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洛宾1913年生于北京,1931年人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选修声乐和钢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离开北京到山西,参加了丁玲领导的“西北战地服务团”,到火线上去向人民群众宣传抗战。这时他创作了《风陵渡的歌声》、《老乡,上战场》等抗战歌曲,由“西战团”在各地巡回演唱。
1938年他到兰州参加了“西北抗战剧团”,随西北抗战剧团在甘肃各地宣传时,开始接触到西北各少数民族的音乐,并深深地被迷恋了。在兰州,他从一位维吾尔族司机的口里记下了吐鲁番民歌《达坂城》;在酒泉,他从维吾尔族小商贩那里学会了《掀起你的盖头来》和《青春舞曲》;在民乐县,他到哈萨克族人民中间记录了《流浪之歌》、《我等你到天明》。1939底王洛宾到西宁组织“青海抗战剧团”,在青海他又接触到了蒙古族、藏族等更多的少数民族歌曲。由于语言的隔阂,所请的翻译也不能逐字译出原民歌的歌词,王洛宾只能“半译半编”,开始根据意译的歌词编配汉语歌词,他决心将这些优美、独特的民歌介绍给内地的汉族兄弟,力求使译配的汉语歌词不但在节奏、情绪上与原民歌曲调相配合,还要符合汉语的韵律和语气,唱起来朗朗上口,表现出汉语的声韵美。王洛宾发挥了一座桥梁的作用:经过他这座桥梁,西北各民族的优秀民歌,得以通向全国各地。王洛宾的这个历史功绩是不应被埋没的。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