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千色天空:沙湾飘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0683870
  • 作      者:
    王维娜著
  • 出 版 社 :
    广东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以及特殊技艺的介绍,对于每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技艺、形态、历史演变、艺术价值等给予全面介绍;全方位、多视角地介绍每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态;深刻而直观地记录时代的变迁,记录民间丰富的生活,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富有艺术表现力,给读者以文化审美的感受。
展开
作者简介
    王维娜,中山大学民俗学博士,广东省民族宗教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展开
内容介绍
    《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堪称广东省优秀的文化品牌,具有较高的阅读和收藏价值。该系列图书的编写出版,对保护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岭南文化,提升广东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千色天空:沙湾飘色》内中具体介绍了:沙湾印象、流动着的古镇神韵、解密沙湾飘色、薪火相传传承不息等内容。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番禺先后隶属珠江地区专员公署、粤中行政公署和佛山地区专员公署。1958年12月15日至1959年6月10日,番禺、顺德合并为番禺顺县,县治设大良镇,其间一度改隶广州。恢复两县建置后,番禺县府沿设市桥镇。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番禺县,设立番禺市。
        200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番禺撤市改为广州市番禺区,区府设于市桥镇。
         番禺是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具有良好的文化传统。仅在民间传统艺术方面,就有沙湾飘色、沙涌舞鳌鱼、黄阁舞麒麟、沙坑舞醒狮、石綦鱼灯、三堂凤舞、三善狮舞、员岗跷色、市桥水色、沙头马色、凌边乞巧节,还有舞龙、扒龙船等等,在番禺这个仅有一千三百多平方公里的地方,竟蕴藏着如此丰富的传统民间文化,且长盛不衰,这在世界上恐怕也是不多见的。因而,2000年,番禺被命名为“全国文化先进市”,沙湾镇和沙涌镇被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黄阁被省命名为“麒麟之乡”。
         今日番禺,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齐放异彩。番禺广场先后被评为“全国特色文化广场”和“广东省十佳文化广场”:冼星海纪念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的一批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文化设施建成投入使用;全区17个镇街文化站(文化中心)中有7个省特级文化站,有8个“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沙湾、化龙潭山、南村员岗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活动频繁,群众基础深厚。沙湾飘色、广东音乐、沙坑龙狮和石綦沙涌鳌鱼舞成为番禺文化品牌,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走进番禺区的沙湾镇,你会发现:在街如其名、安逸悠闲的安宁西街古街上,错落有致的石板街巷斑斑驳驳,折射出历史的足迹;古街巷两边的“三间两廊”大屋,蕴含着别样的岭南风情;一只只蚝壳堆砌成壁,建成坚强的蚝壳墙屋:融传统的竹筒屋、“三间两廊”大屋与西洋古典建筑风格为一体的西式住宅建筑,呈现多元文化的交流……那些精雕细磨的檐椽梁坊,栩栩如生的砖雕、石雕、木雕、灰雕和壁画,无不诉说着古镇先人的智慧与历史遗留下的厚重沧桑。
         有着八百年悠久历史的沙湾镇,最早处在一片古海湾,该镇就建在这片古海湾的半月形沙滩之畔,故得名沙湾。
         史书记载,大量居民在沙湾居住,最早可追溯到宋代。宋代之前,沙湾以北已连接大片陆地,以南尚是浅海,之后,不断有人迁居此处定居,陆续围海造田,逐渐将沙湾面积扩大。至明代前,沙湾已初具规模,沙湾镇的行政区划亦在此时基本形成。
         明代,番禺县设沙湾巡检司,简称沙湾司。清代继续沿用明代行政区划,在原基础上,按地域设置都、堡、鄙,因此,清代的沙湾司下辖一都( 沙湾都)、十三堡、二十八鄙、八十七村。
         清光绪年间,清廷改都、堡、鄙为乡、村,沙湾司下辖乡、村范围不变,只是镇治所在地从沙湾改为今市桥镇。明、清时期,沙湾司所辖范围远大于今,包括现在的沙湾镇、榄核镇、钟村镇、石基镇、沙头镇、市桥镇、东涌镇、灵山镇和鱼窝头镇,还包括今日顺德区的乌州、南浦、沙亭三个村。清代历史上,沙湾的建设曾因临海而遭遇重大打击。清顺治十八年(1661),清廷为防范郑成功从海岸攻入,颁布迁海令,限令沿海居民内迁五十里,致使沙湾庐舍毁于一旦,田园也一度荒废。
         清廷“迁海令”对番禺造成很大灾难。清乾隆版《番禺县志》载:“ 康熙元年(1662)迁海,祠庙尽废。”据清同治版《番禺县志》的《前事略》记载:“(康熙)三年(1664)六月,继茭塘、沙湾近海各乡居民,空其地为界,外筑石砺山巅为城,建墩台、营房,县令彭襄派茭塘、沙湾两司,排人户捐银修筑,民至窘匮。” 康熙八年(1669),广东巡抚王来任冒死上疏,先后条陈了“粤东六大害”、“疏陈旧事”,其后两广总督周有德命令查察沿海,准原居民迁回旧地复业。直至康熙二十二年(1683)迁海令废除之后,沙湾原居民才从各地陆续回迁本地。在曾经的土地上重建家园,不断发展。
    ……
展开
目录
沙湾印象
追溯沙湾八百年历史
文化底蕴何其深
姓氏、宗祠与庙宇
流动着的古镇神韵
凌空飘逸的虚幻神秘之色
沙湾飘色,雨水滴滴
飘色与北帝信仰
解密沙湾飘色
色柜·色梗·色芯
锣鼓齐鸣,百兽率舞来助兴
薪火相传 传承不息
政府支持,勇夺“山花”
两次创新,两次飞跃
多飘多屏尽显磅礴气势
当“飘色”遇到“水色”
“水上飘色”重现宝墨园
始知飘色艺 能夺造化功
活色生香的隐蔽艺术
飘色是一场视觉盛宴
前路重重复重重
技艺传承濒临断层
囊中羞涩,扼住瓶颈
酒香也要勤吆喝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