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年轻人只用了一把椅子,就轻易地与“钢铁大王”卡耐基攀亲附缘,从此走向令人梦寐以求的成功之路,这不是天方夜谭,而是个真实的故事。
几十年前的美国费城,那是一个阴霾压天的下午,由于瞬间而来的倾盆大雨,行人纷纷逃到就近的店铺躲雨。这时,一位浑身湿淋淋的老太太。蹒跚地走进费城百货商店。看着她狼狈的情形和简朴的衣裙,所有的售货员都对她无动于衷。
这时候,一个年轻人诚恳地对她说:“夫人,我能为您做点什么吗?”老妇人莞尔一笑:“不用了。我在这儿躲会儿雨,马上就走。”话音刚落,老妇人随即又心神不宁了:不买别人的东西,却借用人家的屋檐躲雨,似乎不近情理。于是她开始在百货店里转起来,哪怕买个头发上的小饰物呢,也得给自己的躲雨找个光明正大的理由。
正当她神色迷茫的时候,那个小伙子又走过来对她说:“夫人您不必为难,我给您搬了把椅子,放在门口,您坐着休息就是了。”
两个小时后,雨过天晴,老太太向那个年轻人道谢,并随意地向他要了张名片,就颤巍巍地走了。
几个月后,费城百货公司的总经理收到一封信,信中要求将这位年轻人派往苏格兰收取装潢一座城堡的订单,并让他承包自己家族所属的几个大公司下季度办公用品的采购订单。总经理震惊不已,匆匆一算,只这一封信带来的利益,就相当于他们公司两年的利润总和。
当他迅速地与写信人取得联系后,方才知道,这封信是一位老太太写的,而她正是美国亿万富翁卡耐基的母亲。
总经理马上把这位叫菲利的年轻人推荐到公司董事会上,毫无疑问,当菲利收拾行装飞往苏格兰时,他已经成为这家百货公司的合伙人了。那年,菲利才22岁。
随后的几年中,菲利以其一贯的踏实和诚恳,成为“钢铁大王”卡耐基的左膀右臂,事业扶摇直上,飞黄腾达,成为美国钢铁行业仅次于卡耐基的富可敌国的重量级人物。
正是一把友善的椅子,一份额外的服务,使菲利的公司获得了大宗生意,同时也使得他本人平步青云。
展开
——乔·吉拉德
在购买时,你可以用任何语言,但在销售时,你必须使用购买者的语言。
——美国前教育部长玛格丽特·斯佩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