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对偶和一般均衡方法》不仅是国际贸易理论研究领域的必读文献和高级国际贸易理论最好的入门书籍,而且是整个经济学文献中的经典之作。全书在一个简洁而优美的一般均衡分析框架下展开,这是它最突出的特点,也是它最重要的价值所在。作者坚持采用尽可能简单的分析技术,来展示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在贸易领域的用途,并为我们运用这些技巧提供方便,进而引导我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更进一步的拓展和推广。书中用到的数学工具都简单而精致,比如对偶和“间接”函数。看到这些工具在逻辑严谨的一般均衡框架下得到首尾一贯的恰当运用,读者将更加深刻地体验到经济学中理性思维的魅力。
第1章 国际贸易理论<br> 国际贸易理论有两大主题。其中一个主题是定性的,关注的是贸易模式,也就是哪个国家出口哪种商品的问题。标准贸易理论把这个问题和比较优势——也就是国家之间在相对机会成本上的差异——联系起来,并试图从科技①、要素禀赋等方面对比较优势进行解释。这个主题也关注贸易反过来如何影响比较优势的决定因素。另一个主题则更倾向于定量分析,它寻求对贸易条件——即在贸易的世界中出口和进口的相对价格——的解释,并考察它们如何受到要素供给、科技或政府政策(如关税)等因素变化的影响。虽然我们对这两大主题的陈述是描述性的,但是显然规范分析肯定要以准确的理解为基础,并从中获益。而国际收支平衡状况和汇率决定问题,则可以视做对基础理论的拓展和延伸。<br> ……
第1章 国际贸易理论<br>1.1 比较优势<br>1.2 贸易模式<br>1.3 要素价格均等化<br>1.4 福利和贸易条件<br>1.5 对这一基本模型的评论<br>注释<br>第2章 供给和需求的对偶分析<br>2.1 生产:收益函数分析<br>2.2 生产:成本函数<br>2.3 生产的比较静态分析<br>2.4 消费<br>注释<br>第3章 国际均衡和贸易利益<br>3.1 自给自足<br>3.2 贸易收益<br>3.3 国际均衡<br>3.4 一些扩展<br>注释<br>第4章 贸易、专业化和要素价格<br>4.1 比较优势和贸易模式<br>4.2 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br>4.3 自由贸易均衡的性质<br>4.4 要素价格均等化<br>注释<br>第5章 比较静态分析<br>5.1 商品的交换<br>5.2 要素供给变化<br>5.3 技术的改变<br>5.4 要素流动<br>5.5 关税和贸易条件<br>5.6 关税和收入分配<br>5.7 有效保护<br>注释<br>第6章 福利与贸易政策<br>6.1 最优关税和国内税<br>6.2 对扭曲和约束的政策反应<br>6.3 部分政策改革<br>6.4 关税联盟<br>注释<br>第7章 货币和国际收支平衡表<br>7.1 小国情形<br>7.2 一般均衡和比较静态分析<br>7.3 长期均衡的稳定性<br>7.4 弹性法<br>注释<br>第8章 固定价格下的贸易与收支<br>8.1 具有黏性工资的小国情况<br>8.2 国际均衡<br>8.3 所有价格均具有黏性的情况<br>注释<br>9章 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br>9.1 贸易和竞争<br>9.2 产品选择<br>9.3 产品差异和产业内贸易<br>数学附录<br>参考文献<br>译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