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莫要惧怕新旋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1427403
  • 作      者:
    (德)梅茨著
  • 出 版 社 :
    华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在《莫要惧怕新旋律》一书中,作者梅茨讲述了他在求索音乐世界的旅途中迄今为止的邂逅。那是些遗留下来的足迹,极其重要和值得一说的经历。 本书当然不是一部百科全书,它只是作者个人的印象,他的一些素描和笔记。作者只想为读者打开一扇门户,分发一把钥匙。谁要是从中受到了启发,他就可以深入进去,探究其内部,观察其奥秘。
展开
内容介绍
    “我的父亲对自己掌握的乐器,总是精益求精的……他想知道演奏大提琴艺术的一切……他永远在探索,从来没有对自己的演奏满意过。这就是一切音乐大师的命运。”“维特根斯坦曾说过一句至理名言……我记得他是这样说的:很多人都说,似乎音乐在表达感情。而我们却与此相反,我们说,音乐是在表达它自身。”“不知到了什么时候,你就已经听了那么多的音乐,最后想听的,只剩下还没有创作出来的音乐了。”……《莫要惧怕新旋律》是独家音乐笔记。它直击著名音乐家,带你聆听音乐故事。
展开
精彩书摘
    他曾亲眼见过乘坐马车招摇过市的大公爵,却既不知道有收音机,更没见过电视机。1906年他生于施威林,在家中四个孩子里排行老四。他经历了整个20世纪的潮起潮落。他的父亲是当地人文中学的地理和体育教师,母亲喜欢音乐,一有时间就会坐到钢琴前为他演奏。他也想像哥哥一样学会拉大提琴,而且一定要学。梅克伦堡人以固执闻名,所以他的愿望得到了满足——到大公爵剧院第一大提琴手那里上课。顺便他还给老师起了一个绰号,叫小耳朵。他很有天资,学得很快,不久就可以和母亲一起演奏最美的旋律了,比如《月亮升起了》或者《坠入爱河的男人们》。
    1919年,因为爆发革命,学校放了假,他高呼万岁,结果挨了老师一记耳光。
    十五岁上,他开始自己赚钱,在电影院里找到了工作。当时还是无声电影时代,所以必须有音乐伴奏。钢琴师领导一个小乐队,根据乐器情况分配任务。不论是英雄史诗片,还是滑稽戏,不论是激烈地你追我赶,还是满天星斗的夜色,在他那本厚厚的书中都有相应的配乐。大提琴手在影片中出现爱情时登场是理所当然的事。这时他就可以大显身手了,而且演完后还能得到他恰好需要的钱。
    当然他还定期去深造,因为演奏大提琴是件相当复杂的事情,需要每天练功。不过他倒是有机会把学到的东西用于实践——有时是在银幕前,有时是在乐池里。小耳朵老师有时也带他去演出一次《托斯卡》或者《魔笛》。可以说,他是在市井中学会音乐的,就像是孩子们在街头踢足球一样。
    到了十六岁,他就不想上学了,想成为一名乐师。虽然他拉了好多年大提琴,但想说服父母并不容易。几位近亲甚至插手劝他去学一门手艺,或者去学经商,但他的老师却坚决反对,他了解他这个学生的天资。最后老师成功地争取到继续为他授课,等到一定年龄时,再让他去音乐学院深造。这期间,他演出的机会日益增加——在齐本多夫的咖啡馆和弗里德里希斯罗达的疗养院。
