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现状,财政分权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体制性约束分析,中国财政分权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抑制性分析,财政分权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构建,财政分权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影响的实证分析,以及改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财政分权体制改革建议。
本书的研究从中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现状分析开始。首先,中国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严重缺失。从表面上看,资金缺乏是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严重缺失的直接原因,而从深层次原因考察,资金缺乏是因为受到中国转轨进程中的体制性约束。从另一个角度讲,如果资金不匮乏或者政府有足够的能力提供满足公共需要的基本公共服务,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就能保证不同区域和不同群体间的基本公共服务需要吗?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是否符合地方政府的“经济人”行为呢?中国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不同于一般的市场机制在公共物品供给上的失灵,由于促使地方政府供给基本公共服务缺乏体制上的内在机制而具有特殊性。其次,基本公共服务的不均等程度正日趋扩大。中国实行渐进式转轨,采取的是非平衡发展的政策,即先农村而后城市,先沿海而后内地,先非国有、中小型企业而后国有、大中型企业,先农业、服务业、加工业而后工业、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等等,实行局部调整、各个击破的策略。该政策最初的意愿是为了分散改革风险、降低改革成本,然而随着改革的前进,不同领域、不同地区、不同人群所受到的政策的影响是不一样的。经济领域和有些地区由于受到转轨政策的照顾而快速发展起来,而社会领域和其他地区则由于没有政策的倾斜而停滞不前;有些人群因为经济政策的调整而受到恩惠,另外一些人群则可能从中遭受到损失,这就使得中国经济表现出广泛而深刻的二元性。这种二元性不是简单地现代产业部门与传统部门(集中表现为工农、城乡之间)之间的发展不均衡,而是扩展到“地区”与“地区”、“城”与“城”、“乡”与“乡”之间,而这些经济发展上的不均衡加剧了社会发展上的不均衡,突出表现为人们享有的公共服务水平不均衡。描述各地区之间以及城乡之间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差距是探讨民生问题以及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的基础。本书利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数据,分析了中国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省际公共服务供给差距和城乡公共服务供给差距的现状。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