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民国以来广东财政政策探析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4110623
  • 作      者:
    冯海波,廖家勤主编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内容介绍
    《百年广东财政研究丛书:民国以来广东财政政策探析》共分七章,主要内容包括:中国香蕉保险供给、需求与补贴研究、香蕉产业链各环节成本利益分配现状、香蕉种植户销售行为研究、香蕉专业合作社绩效评价研究、香蕉产业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研究等。
展开
精彩书摘
    对于国家、地方支出方面的划分,基本与古氏的暂行标准案相同,有所变动的是取消省防费(各省省防军改编为保安队,经费亦纳入公安费项下支出),和变动司法费,旧案中司法费规定为地方支出项目,而新案规定在地方承审制度未废之前暂由地方项下支出。
    此次财政会议中,除需首先解决国地收支划分之外,财政方面的提案还有以下几点:(1)为保证中央税款能及时足额入库,宋子文决定将中央税的征收由省财政厅代征代管改为由中央在各省区设置财政特派员公署,征收人员由中央统一派委。(2)财政会议召开之时,各项税收大多依照北洋旧制,存在很多弊端,亟待整理。一是关税因受协定税率的条约限制,税率仅值百抽五,而且管理关税征收之总税务司有尾大不掉之势,财政收入的增加颇受限制,税率如此之低就难以保护国内工商业,前虽有古应芬宣示关税自主的声明,但囿于时局动荡尚未施行,此次财政会议,宋也表明了关税自主的决心。二是裁撤厘金,厘金制度起源于前清太平军兴起之时,最初由驻扬州的江北大营--雷以诚,因军饷匮乏,就对过往货物抽收厘金,以补充军需,各省遂起而效尤,数年间即遍行于全国。厘金创设之初,本打算战争结束后就废除,但因中央、地方财政于大乱之后收入有限,厘金裁撤对库收影响甚大,而又无税可以抵补,虽屡有提议废除厘金,但此项制度竟延宕执行七八十年之久。厘金之害,众所周知,所以刚一定都南京,古应芬即宣布裁废厘金,因军政时期,一切以军事为重,税制不易猝然改革,以免影响北伐军费筹措,而未执行,此次全国财政会议,宋重提裁撤厘金案供大会讨论。(3)军政时期,军费支出浩繁,府库皆为之一空,北伐军占领北京(时称北平)后,标志着孙中山规定的军政阶段结束,进入训政阶段。训政时期经济建设、地方自治均应次第实施,军事费用应立即缩减,军费占全部支出绝大部分的局面是不可持续的,因此裁撤厘金理所当然。(4)北洋政府时期,北伐战争时期,中央政府发行内外债款,为数甚多,且纷乱异常,债务收入既是中央大宗收入来源,债务偿还又关系政府信用,必须从根本上进行全面整理。(5)以上所述旧税之整理、军费之撙节、债务之清偿各项提案,若想达到预期目标,则有赖于严格的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以达收支均衡的目的。
    同时标准案第五条规定:省县市收入的分配,由各省及特别市自行规定,仍由该管理厅册报财政部查核;第六条规定:国家税、地方税划分后,各自整顿,不得添设附加税,唯所得税可征附加税,但不得超过正税的30%。
    ……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初步尝试建立近代财政时期(1912~1927年)的广东财政政策
第一节 共和体制的建立与广东财政制度的变革
第二节 广东社会经济发展与地方财政收支
一、广东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
二、广东财政的收支状况
第三节 广东革命政府面临的财政压力与政策选择
一、经济发展政策
二、财政金融政策
第四节 1912~1927年广东财政政策绩效评价

第二章 地方财政相对独立时期(1928~1936年)的广东财政政策
第一节 南京政府时期广东财政体制的建立
一、国地间三级财政体制的建立
二、地方割据下的广东财政
第二节 财政政策与地方经济的发展
一、农林渔业
二、工业
三、交通运输业
第三节 财政政策与民生事业的发展
一、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市政建设的成就
三、公用事业发展
四、社会救济事业
第四节 1927~1936年广东财政政策绩效评价
一、三级财政体制建立的绩效评价
二、地方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绩效评价
三、民生事业进步的财政政策绩效评价

