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战争史笔记.五代—宋辽金夏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20081752
  • 作      者:
    朱增泉著
  • 出 版 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朱增泉,1939年12月18日出生,195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月入伍,历任战士、班长、排长、连付指导员、干事、营教导员、科长、处长、军政治部副主任、集团军政治部主任、集团军政治委员、国防科工委政治部主任、总装备部副政治委员。朱增泉入伍前只有小学文化,为了弥补文化的不足,他如饥似渴地坚持学习,先后读完30多部马列著作及许多历史、文学名著,并以优异成绩通过了全国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被河北省评为自学成才标兵。他把爱国主义和勇于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视为军人的最高价值和人格的最高境界,把将士的豪言壮语和自己的丰富体验浓缩为精湛的诗句,先后出版了诗集《奇想》、《国风》、《黑色的辉煌》、《世纪玫瑰》等,散文集《秦皇弛道》、《边地散记》等。1999年获中国诗人奖,2000年获全军八一文艺创作奖。
展开
内容介绍
  一位威严睿智的将军,一位慧眼别具的智者,以独特的笔记体讲述千年战争史记。《战争史笔记(五代·宋辽金夏)》对经典战役金戈铁马精彩呈现,对王朝更迭兴衰存亡深度评说。《战争史笔记(五代·宋辽金夏)》以史为鉴,是人们忘战必危之警示。
展开
精彩书摘
  赵匡胤自己所讲的这两条理由,一乃太后慈训,不忍违背母意;二乃他自己思考的结果,天下初定,需要年长的皇弟来掌权才能稳住局面,儿子年幼,难当重任,倒也言之成理。如果真是这样,赵匡胤第一是位大孝子,“不忍违太后慈训”;第二是位顾全大局之君,不狭隘,不自私,“下为海内方小康,思得长君以抚之”,怕儿子太年轻挑不起这副担子。
  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十月,赵匡义继位,是为宋太宗,同年底改元太平兴国。
  三、史书对赵匡胤的评价
  宋太祖赵匡胤虽然靠篡位称帝,但史学界对他历来褒多贬少,且评价较高。称赞他智勇深沉,器度豁如,诸事算计,城府在胸,是五代周世宗之后第一人。
  《宋史·太祖本纪》结尾处有一大段“赞语”,赞颂赵匡胤的一生:“五季(五代)乱极,宋太祖起介胄之中,践九五之位,原其得国,视晋、汉、周亦岂甚相绝哉?及其发号施令,名藩大将,俯首听命,四方列国,次第削平,此非人力所易致也。建隆以来,释藩镇兵权,绳赃吏重法,以塞浊乱之源;州郡司牧,下至令录、幕职,躬自引对;务农兴学,慎罚薄敛,与世休息,迄于丕平;治定功成,制礼作乐。在位十有七年之间,而三百余载之基,传之子孙,世有典则。遂使三代而降,考论声明文物之治,道德仁义之风,宋于汉唐,盖无让焉。”其中有不少言过其实之词,但大部分评语有实绩为凭。宋朝最终是被元朝推翻的,而主持编撰《宋史》的是蒙古族人元朝右丞相脱脱。宋太祖的“政敌”对他能有这样高的评价,不易。当然,元朝编撰《宋史》也有其政治目的,希望通过肯定和颂扬汉族正统皇帝的功绩,以获得汉族士人之心。
  五代十同这一历史时期并不长,只有七十三年(公元907-979年),它实际上是唐末乱世的一个延续期,但它是由乱到治的一个重要过渡期。
  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唐朝灭亡以后,这五个前后相接的中原小朝廷,构成了中国历史传承的链条,具有“正统”地位。
  十国——吴、南唐、昊越、楚、闽、南汉、前蜀、后蜀、荆南、北汉,这十个小国,都是五代时期的地方派割据政权。其中,九国在南方,一国在北方(北汉)。它们有的承认中原五代小朝廷的“正统”地位,称臣纳贡;有的独霸一方,老子天下第一,谁都不拜。
  五代十国是唐朝生下的一窝蛋。它的历史成因,要从唐朝的瓦解过程说起。演变过程如下:安史之乱——藩镇割据——王仙芝、黄巢起义——唐朝借助藩镇割据势力镇压农民起义——农民起义失败——藩镇割据势力混战——朱温篡唐建盘后粱,唐朝火亡——朱温无力统一全同——藩镇割据势力演变成五代十同。
