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电视纪录片的生产与再现:在政治、经济与美学的视野中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6825283
  • 作      者:
    陈一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书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陈一,1980年2月出生,江苏镇江人,现为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讲师。2011年1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广播电视专业,获博士学位。2002年以来在新闻传播类权威、核心等各级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2009年曾赴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系访学。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电视纪录片与意识形态、社会改革、文化转型、思想争论等问题紧密相连,如符合契,互为映像。电视纪录片既是一种再现的政治、表征的竞争,也是一个折射时代脉搏、再现社会关系的领域。陈一的《传媒新浪潮研究丛书·在政治、经济与美学的视野中:中国电视纪录片的生产与再现》讨论中国自1978年以来的电视纪录片的生产与再现,意在以此为切入点,考察中国当代社会文化规训与话语重组的变化。同时,经由纪录片的生产体系探讨,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中国电视业发展的历史脉络、当下状况与未来趋势。
展开
精彩书摘
    本文主要采取文献研究、内容分析和个案研究等方法,并以之与个人的田野调查成果相互照应。文献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通过对文献进行查阅、分析和整理,从而找出事物本质属性。就本文的研究而言,收集、阅读和梳理有关电视纪录片的策划、制作、播出、发行、评论的种种文献,是本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其中,政府关于电视媒介管理的法规和文献、媒介机构负责人、制片人、纪录片编导的讲话和访谈资料、电视观众对节目的评价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文献资料。
    由于本文研究的是中国电视纪录片,因此,对纪录片的内容分析是本文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分析电视纪录片的内容呈现,研究希望能发现政府、市场、纪录片工作者、公众如何影响纪录片的生产,探讨在1978年以来的电视改革中,纪录片的变化与发展。内容分析中的重点在于话语分析。话语分析(discourseanalysis,也称作“篇章分析”)本来是研究语言的一种符号学的方法。它以大于句子的语言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实际使用中的语言的观察,探索语言的组织特征和使用特征,并从语言的交际功能和语言的使用者的认知特征方面来解释语言中的制约因素。“话语分析关心的不仅是某个言说者的复合语句,而且更常考虑的是两个或更多言说者的交替互动,以及用来操持和控制特定语境中之话语的语言规则与社会习俗。”因此,“话语分析”既是一种应用理论,又是一种研究方法。个案研究的研究对象是个别案例,无法导出一般性结论,但却能提供一些鲜活的材料和观点。本文将选取部分重要的电视纪录片栏目或具体的片子进行深入的个案分析,也对部分重要的纪录片工作者进行访谈,以期获得第一手资料。纪录影像以视频的形式呈现,这使得研究者很难搜集影像以外的文字和图像材料,而在媒介内容生产的过程中,生产者如何建构文本,为何选择某些素材而放弃其他素材,是考察媒介生产的重要内容,也可以清晰地看出生产者与观念、体制的互动,透视纪录片与国家、社会、经济、纪录片工作者的复杂关系。
    在梳理和解读各种文献、文本的同时,本研究进行了多次访谈和田野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
展开
目录
摘要
结论 考察中国电视纪录片的新视角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国家相册”的背后力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从美学到社会学
第三节 理论视角与方法:文本研究和田野调查

第一章 纪录片在电视版周中的位置'变'化
第一节 1958-一1978:回望意识形态的遗产
第二节 1980年代:民族复兴与启蒙话语
第三节 1990年代:普通人与纪录片的转型
第四节 新世纪以来:政治与市场的双重逻辑

第二章 纪录片美学的演替及其动因
第一节 画面:从纪实主义到“真实再现”
第二节 叙事视角:从“零聚焦”到“内聚焦”和“外聚焦”
第三节 选题:从“命题作文”到“自选动作”
第四节 现实主义的嬗变:《黄山来的姑娘》与《远在北京的家》的再解读
第五节 美学谱系的背后:播出、效果与评价机制的考察

第三章 纪录片中的国家话语解析
第一节 从“革命”到“现代化”的话语转换
第二节 “民族国家”的召唤与国家形象的建构
第三节 政治经济中的变与不变:纪录片生产主体的考察
第四节 “宏大叙事”与“细小叙事”的张力:兼评《感动中国--共和国100人物志》
第五节 “主流影像”与“个人影像”的互文:以《人民至上》与《1428》为例

第四章 社会类纪录片的生长空间与话语呈现
第一节 从国家到社会:纪录片中的“社会”何以可能
第二节 社会纪实类节目的兴衰:从《生活空间》到《社会记录》
第三节 体制内外的互动与无奈
第四节 多重话语的博弈:《生活空间》何以可为
第五节 被挪用的“纪录方法”与被消解的“纪录精神”

第五章 中国电视纪录片发展的路向
第一节 当前纪录片的危机与契机
第二节 走向多元与未来之路
第三节 香港:纪录片与社会的多重互动
第四节 台湾:“解严”以来纪录片发展的镜鉴

结论与附录 结束语
附录一:本研究田野调查的具体安排
附录二:部分访谈实录
附录三:《见证·影像志》与同时段节目收视率对比表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