第三章 以收入为中心的战时财政时期(1937~1949年)的广东财政政策
第一节 战时两级财政体制和三级财政体制的转换
一、抗战初期的三级财政体制
二、集中战时财力的两级财政体制
三、抗战胜利后复归的三级财政体制
第二节 抗战时期的广东税收政策调整
一、整理旧税
二、开征新税
三、田赋收归中央并实施征实制度
四、专卖制度的实施
五、广东省特色税收的开征
第三节 抗战时期的广东财政支出政策
一、财政支出原则
二、财政支出分类
三、财政支出分析
第四节 抗战胜利后的赤字财政政策
第五节 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
一、抗日战争阶段的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
二、解放战争阶段的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
第六节 广东战时财政政策评价
一、改订财政收支系统的评价
二、田赋征实的评价
三、关于整顿旧税的评价
四、关于开征新税的评价
五、关于专卖的利得分析
六、关于财政支出的评价

第四章 计划经济体制时期(1950~1978年)的广东财政政策
第一节 统收统支财政体制下广东地方财政的基本状况
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年10月~1952年12月)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年1月~1957年12月)
三、三年困难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958年1月~1966年5月)
四、“文化大革命”时期和“文化大革命”后期(1966年5月~1978年)
第二节 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下的高积累财政政策
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年10月~1952年12月)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年1月~1957年12月)
三、三年困难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958年1月~1966年5月)
四、“文化大革命”时期和“文化大革命”后期(1966年5月~1978年)
五、1950~1978年广东的积累与消费
第三节 财政政策与农业发展
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年10月~1952年12月)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年1月~1957年12月)
三、三年困难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958年1月~1966年5月)
四、“文化大革命”时期和“文化大革命”后期(1966年5月~1978年)
第四节 计划经济时期广东财政政策绩效评价
一、计划经济时期统收统支财政体制的绩效评价
二、计划经济时期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财政政策绩效评价

第五章 财政大包干时期(1979~1993年)的广东财政政策
第一节 “分灶吃饭”财政体制下广东财政的总体状况
一、预算管理体制
二、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三、财政对各项改革的补贴政策
第二节 扩大对外开放的财政政策
一、设立经济特区
二、外贸体制改革
三、涉外税收优惠
第三节 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
一、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历程
二、广东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第四节 1979~1993年财政政策绩效评价
一、财政收支结构改善
二、发展和壮大多种经济成分,形成多渠道并存的财源结构
三、对外开放格局进一步扩大
四、对财政大包干体制的综合评价

第六章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1994年至今)的广东财政政策
第一节 1994年至今广东财政政策变化的总体情况
一、建构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广东地方财政体制
二、应对宏观经济形势广东财政政策的基本变化
第二节 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财政政策
一、做大做强内源经济的财政政策
二、促进出口增长方式转变,优化提升外源经济的财政政策
三、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发展高新科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财政政策
四、加大环保投入,建设绿色广东,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财政政策
五、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财政政策
第三节 打造民生财政,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政策
一、制定《广东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2009~2020)》,为打造民生财政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依据
二、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投入
三、着力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逐步完善公共教育体系
四、构建城乡公共卫生医疗体系,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五、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制定和落实扶持就业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措施
六、打造民生财政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政策效果
第四节 促进省内各地区协调发展的财政政策
一、促进省内各地区协调发展的财政政策的提出
二、利用激励型财政政策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三、利用财政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政策促进“双转移”
第五节 深化财政管理改革,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财政政策
一、阳光财政改革
二、绩效预算改革
第六节 1994年后广东财政政策绩效评价
一、组织收入绩效
二、公共支出管理绩效
三、区域经济发展绩效
四、公共服务绩效
五、环境保护绩效
六、财政监督管理绩效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