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货币政策透明度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3116942
  • 作      者:
    魏永芬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魏永芬,女,1956年4月生,辽宁大连人,博士研究生学历,金融学博士学位。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现任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金融理论教学部主任,辽宁省省级重点学科——金融学学科教授,金融学国家级教学团队、金融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和金融学辽宁省示范专业的主要成员,国家级精品课程《货币银行学》的主讲教师。
  长期钻研于货币理论与政策、金融市场理论与实践和商业银行改革与创新等前沿学术领域,着重研究货币政策改革、货币总量度量以及开放经济下的货币调控和政策搭配等相互关联的课题,先后主持财政部"八五"重点课题、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辽宁省社科联基金项目等多项高层次科研项目。在省部级以上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得辽宁省社会科学优秀论文奖l0余项;主编与参编高校教材7部。
展开
内容介绍
    《货币政策透明度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由辽宁省教育厅高校科技专著出版基金资助。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货币政策只有保持神秘性,中央银行才能够适时与灵活地调整货币政策。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宏观经济政策“时间不一致性”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等动摇了这一传统观点,对中央银行增强货币政策透明度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货币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产生了政策可信度问题,政策可信度是决定政策有效性的关键,而提高政策透明度是降低政策“时间不一致性”,增强其可信度的重要方法。货币政策信息不对称不仅给公众与市场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还可能会引起中央银行的道德风险。而提高政策透明度,可以消除中央银行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增强市场的稳定性,防范中央银行的道德风险。
展开
精彩书摘
  0.2研究方法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本书采取的主要研究方法如下。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经济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经济实践,它必须以实践为落脚点。货币政策透明度首先是一个理论问题,是近十几年来货币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我们必须在理论层面展开深入而广泛的研究。同时,这一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它与中央银行的调控实践密切相连。因此,本书的题目为"货币政策透明度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一方面,全面掌握国内外对相关理论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另一方面,对中外货币政策透明度实践进行归纳总结与思考。本书以"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指导思想,在借鉴国外货币政策透明度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同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探索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货币政策透明度体系。在当代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央银行必须以保证国家的经济安全与金融安全为前提条件,选择适当的政策透明度,不宜追求高度透明的模式。
  2.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相结合
  横向比较主要用于分析不同国家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差异,借鉴国外货币政策透明度制度建设的经验,提出增强我国货币政策透明度的思路与建议。纵向比较主要用于分析我国逐渐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历程,总结货币政策透明度制度建设所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不足之处。
  3.规范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
  规范分析主要用于货币政策透明度理论分析。实证分析主要用于度量我国货币政策透明度与评价我国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的效果。
  4.归纳与演绎相结合
  一是归纳法,即利用货币政策透明度实践的资料,从实践中总结出规律性的模式;二是演绎法,即通过对货币政策透明度理论一般原理的思考寻求适合我国货币政策透明度的框架与模式。
    0.3研究框架与主要内容
  全书共分七章。
  第1章"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内涵与度量"。概念的界定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货币政策透明度问题也是如此,至今货币政策透明度没有大家所公认的一个统一定义。
    ……
展开
目录
导论
0.1研究背景与意义
0.2研究方法
0.3研究框架与主要内容
0.4本书的主要创新点和不足
第1章 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内涵与度量
1.1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内涵
1.1.1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定义
1.1.2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内容构成
1.1.3关于货币政策透明度内容构成的主要争论
1.2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度量
1.2.1E&G指标体系评估打分法
1.2.2A&H市场指数法
第2章 货币政策透明度的理论基础
2.1基于理性预期理论的分析
2.1.1理性预期理论的基本假设
2.1.2理性预期与货币经济周期
2.1.3理性预期的“政策无效性”假说与货币政策透明度
2.2基于时间不一致性理论的分析
2.2.1时间不一致性的基本思想
2.2.2货币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及其影响
2.2.3降低政策时间不一致性的重要方法:声誉约束政策透明
2.3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分析
2.3.1货币政策信息不对称及表现
2.3.2货币政策信息不对称的影响
2.4基于公共选择理论的分析
2.4.1政治市场的参与者及其行为
2.4.2中央银行的行为动机
2.4.3中央银行实行政策公开,接受公众的监督
第3章 中央银行独立性、责任制与透明度
3.1中央银行独立性
3.1.1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内涵
3.1.2中央银行独立性地位的演变
3.1.3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发展趋势
3.2责任制: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平衡机制
3.2.1中央银行责任制的含义
3.2.2中央银行责任制形式
3.2.3中央银行责任制与独立性之间的关系
3.3透明度:实行责任制的必要条件
第4章 货币政策透明度与有效性
4.1货币政策透明度与可信度
4.1.1政策可信度及其对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4.1.2货币政策透明度对可信度的影响
4.2货币政策透明度与公众预期
4.2.1预期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
4.2.2货币政策透明度对公众预期的影响
4.3货币政策透明度与政策时滞
4.3.1货币政策时滞对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4.3.2货币政策透明度对政策时滞的影响
4.4货币政策透明度与货币政策工具的效力
4.4.1货币政策透明度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政策效应
4.4.2货币政策透明度与再贴现政策的调整效应
4.4.3货币政策透明度与公开市场操作效应
4.4.4公告操作的透明度及效应
第5章 国外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实践
5.1代表性国家中央银行增强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做法
5.1.1关联储
5.1.2英格兰银行
5.1.3加拿大银行
5.1.4欧洲中央银行
5.1.5新西兰储备银行
5.2货币政策透明度模式比较
第6章 中国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及效应分析
6.1中国货币政策透明度的现状
6.1.1货币政策的作用、职责和目标比较明确
6.1.2在公开和报告货币政策决策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6.1.3在货币政策信息发布方面进步较快
6.1.4中央银行责任性和诚信保证方面的制度建设尚需力口快
6.2中国货币政策透明度的E&G指标分析
6.3中国中央银行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的效应分析
第7章 中国货币政策透明度的框架选择
7.1目标透明度的选择
7.1.1中国货币政策的法定目标与实际目标
7.1.2中国货币政策选择多重目标的必要性
7.1.3中国货币政策选择多重目标的可行性
7.2经济信息透明度的选择
7.2.1公开中央银行的经济模型
7.2.2公开中央银行的经济预测
7.2.3向社会公布更多的经济与金融统计数据
7.3决策透明度的选择
7.3.1明确决策过程与程序
7.3.2公开会议记录与政策倾向
7.4操作透明度的选择
7.4.1及时公告操作工具的变化并解释其原因
7.4.2进行操作效果评估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