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博大:小买卖做成大生意<br> 所有经商的人都想做大生意、赚大钱。但是,在浙江人的经商实践中,他们最擅长的策略却是以小胜大、以弱胜强。就像有的人说的那样,浙江经济的繁荣其实是从小鸡小鸭群中孵出来、长起来的。也是这个原因,我们把浙商称为草根一族,把浙江经济称为“草根经济”。总之,提到浙江的商业,都离不开“小”字。<br> 这也难怪,因为在浙江做得风生水起的产业,不是飞机轮船制造,不是石油勘探开采业,而是纽扣、皮鞋、拉链、打火机、牙签、商标、塑料包装袋、螺丝螺帽、发饰头花等,这些小商品在浙江的地盘遍地开花,也在整个中国乃至世界的市场上大行其道。很多外地人看不上这些“小玩意儿”,懒得赚那点小钱,但是浙江人肯做,而且将其作为主业。他们相信一句话:万丈高楼是由一砖一瓦盖起来的。只要不放过一分钱,就能自己盖起产业大厦,走进大市场,做成大老板。因而浙江商人总是满怀信心,脚踏实地,从不好高骛远。而另一方面却又盯着大市场,胸怀大世界。正因为这样,他们虽然做着小商小贩,手中握着小商品,眼中却没有“小”概念,脑子里也没有“小”意识,而总是铁下心来要把几分利的小生产、小买卖做成大生意、大事业。<br> 王麟权就是这样一个有志向的浙江人。下岗后的一天,他在家里修理堵了的马桶,忙乱中的他却由此来了灵感,决心要替天下人解决马桶清堵的难题,便从此搞起了研究。只有初中文化的王麟权不知经过了多少个日夜,终于研制出了一种专用于便池除垢、水道通疏的化学剂“洁厕精”。“洁厕精”不过是一种洗涤用品,但是生活却离不了它,正是由于家家户户都需要它,所以投入生产后马上供不应求。<br> 生意场上的事,看大可能未必大,似小也未必就小。穷乡僻壤也能开出大市场,赚大钱,所以嫌“小”、怕烦,对没有多少资本的人,只会怨天尤人是没有用的,从小做起,才有可能成就大。<br> 就像古书里说的那样:“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像浙江人那样,不好高骛远,不挑肥拣“大”,不遗余力地把“小”做“大”,才是做生意该有的精神。那些小本经营不仅让浙江商人赚到了成就大事业的原始资金,而且也让他们练就了一身经商的好功夫。正缘于此,如今浙商的生意领域才越来越宽,规模才越来越大,才有了当今的“无浙不成商”的现象。<br> 浙江四大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的打火机产业,原本就是由拆装仿制、零敲碎打起步的。看似小打小闹,但用心的浙江人却把它做成了气候。<br> 不要以为做成大生意的人都是科班出身,很多优秀的浙江商人都是农民、工人、教师、公务员,也有复员退伍军人和个体手工业者。他们走南闯北,跋山涉水,云游四方,足迹遍及都市乡村,推销的不过是一些针头线脑的小商品、新颖别致的小东西,但他们由此经历了各种风雨,领略了各地风情,不知不觉间经商的技艺便大有提高,交往沟通、铺设关系等,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说辩劝逗艺艺上乘。他们做生意特别注重从小处着手,凭借坚韧的意志吃苦耐劳,只要有一分钱可赚就会不遗余力地去干。那些看起来没什么钱赚的小生意,他们不仅不会嫌弃,反而会特别认真。往往几分钱的螺丝螺帽、几角钱的小元件也要锱铢必较,认真对待。这其实体现了一种精神,即把小生意当作事业来筹划,无论何时都本着从“零”做起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绝不投机取巧。而且要在不起眼的小商品上抠利润,故而成本节约意识很强,这些都为他们日后成就大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br> 很多时候,“小”,毕竟是因为条件所限而不得不选的发展之路。也就是说,是因自己有所不能、不能为大而择小,如何从小出发,做活做透就要三思而行了。可贵的是,浙江商人知道自己的缺陷所在,懂得扬长避短,在现有的条件上谋求生存发展的出路。他们知道无论从生产规模,还是技术力量、生产设备等都不能与成熟的企业相比,因而就反反复复地审视自己的能力和现实的市场需求,从中找到一条适于自己生存的夹缝来。于是,他们选择了配件经济。实践证明,他们的选择不仅是选对了,而且由“小”通“大”,通得无限广阔,尽显以小成大的真理。<br> 浙江商人中,由小商品生产起家的成功者比比皆是,如天津文成减速机公司总裁卓文生。他早年在天津销售机电产品,注意到电动机中必需的减速机进货困难,一律款到发货,有时款发出半年货还不能到位,要想提前买到货就要到生产厂家去报名,在人家的生产计划中排队。卓文生意识到减速机有着极大的市场缺口。经过调查,他发现国内机械行业对减速机的年需求量高达数百亿,而国内却仅有少数几家企业生产。于是他自己成立了减速机生产厂,自行研制生产,专门向机电厂家提供这种配件。结果,走出了自己的生财之道。<br> 正如上述所说,“小”是浙江商品生产的一个基本特点,这些小商品虽然看似利润很低,但迎合了市场的需求并且十分富有特色,因此都能适销对路,占领大片市场。这就是浙商以“小”博大的秘密。<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