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兵书精要:军事实践的理性升华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405277
  • 作      者:
    唐复全,谢适汀主编
  • 出 版 社 :
    蓝天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每个时代都必然会出现属于这个时代的军事家。那么,未来军事家将从哪里诞生呢?为此,我们为潜在的、可能的未来军事家们,设计并编纂了一套军事理论和相关知识方面的图书,将其取名为“未来军事家学识丛书”,目的就是要为我军年轻的士兵和基层军官,同时也为社会上那些有志青年和广大军事爱好者,提供一套可资学习、了解和借鉴的军事学识方面的书籍。该套丛书按相关军事学科和专有知识编成,在坚持科学性、学术性、知识性的前提下,力争注入通俗性、可读性和趣味性的元素。
展开
内容介绍

  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理,不想成为军事家的军人或军事爱好者,也不是真正好的军人和爱好者。而要成为一名军事家,也许(仅仅是也许)存在着某种天赋,但绝对离不开后天的军事理论的学习和军事实践的锤炼。《未来军事家学识丛书》针对当代职业军人和广大军事爱好者的特点和兴趣,特别是针对这个群体中广大基层官兵、莘莘学子和社会青年的特点和兴趣,从中外军事历史、军事理论、军事科技、军事文化和战争实践或军事实践等等所汇聚的军事知识海洋中,萃取其精要和“管用”的知识,精心打造了一套军事知识与军事精神的文化大餐,倾力钜献,是以飨之。本书是其中分册《兵书精要(军事实践的理性升华)》。由唐复全、谢适汀担任主编。
  《兵书精要(军事实践的理性升华)》主要介绍了古今中外的著名兵书。

 

展开
精彩书摘
  《司马法》一书又称《司马穰苴兵法》,中国古代著名兵书,《武经七书》之一。据考证,此书的真正作者是春秋时齐国人田穰苴。那么,此书为什么又称为《司马穰苴兵法》呢?原来,在西周时期,掌管国家军政和军赋的武官被称为“司马”官,而田穰苴写此书前曾担任过齐景公的司马官,所以人们便将职务和名字合称其为司马穰苴,田穰苴所著兵法也因此而被称为《司马穰苴兵法》。
  田穰苴是一位集文韬武略于一身的稀世之才,深得当时的齐国宰相晏婴赏识,晏婴十分看中田穰苴“文能附众,武能威敌”的才华,为了使田穰苴能充分地施展才华为国效忠,便将他推荐给了齐景公,被委以将军重任。田穰苴也确实不负期望,曾于公元298年率领齐、韩、魏三国联军攻秦,历经三年奋战,终于攻破函谷关,迫秦求和。接着,他又率领三国联军攻燕,取得了“覆三军,获二将”,歼敌十万的辉煌战绩。因战功卓著而被提拔为司马官。在田穰苴就任司马官不久,齐国统治集团内部矛盾越来越尖锐,有势力的贵族之间开始互相诋毁,自相残杀。司马穰苴身在其位,也被卷进了这场反常乱纲、祸国殃民的派系名利争战之中,他受到了大贵族鲍氏、高氏和国氏家族的竭力排挤,再也无法施展其才能,被迫退居家中,结合自己的军事实践经验,努力研究古代兵法理论,撰写了许多军事著作。然而,由于此时的田穰苴已是势微力薄之辈,他的这些军事论著并没有得到重视。到了战国初期,齐威王命人整理古代兵法,才将司马穰苴的兵法著作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并合编为一,命名为《司马穰苴兵法》,后世称为《司马法》。
  自战国初期以来,《司马法》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在古今中外得到了很高的评价。汉代的司马迁称赞此书“闳(音弘,宏大的意思)廓深远,虽三代征战,未能竟其意”。可见此书哲思寓妙之深奥。汉武帝时,“置尚武之官,以《司马法》选位,秩比博士”,也就是说,汉武帝竞完全依照《司马法》所定标准来选才任将。《史记》、《汉书》以及东汉时的郑玄、马融、曹操等人,都把《司马法》作为经典资料加以征引,并把《司马法》作为考证西周和春秋时期军制的权威资料。到了盛唐时期,《司马法》也享有军事学术权威的声誉。唐朝著名的军事理论家李靖曾说:“今所传兵家者流……皆出《司马法》也。”宋代元丰年间,《司马法》得到了更加高度的重视,被列人《武经七书》,作为培养军事人才的武学教材,并指定为将校必读之书。特别是到了明清两代,《司马法》成了众多兵家学者研究的焦点,出现了众多的《司马法》注释本,流传越来越广。《司马法》的极高兵学价值也引起了国外兵家的青睐,日本早在1600年就出现了研究《司马法》的专著,之后相继有30余部专著问世。1772年《司马法》又被译成法文,在巴黎出版发行。
