的敌人部队、交战中的敌对国家内部,或者是其他与本国利益有关系的其他国家内部的相关情报。
侦察机主要侦察方式有光学、雷达和无线电。侦察机一般不携带武器,主要依靠其高速性能和加装电子对抗装备来提高其生存能力。通常装有航空照相机、前视或侧视雷达和电视、红外线侦察设备,有的还装有实时情报处理设备和传递装置。侦察设备装在机舱内或外挂的吊舱内。侦察机可进行目视侦察、成像侦察和电子侦察(见电子对抗飞机)。成像侦察是侦察机实施侦察的重要方法,它包括可见光照相、红外照相与成像、雷达成像、微波成像、电视成像等。
兵器传奇:高空中有一双慑人的眼睛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侦察机就已经出现。首次侦察飞行发生在1910年10月爆发的意大利与土耳其的战争中。10月23日,意大利空军上尉皮亚查驾驶一架法国制造的“布莱里奥X1”型飞机从利比亚的黎波里基地起飞,对土耳其军队的阵地进行了肉眼和照相侦察。此后,意军又进行多次侦察飞行,并根据结果编绘了照片地图册。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各交战国都很重视侦察机的应用。在大战的初期,德军进攻处于优势,直插巴黎。1914年9月3日,法军的一架侦察机发现德军的右翼缺少掩护,于是法国根据飞行侦察的情报,趁机反击,发动了意义重大的马恩河战役,终于遏制了德军的攻势,扭转了战局。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侦察机应用得更广泛,出现了可进行垂直照相及倾斜照相的高空航空照相机和雷达侦察设备,大战末期还出现了电子侦察机。
20世纪50年代,侦察机的飞行性能显著提高,飞行速度超过音速,机载侦察设备也有很大改进。20世纪60年代,研制出3倍音速的战略侦察机,如美国的SR-71侦察机,其最大飞行速度超过3马赫,实用升限达25千米左右,照相侦察一小时的拍摄范围可达15万平方千米。
对于侦察机的用途,最初想法是利用飞机的飞行高度优势对地面状况进行探察,以打破战争迷雾。但是,自20世纪70年代侦察卫星诞生后,侦察机有相当一部分的作用被侦察卫星所取代了。另外,由于防空导弹的发展,使侦察机深入敌方的飞行变得日益危险。但是侦察机依然具有战场价值,特别是在需要取得气候不良地区、或更近距离的照片时。因此侦察机依然继续发展下去。
20世纪80年代初,有的国家研制出飞行速度为5马赫左右、升限超过3万米的高空高速侦察机。
20世纪90年代至今,有人驾驶侦察机主要执行在敌方防空火力圈之外的电子侦察任务,大部分深入敌方空域的侦察任务由无人驾驶侦察机来执行。
慧眼鉴兵:情报专家
侦察机按任务性质的不同分为战略侦察机和战术侦察机。战略侦察机一般具有航程远和高空、高速飞行性能,用以获取战略情报,多是专门设计的j战术侦察机具有低空、高速飞行性能,用以获取战役战术情报,通常由战斗机改装而成。
战略侦察机的特点是飞行高度高,航程远,载有复杂的航摄仪和电子侦察设备,能从高空深入对方国土,对军事和工业中心、核设施、导弹试验和发射基地、防空系统等战略目标实施侦察。典型的战略侦察机有美国的U-2和SR-71。U-2侦察机的飞行高度为20千米以上,速度达800千米/小时以上。SR-71战略侦察机配有高分辨率的航摄仪和图像雷达,能探测无线电通信和雷达波特征的电子侦察设备,能窥视边界对方一侧纵深达数百千米的侧视雷达,执行任务时可在24千米高度以3倍音速的速度穿越对方领空,每小时对15万平方千米的面积实施侦察。苏联则将图一16和图一20轰炸机改型为电子侦察机,沿对方边界或海域边界飞行,实施电子侦察。
战术侦察机大多是战斗机的改型,例如美国的RF-4C、苏联的雅克-25P。机上一般不带军械,但加装了航摄仪和图像雷达,能对战线的对方一侧300~500千米纵深范围内的兵力部署、地形地貌实施低空、中空或高空侦察。苏联的米格-25P战术侦察机能以2.8马赫的速度在27千米高空进行战术侦察。
冷战中的空中间谍——U-2“黑寡妇”
U-2侦察机:峰回路转的研发
二战之后,世界局势风云变幻,西方与苏联,特别是美国与苏联之间的关系急剧冷却,就差兵戎相见了。当时,苏联接收了德国很多先进的军事技术,并对其在军事领域的应用极为保密。
对此,美国人异常紧张,把搜集有关苏联军备情报当做重要任务,不择手段地谋取。如果仍用原始方式搜集情报,对苏联这种幅员辽阔的国家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美国军方准备着手研制一种新型高空侦察机。
这时,麻省理工学院的毕业生理查德·莱亨出现了。1946年和1948年,他两次向美国军方提交报告,认为美国需要研制一种携带高分辨率照相机的高空侦察机。在他看来,高度是成功进行越境空中侦察的关键。当时苏联最好的歼击机“米格-17”最多只能达到13千米的高度,如果设计的新型侦察机能在20千米高空飞行,“米格-17”就奈何不了它,而地面防空火炮就更不用提了。
最初,莱亨的建议没有受到重视,但随后爆发的朝鲜战争让美国军方想到了用莱亨的“新型高空侦察飞机”来监视苏联军队在远东地区的部署情况。
1954年4月,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洛克希德公司高级研发中心著名的“臭鼬工厂”向美国国防部递交了研制新型高空侦察机的报告,极力推荐其总工程师凯利·约翰逊提出的C1-282项目方案。它就是U-2侦察机的前身。
C1-282项目得到了美国中央情报局和总统智囊团的注意。该智囊团的任务是向当时的艾森豪威尔总统提出战略建议——如何采取有效手段来对付苏联的核突袭。
在充分了解C1-282项目的设计理念和可扮演的角色后,智囊团极力向总统推荐这个项目:发展高空侦察力量,及早探知苏联核武器的发展情况,以谋求战略上的先发制人。经过总统智囊团的游说,艾森豪威尔总统于1954年11月24日批准了该项目,并把计划的主导权交给了美国中央情报局。但空军还是为这个秘密计划提供了巨大的支持——取消了他们原来与贝尔公司的订单,并正式将洛克希德公司的新飞机命名为U-2侦察机(U指多用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