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情况下,食品价格是否稳定、变动幅度大小,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百姓对CPI的判断。说得更难听一点,如果你能控制住CPI构成中的几种商品价格变动,而不在CPI构成中的商品价格无论怎么上涨,都不会影响CPI,这样也就可以表现出“非常稳定”的通货膨胀率。
也就是说,普通百姓对物价上涨的感受是通过某些具体商品的价格对比来作出的。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用来作为价格对比的一篮子商品,这一篮子商品与CPI统计中的一篮子商品肯定不吻合,例如其中最突出的是商品房销售价格就不包含在内,这样也就必然会对CPI的主观感受与官方发布的CPI有很大不同了。
就以住房问题来说,这些年来我国商品房价格节节攀升,可是出现在CPI中的住房项目中却不包括这一统计内容,而是指建房及装修材料、房租、水电费等。应该说,用这些项目来代替住房项目,在过去单位分配住房的情况下比较符合实际,可是自从1998年7月1日我国停止福利分房、实行住房商品化后,如果还是沿用这些过时了的指标来代表“住房”就与客观现实相差太远了。
原因在于,停止福利分房后住房消费的主要途径只能是购买商品住宅。由于我国百姓的购房需求远远大于其他国家,而房地产市场又处于鱼龙混杂的初级阶段,既不成熟,也不正常,所以才会导致商品房价格在这几年中突飞猛涨。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