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现代大炮——后装线膛炮
冷兵器时代,一个士兵手里有一把火铳,那就是最完美的武器了。这几乎是每个士兵心中最大的梦想。随着欧洲进入工业时代,各种各样的火器和火炮便像雨后的小草一样,冒出头来。欧洲是现代工业和现代文明的起点,先进的现代工业促进了各种各样的武器的产生。现代火炮是在欧洲火炮的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3世纪,中国的火药和火器西传以后,火炮在欧洲开始得以发展。
在中世纪的欧洲,流传着这样一个哲学上的命题:“是火器带来了战争,还是战争带来了火器?”不管怎样,14世纪上半叶,欧洲便制造出发射石弹的火炮。于是,1346年,在英法克雷西战役上,英王爱德华三世使用了20门火炮,发射石弹轰击法军,给法军以重创。相对于中国的造炮技术,欧洲在当时要落后得多,早期的火炮多用锻铁制造,炮架也很简单,基本上是床式炮架或用木墩固定。
可以说,早期火炮大都是从炮口装填弹药,炮膛内没有膛线的前装式滑膛炮,火炮上没有或只有很简陋的瞄准和反后坐装置,射击时往往还需要人工点火,炮弹也只是石制或铁制的实心弹、爆炸弹以及将石头或金属碎块、铅弹装在铁筒内制成的霰弹。17世纪以后,随着科学的进步,枪械和火药技术的发展,近现代火炮逐步发展起来。
1846年,意大利陆军少校G·卡瓦利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门后装式线膛炮。先前的前装式滑膛炮,一来装填弹药很不方便,二来射击速度慢,更为重要的是弹丸飞行不稳定,射击精度低,射程近。
相反,线膛炮的炮管内有两条螺旋膛线,能使发射后的炮弹旋转,飞行稳定,提高了射击精度,增大了火炮射程。该炮设计了新型的尾部炮闩,实现了炮弹的后膛装填,发射速度明显提高。卡瓦利少校还一改过去的球形弹丸形状,发明了与后装式线膛炮相匹配的具有圆柱形弹体、船尾形弹尾、锥形弹头的炮弹,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与现代炮弹外形相似的卵形炮弹。
卡瓦利的一系列发明和设计在火炮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使火炮本身和炮弹具有了现代火炮的某些特征,是古代火炮向现代火炮迈进的关键一步。
第一门具有现代反后坐装置的火炮,是由德维尔将军、德波尔上校和里马伊奥上尉3人组成的法国炮兵研制小组在1897年发明的75毫米野战炮。这门火炮所采用的长后坐原理本是德国人豪森内研究发明的专利,但德国军队拒绝采用这一专利。法国于1894年从豪森内手里购买了这项专利,并根据它研制了具有液压气动式驻退复进装置的炮架,称之为弹性炮架。炮身安装在弹性炮架上,可大大缓冲发射时的后坐力,使火炮不致移位,使发射速度和精度得到提高,并使火炮的重量得以减轻。弹性炮架的采用缓和了增大火炮威力与提高机动性的矛盾,并使火炮的基本结构趋于完善。75毫米野战炮已初步具备了现代火炮的基本结构,这是火炮发展过程中划时代的突破。
在75毫米野战炮的研制过程中,法国人成功地躲过了德国情报侦察和窃取活动,他们表面上进行弹簧式复进机构的多次试验,将敌方引入歧途。结果,德国人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仿制的法国野战炮,却是一种技术落后的假炮,使德国的炮兵装备落后了许多年。
1914年9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马恩河战役中,法军炮兵用75毫米野战炮猛轰德军,使其伤亡惨重,为法国的胜利作出重大贡献。法国买来德国人的先进发明专利,又对德国人进行保密和欺骗,还反过来打击德国人。这对德国人来说,真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惨痛的教训。
19世纪末,各国炮兵相继采用缠丝炮管、筒紧炮管、强度较高的炮钢和无烟火药,提高了火炮性能。采用猛炸药的复合引信,增大了弹丸的重量,提高了榴弹的破片杀伤力。20世纪初,火炮还广泛采用了瞄准镜、测角器和引信装订机等仪器装置,由此进人了现代火炮的时代。
力量惊人的大口径巨炮——臼炮 何为臼炮?据历史记载,臼炮是一种口径大、身管短(口径与炮管长度之比通常在1:12到1:13以下)、射角大、初速低、高弧线弹道的滑膛火炮。因其炮身短粗,外形类似中国捣米用的石臼,因此在汉语中被称为“臼炮”。
最初出现于14世纪,发射石弹。早期的臼炮主要用于攻城战。
1377年,中国明朝曾制造了一种臼炮,口径达210毫米,全长仅为100厘米的攻城炮。
15世纪,欧洲出现了一种身管短粗的火炮,炮膛为滑膛,无膛线,采用前装弹,发射一种球形实心石弹。在1453年君士坦丁堡攻城战、1489年苏格兰的达姆伯顿攻城战等战役中,攻城一方都使用了大口径臼炮。
17世纪以后,随着铸炮工匠研制水平的不断提高,臼炮的种类越来越多,用途也越来越广泛,有的能摧毁坚硬的防御工事,有的能杀伤敌人,还有的专门用来海战。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