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礼记·乐记》研究论稿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8100527
  • 作      者:
    王祎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王祎,1978年生,天津人,文学博士、哲学博士后。现就职于天津大学中文系。曾在《Culture China》、《台湾大学哲学评论》、《孔子研究》等重要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持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三项。主要研究方向为:先秦两汉文学、文献,中国古代礼乐文明,儒家文化研究等。
展开
内容介绍

  《礼记·乐记》研究论稿》由王祎编著。
  《《礼记·乐记》研究论稿》是我国第一部古典文艺美学的奠基之作。它以儒家思想为主,又杂糅道家、墨家、阴阳家等诸多学派的思想,哲学内涵亦十分丰富。“《《礼记·乐记》研究论稿》研究论稿”,由上、下两篇组成,共六章。上篇为《乐记》的文献、文本研究;下篇为《乐记》的文化、哲学、文论等研究。《<礼记·乐记>研究论稿》力争使每个结论建立在可靠而详实的史料、全面而深刻的思考、科学而缜密的论证基础之上。

 

展开
目录
序一
序二
绪论
一、研究回顾与述评
二、本书的内容与脉络
三、论题的方法与材料
上篇
第一章  《乐记》文献考释
第一节  《乐记》章节、篇次归属裁定——以儒家“体用”学统为出发点
一、《乐记》存在不同篇次的历史原因
二、《乐记》不同篇次的整理意见
三、从儒家“体用”学统审定《乐记》篇次归属
四、《乐记》章数问题与划分
第二节  《乐记》的作者及成书考辨
一、《乐记》作者之争
二、《乐记》之古籍辨伪学综合考察
三、小结
第三节  《乐记》佚文钩稽及分佚索因
一、《乐记》产生佚文的原因
二、《乐记》佚文的钩稽与辨析
第二章  《乐记》与先秦典籍
第一节  《乐记》用“诗”述论
第二节  《易传》理论体系对《乐记》文艺体系的多维度观照
一、《乐记》对《易传》对立统一辩证观、天人合一世界观的承袭
二、《乐记》对《易传》数、象思维方式的继承与发展
三、《乐记》对《易传》简、用、变精神原则的理解与提升
第三节  《礼记·乐记》与《荀子·乐论》、《史记·乐书》
一、《礼记·乐记》与《荀子·乐论》
二、《礼记·乐记》与《史记·乐书》
第三章  《乐记》历代研究论略
第一节  经学极盛至统一时代的《乐记》学
一、两汉时期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
三、隋唐时期
第二节  经学变古时代的《乐记》研究
一、《乐记》阐释突出政治功能,说教意味浓厚
二、庆历后《乐记》研究求新求异之倾向
三、义理之风推动《乐记》阐幽发微达到新的高度
四、宋代道学派研究《乐记》,明经致用
五、宋代闽学派研究《乐记》,意句俱到
第三节  经学积衰时代的《乐记》学
一、《总目》仅有的两部《乐记》研究之作质量中落
二、《存目》中的《乐记》研究文献有待重新认识
三、《乐记》研究极轻字训,尤重义理
四、元、明《乐记》研究疑经、攻经、改经之风甚重
第四节  经学复盛时代的《乐记》研究
一、清代《乐记》研究的实绩
二、清代《乐记》研究的整体特点
下篇
第四章  《乐记》之史前文化渊源
第一节  史前巫卜文化在《乐记》中的遗存
一、史前巫卜文化“原始思维”的特质
二、巫卜原始思维在《乐记》中的遗痕
三、巫卜“原始思维”对《乐记》及后世艺术的影响
第二节  《乐记》中的远古传说考释
一、舜歌南风的传说
二、夔制乐赏诸侯的传说
三、六代乐舞的传说
第三节  《礼记·乐记》“郑卫之音;桑间濮上之音”疑义翼证
第四节  《礼记·乐记》中的“理”范畴根源与内涵
一、《乐记》“理”范畴继承脉络
二、理为体,礼乐为相,施为用
三、《乐记》之理与礼、德、欲、道
第五章  《乐记》之审美观照及流变
第一节  《乐记》“乐”字形而上涵义与秦汉时人审美意识的演变
一、前言
二、从乐之初义,到情绪体验之一“欢悦”,到稳定的主观精神状态“安乐”
三、从“诗乐舞合一”,到“音乐”,到“德音”
四、从“德音”,到“修身价值取向之一”,再到“治道方式之一——”
五、结语
第二节  《乐记》与古代文艺地域观之发展
第三节  《礼记·乐记》“遗音遗味”说与“味”的文艺审美
一、“遗音遗味”说内涵考释
二、“遗音遗味说”向“味”文艺理论发展的因素
三、遗音遗味说向“艺味”论的嬗变与泛化
第四节  《乐记》之“文质论”及其流变
第六章  《乐记》之逻辑体系、理论基础及结构内涵
第一节  由类概念看《乐记》的逻辑体系
一、《乐记》中类概念的规律
二、《乐记》中类概念之间的逻辑联系一以类相动、比类成行
第二节  《乐记》和、合、同、中的理论基础
一、“中和”观念之原初发生
二、《乐记》之和、合、同、中
第三节  《乐记》之“体用”结构内涵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