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不言而战的货币战争
导读:金融业是一个纯粹的逐利行业,当其存储货币的银行利率逼近零之时,也意味着金融业的冬天到了。2008年末,当关联储宣布联邦基金利率下调至0%~0.25%的历史低位之时,一场席卷世界的金融危机随即降临。而与金融危机结伴同行的货币之战也悄悄拉开了帷幕。没有硝烟的“货币之战”
二战之后,逐渐完成了国际经济一体化,美国凭借自己强势的国力把美元推向了国际货币的霸主地位,甚至在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会议时,美国做出了很严肃的承诺:全世界所有人持有的美元无论什么时候都可以向美国财政部以35美元兑换一盎司的黄金。
然而在美元取得霸主地位以后,美国没有很好地履行它的承诺。2008年金价最高达到1000美元一盎司,美元大大地贬值了。直至2008年,引爆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国际金融危机,才让全世界人如梦初醒,被美国忽悠了,被美元涮了。冰岛濒临国家破产,俄罗斯经济倒退,政府开始出现财政赤字,英国和欧盟也慌不择路地降低基准利率至零利率。
世界各国首脑们开始再一次振臂呼吁建立国际货币的新秩序,罢黜美元的国际货币单一的霸主地位!于是,欧盟国家提议把欧元和美元共同打造国际货币的双轨道。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牵引出了国际社会的另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货币战争”。
事实上,“货币之战”从来都没有停止过!
2009年是欧元诞生的十年华诞。自1999年1月1日以来,欧元已经迎来了自己的10岁生日。欧元市场流通10年纪念活动中,欧委会大力表彰了欧元,指出欧元对欧盟和世界各有六大业绩。欧元对外的良好表现是:10年来,欧元区提供了1600万个就业机会;1/3的国际债券标价货币为欧元;国际间银行的主要贷款货币;外汇市场第二大交易货币;全球贸易主要结算货币;外汇储备主要货币;部分国家的篮子货币或盯住货币。目前,全球44个国家和5个地区的约5亿人口直接使用欧元或受到欧元影响。
因此可以说欧元在一定程度上阻击了美元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肆无忌惮,打击了美元继续维持霸主地位的野心。但是人们不会忘记,欧元的诞生过程是艰难的,它首先来自同是欧盟国家的英国的阻挠,以至于现在英镑仍游离在欧元区之外。这并不是英国不看好欧元,而是英国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英国为让英镑成为世界硬通货币的野心埋下了伏笔。
无论如何,欧元的成功给怀揣改变世界金融新秩序的世界各国带来了信心和曙光。在现今的国际金融危机的漩涡之中再一次动摇了美元的霸主地位。尤其是当美国新政府为了挽救自己,不顾世界各国的死活,严重违反国际贸易协定规则,树立起贸易保护壁垒,引起了国际社会的严厉谴责。
美国时间2008年12月16日,美国发出历史上最强大的一次“货币炮弹”: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至0%~0.25%,美元基准利率达到历史最低水平。评论家们形象地说,美国的印钞机要加班了。正如所料,2009年3月19日,美国又一次投下了历史上最强大的“货币导弹”,美联储突然宣布:在接下来的6个月内,将购买3000亿美元长期国债,与此同时,还将增加7500亿美元抵押贷款债券购买额度,以及1000亿美元机构债券购买额度。
3000亿美元天量!触及市场经济底线!史上最无耻的救市方式!美国股市立即冲高,国债收益率创22年以来最大单日跌幅,美元指数遭受24年来最大单日跌幅。
从传统意义上来讲,美国的国债就是“美元”,同样以国家信用作为依托,这种金边债券在绝大多数投资者眼里跟美元没有太大差别。但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改变了这一传统。美元变成了美联储的美元、国债变成了财政部的国债,用美联储的美元购买财政部的国债,伯南克正开始一项教科书都没有的开创性的救市方式。根据美国《联邦储备法》,经济危机时期,美联储拥有无限发行货币、向任何人发放贷款的权力,无需国会批准。此前,美联储的放贷项目已使其资产规模从9000亿美元增加到1.8万亿美元。这次刺激经济的“大手笔”更是史无前例,舆论普遍用“大胆”、“争议”等词来形容美联储的这一“重大决策”,认为在“零利率”时期,美联储本质上是在通过“印钞票”来增加信贷供给量。伯南克对此也不置可否,表示在即将失去降息空间时,只能充分发挥“印钞机”的功能,向市场注人流动性以刺激经济复苏。分析人士认为,在当前“零利率”时期,美联储已正式采取通过购买债券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的“非传统干预方式”,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美国经济深度衰退的严重性。
美联储这一货币导弹的投放对于中国面言,2万亿美元外储已经成为待宰的羔羊,将再次蒙受重大损失。
冲国政府迫于无奈,也一改往日的谨慎态度。2009年3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人民银行网站上公开发文《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文章中鲜明提出了这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并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反映出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和系统性风险。
对于储备货币发行国来说,国内货币政策目标与各国对储备货币的要求经常产生矛盾。货币当局既不能忽视本国货币的国际职能而单纯考虑国内目标,又无法同时兼顾国内外的不同目标。
既可能因抑制本国通胀的需要而无法充分满足全球经济不断增长的需求,也可能因过分刺激国内需求而导致全球流动性泛滥。理论上特里芬难题仍然存在,即储备货币发行国无法在为世界供给流动性的同时确保币值的稳定。
鉴于此,周小川提出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从而避免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这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理想目标。超主权储备货币不仅克服了主权信用货币的内在风险,而且为调节全球流动性提供了可能。由一个全球性机构管理的国际储备货币将使全球流动性的创造和调控成为可能,当一国主权货币不再做为全球贸易的尺度和参照基准时,该国汇率政策对失衡的调节效果会大大增强。这些能极大地降低未来危机发生的风险、增强危机处理的能力。
周小川作为代表着中国政府金融机构的发言人,提出的这个观点还是比较含蓄的,他并没有提出中国民间的“华元”假设。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