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的戏剧评论界对本地题材创作也给予了关注,认为在首届广东省艺术节上,地方题材戏剧创作有了新的收获。《南粤剧作》发表了《要关注地方题材的创作》等文章,并对粤剧《山乡风云》、潮剧《彭湃》等本地题材剧目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1985年,剧协广东分会创作室再次召开了“地方题材剧本讨论会”,广东省各地的专业、业余作者有20余人参加(据《广东省戏剧年鉴(1985年)》材料)。这次会议有力地推动了广东本地题材戏剧创作,但由于时间仓促,在1986年的第二届广东省艺术节上,只有一个地方题材戏剧作品参加演出,即韶关市粤北采茶剧团演出的民间故事剧《青峰山传奇》。
这一时期创作的本地题材剧本主要集中在粤剧,有佛山青年粤剧团的《铁血红伶》、遂溪县粤剧团的《情牵龙窑》、广州粤剧团实验剧团的《南越王后》、深圳粤剧团的《中英街传奇》。
在1989年10月举行的第三届广东省艺术节上,潮剧《丁日昌》引起了较大反响。该剧由揭阳县潮剧团陈作宏、陈鸿辉编剧,取材于晚清洋务运动的开拓者、坚定的爱国主义者丁日昌的一段坎坷的经历,书写他在清同治年间任上海苏淞太兵备道时,励精图治、发奋图强、呕心沥血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的悲壮故事。作为晚清。洋务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丁日昌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其晚年生活基本都在揭阳度过。把洋务派人物作为主人公搬上舞台,当时尚不多见。整出戏艺术构思新颖别致,意蕴深沉广阔,情节生动,结构严谨,矛盾一环紧扣一环。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