  《司马法》之所以得到如此高度的评价和重视,是由于它实事求是地总结了夏、商、周三代的军事制度和战争经验,系统地论述了古代的战争准备、战争指导、战场指挥、兵种部署、兵器配备、天时地利的选择、间谍的使用、军人心理以及治军等重要的兵学问题。不仅大体反映了春秋时期的军事思想和作战特点,而且其中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军事辩证法,对后世的军事斗争和军事学术有着极大的指导和启迪作用。
  此书现存内容分为上、中、下3卷,共5篇,分别为《仁本第一》、《天子之义第二》、《定爵第三》、《严位第四》、《用众第五》。此5篇内容的核心是:礼、仁、信、义、勇、智“六德”。围绕这一核心,作者集中论述了以下军事思想:
  一是以仁义为宗旨的战争观。《司马法》按战争的目的,把战争分为正义与非正义两大类。作者从爱民治国的旨意出发,认为平天下之乱而除万民之害、诛暴扶弱的战争是正义的战争,并提出了以正义之战灭不义之道的主张。他说:“是故杀人安人,杀之可也;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以战止战,虽战可也”。同时指出,为扩大疆土或夺取财货、恃强国之大而凌辱小国之民的战争是非正义的。强调兴军作战要“以仁为本”,若有失命乱常、背德逆天而违有功之君的无道行为,天子即可集结诸侯各国出兵征伐。并根据正义战争的需要,制定了9种情况下出伐的禁令。强调发动战争应以保护人民的利益为前提条件,“战道,不违时,不历民病,所以爱吾民也;不加丧,不因凶,所以爱夫其民也;冬夏不兴师,所以兼爱民也”。在对敌政策问题上,提出“入罪人之地,无暴神祗,无行田猎,无毁土功,无燔墙屋,无伐林木,无取六畜、禾黍、器械。见其老幼,奉归勿伤,虽遇壮者,不校勿敌;敌若伤之,医药归之”。作者把战争“罪人”与一般兵士相区别,同时主张优待俘虏,对其伤者进行医护。不主张侵犯敌国民众的利益,要求军队在进入敌区后,严格遵守纪律,以求得敌国民众的同情与支持。这是中国最早关于对敌政策和群众纪律的论述。
  二是备战、慎战的战略思想。该书认为,“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天下既平,天子大恺,春蒐秋狝。诸侯春振旅,秋治兵,所以不忘战也”。强调居安思危,常备不懈,每年借春秋两次大规模的围猎活动进行军事操法训练和检阅,以示全国上下不忘战并随时准备应战。在强调备战的同时,又强调“国虽大,好战必亡”,要备战,但不可好战。这一卓越见解,不仅在中国军事史上,而且在世界军事史上都是空前的精辟论断。
  三是“尚法”为主的治军思想。《司马法》认为,“治国尚礼,治军尚法”,二者有着根本的区别,“国容不入军,军容不入国”,“军容入国则民德废,国容人军则民德弱”。治军尚法的首要问题是严明赏罚,书中列举夏、商、周三代赏罚制度的异同,并详细论述治军立法的各种要则,强调申军法、立约束、明赏罚是治理军队的关键所在。《司马法》中含有大量的军礼内容,大体可分为:出军制赋,军制(含车兵、步兵编制及兵器配备),出师(含时令、宜社、造庙、事由、目的、军中职事等),旌旗,鼓,徽章,誓师,校阅苋狩,献捷,献俘,军中礼仪,禁令,军威,赏罚,止语,等等。这些军制、军法内容的规定,体现了以法治军思想。在将帅修养方面,提出“仁、义、智、勇、信”五条标准。强调德才兼备,智勇双全,以身作则,身先士卒,“敬则慊,率则服”。要谦让、严明、果敢、负责、不诿过、能为人表率,这样,才能使军队做到有礼有节,勇猛善战。