    十八岁时,他终于被允许去莱比锡应考。生前就已是传奇人物的著名的尤利乌斯·克伦格尔教授,聆听了他的演奏,但很快就离开了房间,让我父亲等他回来。我的父亲当然大吃一惊——难道他演奏得如此拙劣?事情恰好相反。克伦格尔回来时,还带了另外一个人,那不是别人,正是音乐学院的院长。两位先生态度严肃地听了父亲的演奏,最后他被著名的莱比锡音乐学院接纳。这是件了不起的大事。他的父母没有别的办法,只好让他们的儿子离家前往遥远的萨克森。当然他们也很为自己的儿子感到自豪。莱比锡当时是德国音乐传统的中心。罗伯特·舒曼、费利克斯·门德尔松一巴托尔迪和马克斯·里格都曾在这里任教,而年轻的威廉·富特文格勒刚刚接管了闻名世界的莱比锡布业大厅管弦乐队。谁要是想有所作为,那个年月就得去莱比锡。而其他地方,例如维也纳或者柏林,正处于激烈的变革时期。
    毕业以后,他在乐队里工作了十年,位于前列,担任大提琴独奏手,先在什切青,后在慕尼黑,最后在汉堡国家歌剧院。那时他住在汉堡的阿尔斯特湖畔,距离歌剧院不远,可以走路上班,所以大多情况下都是最后一个到位。有一次他迟到了,刚好还有时间翻开乐谱,可惜翻开的不是第一页。当指挥暗示开始轻轻的前奏时,我父亲却大声演奏起下一个小节,干扰了整个演出。这当然惹了很大的麻烦。指挥要求解雇他,但歌剧院总监却只是一笑了之,就像父亲给我们讲述这段逸事时那样无所谓。他还多次去拜罗伊特参加演出,在阿图尔·托斯卡尼尼和汉斯·克纳佩茨布施的指挥下演奏。他在那里由于喜欢坐在乐池的楼梯栏杆上往下滑而出名。他骑自行车的技术很高,可以坐在车把上倒着走,我们的花园里老是摆放着_辆自行车,他常常拿着一把小伞在上面练习平衡。一切都是平衡的问题。就像我们梅克伦堡人说的那样:一切都是愚蠢的平衡。
    他对自己掌握的乐器,总是精益求精的。即使当了职业乐师以后,他仍然在继续学习提高自己的水平,在当时欧洲最著名的大提琴家胡戈·贝克尔的门下深造。他想知道演奏大提琴艺术的一切。他开始延长自己的练习时间,以便能够达到尽善尽美。然后把他的体会写出来,加以整理归类继续练习,直到左手需要的全部技巧,能够在一个小时之内全部展示出来。我们不得不每天听他进行这种练习。这听起来很可怕,但他却坚定不疑。同样,对右臂的所有动作他也都记录下来,进行类似的系统归类。他有时整天都干这种事。教学生时,他把一支旧琴弓绑到一只旱冰鞋上放在桌子上进行训练。他自己有时也站到一面镜子前面,仔细研究自己的动作过程。他永远在探索,从来没有对自己的演奏满意过。这就是一切音乐大师的命运。
    1939年,他厌烦了乐队,应聘去了美茵河畔的法兰克福,在那里的音乐学院授课。一年以后,他成了当时著名小提琴家威廉·施特罗斯弦乐四重奏的一员。排练地点是慕尼黑,所以他不得不经常往返于两座城市之间,而且是在战争期间。我们今天是很难想象的。不过我的父亲很幸运,他被列入一份不允许编入军队的音乐家名单之中。因而,他就可以在家乡继续他的文化活动。虽然这意味着要经常移动,到帝国偏远地区去为留守者和野战医院中的伤员们举行音乐会,但却享有相对的安全保障。而且他也确实需要守护天使,因为有时他们演出的大厅到了第二天就遭轰炸被夷为平地。
    ……
展开
目录
前言
我的父亲
和一位作曲家的一席谈话
时间
查尔斯·爱德华·艾夫斯
古斯塔夫·马勒
色彩
克洛德·德彪西
奥利维埃·梅西昂
大自然
阿诺德·勋伯格
埃德加·瓦雷兹
噪音
卡尔海因兹·施托克豪森
寂静
路易吉·诺诺
认知
卡尔·阿马迪厄斯·哈特曼
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
把玩
约翰·凯奇
途中
致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