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外债口径与统计监测研究报告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4961747
  • 作      者:
    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外债口径与统计监测研究课题组编
  • 出 版 社 :
    中国金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内容介绍
    近年来,中国外债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中国外债总规模呈不断增长趋势,短期外债占比上升,外债流量增长迅猛,除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外债资金净流出外,外债项下资金呈现持续净流人态势。截至2010年末,中国外债余额为5 489亿美元,比上年末增长28%。短期外债余额为3 757亿美元,占外债余额的68.4%,其中,贸易信贷和与贸易有关的信贷合计占短期外债的78%。2010年,中国新借人外债6 793亿美元,同比增长75%;偿还外债本息6 119亿美元,同比增长57%,外债净流人673亿美元,而2009年为净流出33亿美元。
    总体来看,近年来,中国外债项下资金流动呈现出以下三大特点:一是短期外债增长快于中长期外债增长,外债总体规模可控。2001--2010年,中国外债余额年均增长率约为11.7%,短期外债余额年均增长18.2%。同期,国内生产总值、进出口总值、国际收支总规模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0%、22%和24%。外债和短期外债的增长与相关宏观经济变量的增长基本相符,增长速度比较理。二是贸易信贷是短期外债增量的主要来源。2001--2010年间,贸易信贷、金融机构和外商投资企业外债对短期外债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1%、31%和7%,贸易信贷增长占总体外债增长的六成以上。此外,金融机构的短期外债增量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与贸易有关的信贷,如远期信用证、海外代付等,各类贸易融资对短期外债增长的总体贡献率达到八成左右,已成为中国外债增长的主要因素。三是债务资本流人由私人部门主导。近年来,政府部门借人的外债规模保持在稳定水平,部分年度还出现下降,私人部门(如外资企业、金融机构)已成为主要的债务人.截至2010年末,私人部门所借用的国际商业贷款余额占登记外债余额的80%。私人部门外债规模增长与境外资金流动性、进出口增长以及人民币升值预期等均有较大的相关性。
展开
精彩书摘
    且债权人的投资行为受到严格的监管,其托管人必须每月向政府有关部门报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人民币特殊账户及资产配置情况的报告,其中包括其持有的人民币债券的数额。外债统计部门可通过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托管人报送的信息获得相关外债数据,并以逐笔登记的方式予以统计。该类型的人民币外债应涵盖的统计信息包括:
    ·借款工具细节,如债权人(QFII名称)、债券发行人(如果是证券组合,可分别记录)、债券名义价值、债券市场价值、债券期限;
    ·借款条件,如借款利率类型(固定利率或浮动利率)、利率水平。
    在记录债券价值时,应尽量采用市场价值计算。如无法获得市场价值,则采用名义价值计算。在数据核对上,可考虑从证券交易所及其他交易中介机构获得交易数据,实现与报告数据的交叉核对。在数据采集频率上,可以要求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托管人逐月向外债统计部门报告。在外债分析上,应对债券的期限、名义价值、市场价值、当前利息偿付额与全部利息偿付额等进行分析,特别是注意利率变动对债券市场价值的影响。
    在外债总额头寸表中,该类型的债务划分为债券,在部门划分上根据实际情况划分为广义政府(如被持有的债券是国债)、货币当局(如被持有的债券是央票)、银行部门(如被持有的债券是银行部门发行的)、其他部门(如被持有的债券是政府、中央银行和银行部门以外的其他部门发行的债券)。
    二是经中央银行批准的三类境外机构在境内银行间市场持有的债券。由于这三类债权人均为非居民,债务人有可能较为分散,对其持有的可交易债务可考虑从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获得数据,数据采集频率应考虑至少每月一次,或直接提取逐笔数据。
    三是境内机构在境外发行的人民币债券。对于境内机构在境外发行的人民币债券,可以通过债务人报告制度获得相应的统计数据。根据《境内金融机构赴香港特别行政区发行人民币债券管理暂行办法》,发债主体应当在发债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将人民币债券发行情况书面报告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及国家外汇管理局,并按有关规定向所在地国家外汇管理局分局申请办理债券资金登记手续。境内金融机构兑付人民币债券本息,应当提前5个工作日向所在地国家外汇管理局分局申请。需要说明的是,随着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人民币可兑换和国际化的稳步推进,将使得非居民持有人民币债务类证券的方式更趋多样化。特别是在资本市场日益成熟的情况下,借助这一市场进行直接融资的成本比间接融资更具优势。
    ……
展开
目录
子课题之一:全球资本流动背景下的中国外债形势
一、全球资本流动新趋势及其影响
二、全球债务形势
三、中国跨境资金流动与外债资金流动情况
四、中国外债形势变动特点及发展趋势

子课题之二:本币外债统计研究
一、引言
二、关于人民币对外负债
三、人民币对外负债纳入外债统计的必要性
四、人民币外债统计现状与问题
五、本币外债统计的国际经验
六、人民币外债统计的方案设计

子课题之三:构建中国的国民原则外债统计框架
一、问题的提出
二、居民原则外债与国民原则外债概念
三、建立国民原则外债统计框架的现实需要和必要性
四、国际清算银行并表银行统计经验
五、建立中国的国民原则外债统计框架
六、结语

子课题之四:贸易信贷统计研究
一、贸易信贷的内涵及其影响因素
二、贸易信贷统计的国际经验
三、中国贸易信贷管理政策变迁
四、中国贸易信贷登记政策评估
五、完善贸易信贷登记管理制度的政策建议
六、贸易信贷登记管理制度的展望
七、结语

中国外债口径与统计监测研究总报告
一、当前国际资本流动形势及中国跨境资金流动和外债形势
二、中国外债管理体制与统计制度沿革与现状
三、中国外债管理制度与统计监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四、进一步完善与健全中国外债统计监测体系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外债统计相关法规
附录二  中国历年外债情况表(1985-2010年)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