  四是先行“五虑(谋划)”的作战思想。《司马法》提出在作战中要掌握有利时机(“顺天”),充分的物资准备(“阜财”),良好的士气(“怿众”),有利的地形(“地利”)和精良的武器(“右兵”)。在作战指挥上,既强调要周密思考,制定正确方案,又强调要注意权变,因地、因敌制宜设阵,要力争处于优势和主动的地位而陷敌于被动。并强调要在努力掌握敌军准确情况的前提下,因敌情而设计谋,因敌情而定战术,指出“敌远则用问,敌近要观察,了解其变化,打击敌薄弱之处”。提出乘敌犹疑、仓促、受挫、畏惧以及谋划未定等情况下进行袭击的原则。并在作战指导上强调“智”“勇”、“巧”,克敌制胜,强调作战指挥官要“不复先术”,万万不可因重复施用同一计谋而被敌人抓住规律使自己陷入被动。
  ……
展开
目录
中国军事名著
兵学圣经,历久弥新——《孙子兵法》
齐名《孙子》,建树颇丰——《吴子兵法》
继承孙吴,贵在创新——《孙膑兵法》
文韬武略,闳廓深远——《司马法》
引古谈今,经略全局——《尉缭子》
“六套密计”,谋高算深——《六韬》
读此书者,当为王师——《三略》
握机制胜,阵法先河——《握奇经》
为将之道,不可不读——《将苑》
战略智慧,绝世佳作——《隆中对》
兵家术法,灿然毕举——《唐李问对》
行师用兵,神机制敌——《太白阴经》
明演其术,备举其占——《虎钤经》
评点兵家,寻求借鉴——《何博士备论》
宋代官修,兵法大全——《武经总要》
因战而变,奇谋良策——《百战奇法》
火器时代,守城绝招——《守城录》
筚路蓝缕,开山之作——《历代兵制》
成功之要,言之甚备——《广名将传》
首发研究,火器秘笈——《火龙神器阵法》
讲究实效,推陈出新——《纪效新书》
练兵练将,力避“花法”——《练兵实纪》
失而复得,重要兵书——《兵机要诀》
筹划海防,抵御倭寇——《筹海图编》
“游击将军”,潜心力作——《阵纪》
“探源求全”,必先读之——《登坛必究》
评说先贤,鸿篇巨制——《武备志》
两湖逸士,谈兵论剑——《投笔肤谈》
以战代守,攻守结合——《守城要览》
合同战术,堪称首论——《车营叩答合编》
流传民间,颇具特色——《兵□》
结构独特,自成体系——《兵经》
军事谋略,独树一帜——《三十六计》
熟览大势,推求得失——《乾坤大略》
兵要地理,千古绝作——《读史方舆纪要》
良莠并存,注意鉴别——《曾胡治兵语录》
强兵安民,宝贵遗产——《军事计划书》
一言既出,“石破天惊”——《国防论》
国防问题,理性解读——《国防新论》
兵法瑰宝,指路明灯——《毛泽东军事文集》、《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
继承发展,蕴意深远——《邓小平军事文集》
外国军事名著
以史为鉴,堪称典范——《谋略》
古典世界,享有盛誉——《论军事》
治军作战,多有论述——《将略》
复兴之作,催生变革——《战争艺术》
经久不衰,“永远制胜”——《制胜的科学》
传奇人物,传奇思想——《拿破仑文选》
西方“兵圣”,传世经典——《战争论》
博大精深,备受推崇——《战争艺术概论》
内涵丰富,蕴意深刻——《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文集》
传世名作,影响深远——《海权论》
建设海军,掌控海权——《海军战略》
会战理论,影响久远——《作战原则》
地缘政治,奠基之作——《历史的地理枢纽》
现代战争,不失启示——《总体战》
空军战略,开山鼻祖——《制空权》
空中国防,奠基之作——《空中国防论》
机械化战,扛鼎之作——《装甲战》
俄苏革命,军事指南——《列宁军事文集》
领率机关,参谋必读——《军队大脑》
闪击作战,应运而生——《坦克——前进!》
精简部队,强军固防——《建立职业军队》
“间接路线”,战略创新——《战略论》
军事宝库,重要文献——《斯大林军事文集》
灵活反应,快速机动——《音调不定的号角》
战略创新,观点独特——《战略入门》
推崇武器,核弹制胜——《军事战略》
“常胜将军”,回首战争——《回忆与思考》
现代战争,重视初战——《战争初期》
富勒将军,“压卷之作”——《战争指导》
核弹时代,战略应对——《有限战争》
博士高见,影响深远——《核武器与对外政策》
游击大师,经验结晶——《游击战》
造诣颇深,“雅俗共赏”——《现代战略论》
美国战略,系统总结——《大战略》
“现代马汉”,觊觎远洋——《国家的海上威力》
“星球大战”,角逐太空——《高边疆——新的国家战略》
丰富想象,大胆预测——《未来的战争》
主要参考书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