  鼎盛时期的唐朝,好比是一尊雍容华贵的唐三彩陶俑,安史之乱是这尊陶俑肚子罩炸响的一根雷管,它虽然没有当场把这尊陶俑炸碎,却已把它炸得通体出现裂纹。从此.唐朝开始了一个缓慢而不可逆转的瓦解过程。安史之乱虽然被平定了,但参加安史之乱的一些重要叛将,投降朝廷后摇身一变,都成了藩镇割据势力,与朝廷长期对抗。那些没有参加安史之乱的藩镇将领,也都竞相仿效,各据一方,对抗朝廷。藩镇之乱延续了一百四十多年,成为唐朝敖“不治之症”。唐玄宗之后的十三位帝王,都被藩镇之乱搅得坐立不安。其中,平定藩镇之乱决心最大、成绩也最大的是唐宪宗,但他也没有彻底解决藩镇问题一唐朝这尊唐三彩陶俑已经到了需要打碎重塑的时候了。五代十国就是这尊陶俑被“打碎”后的惨状,满地“碎渣”,到宋朝才能开始重塑。
  ……
展开
目录
五代十国战争
1.唐朝生下的一窝蛋
2.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先声
3.后梁——朱温篡唐称帝
4.后唐——李存勖能打胜仗,难安天下
5.后晋——石敬瑭投靠契丹当傀儡
6.后汉——刘知远钻空子过了半年皇帝瘾
7.后周——郭威和柴荣培养了赵匡胤
8.十国战争
北宋开国之战
9.陈桥兵变
10.赵匡胤只统一了半个中国
11.宋太祖赵匡胤的历史功过
12.宋太宗赵匡义也未统一中国
宋辽战争
13.宋太宗仓促伐辽,攻燕京
14.激战高梁河,宋军大败
15.辽军大举进攻河北、山西
16.宋太宗再次伐辽
17.辽国萧太后指挥若定
18.抗辽名将杨业之死
19.血战君子馆,宋军惨败
20.辽军继续进攻河北
21.宋太宗“守内虚外”
22.宋太宗时代的终结
23.宋真宗接受战争考验
24.澶渊之盟
宋夏战争
25.西夏前传
26.李继迁与地斤泽之战
27.李继迁争夺夏州
28.李继迁争夺灵州
29.李继迁争夺河西
30.李德明“东和西攻”
31.李元昊与响厮啰之战
32.李元昊称帝反宋
33.激战三川口
34.再战好水川
35.麟府之战、定川寨之战
36.宋夏议和
37.宋夏战端再起
38.宋神宗对西夏转守为攻
金灭辽
39.女真,创造战争奇迹的民族
40.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立国称帝
41.灭辽序幕:突破混同江防线
42.夺取辽东、辽西
43.攻占辽国腹地
44.追捕辽国天祚帝
45.宋金“海上之盟”与“燕云交涉”
金灭北宋
46.金灭北宋的内外因素
47.金兵东西两路并行南下,直指汴京
48.东路金兵攻克燕京,一路南下
49.宋徽宗退位南逃
50.东路金兵围困汴京,北宋乞和
51.主战派代表李纲
52.西路金兵围困太原。要抉北宋
53.宋金议和,李纲被投降派排挤出朝廷
54.金宋战火重起”
55.西路金兵攻克太原,占领洛阳
56.东路金兵攻克真定,攻入汴京
57.北宋战、降两派割让三镇之争
58.汴京保卫战
59.靖康之难
南宋抗金
60.赵构在流亡中继位
61.赵构如何收拾旧河山
62.三路金兵大举南下攻南宋
63.赵榛与五马山寨抗金义军
64.抗金名将宗泽之死
65.金兵全线进攻
66.金兀术追击宋高宗
67.苗刘兵变
68.南宋乞和
69.金兀术率领十万金兵过长江
70.金兵攻克临安,宋高宗逃往海上漂泊
71.拔离速直插江西追击隆祜太后
72.黄天荡之战
73.南宋国情、军情略见起色
74.金国扶植刘豫在山东称帝建伪齐
75.宋金争夺陕西之战
76.抗金名将吴蚧阻击金兵入川
77.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78.岳飞北伐
79.金国废刘豫、除伪齐
80.绍兴和议
81.金国毁约,四路攻宋
82.南宋将领们奋起反击,纷纷奏捷
83.岳飞之死
84.金国海陵王弑君篡位
85.海陵王谋求“混一天下”
86.海陵王发动“灭宋”之战
87.金国完颜雍政变称帝
88.金世宗称帝后的宋金关系
89.隆兴和议
文武失调的宋王朝
90.宋朝经济繁荣
91.宋朝的灿烂文化
92.宋朝军事上为何屡战屡败
93.浅析热捧宋朝现象
94.皇冠只有一顶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