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音乐演绎的忠实性与创造性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9640501
  • 作      者:
    郏而慷著
  • 出 版 社 :
    安徽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郏而慷,1969年生于江苏省无锡市,祖籍浙江。1985年考入南京艺术学院附中小提琴专业,1989年考入管弦系,1993年留校任教至今。现为南京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07年考取南京艺术学院公费博士研究生,随居其宏、茅原教授学习音乐表演美学,2010年获得博士学位。发表论文多篇,已完成省级课题《音乐表演心理与教学研究》。
展开
内容介绍
  《音乐演绎的忠实性与创造性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关于忠实性与创造性问题的基本认识、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关于“忠实”问题、关于“创造”问题、存在的问题、本课题研究设想、音乐作品的表象分析、作为信息表象的乐谱、曲式分析、《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传承与创新、传承、创新、法国小提琴学派的影响、作为潜在表象的创作背景、创作背景考察等。
展开
精彩书摘
  2002年,有学者把哲学解释学与现象学的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音乐表演美学,认为二度创作基础应该是透过“在者”获得的“存在”,即透过现象获得的本质,文中说:
  音乐表演应把握作品的“同一性”内核,在此前提下进行合理的二度创作,实现富有生气的表演。①
  笔者认为,此文提出的二度创作基础是作品的“同一性”内核的观点,相比于作者在前文提到“由一系列情绪特征构成的一定逻辑关系之内”的观点又进了一步。前一个观点既笼统,也无正确性的参照系;而后一个观点借用胡塞尔“本质还原”的方法,至少在历时性的范围内有了可依靠的正确性的依据。
  此文对于创作背景的看法也与前人不同,认为创作背景不能作为作品内涵的主要依据。笔者对此表示认同。然而,作品内涵又的确与作者有关,创作背景记录了作者的有关生活实况与当时的创作环境,所以可作为作品内涵的参照。就如杜夫海纳说:
  我们所能援用的历史,只有一种在说明世界的同时也说明作品的历史。……唯有在作品之中发现其人,才能找到作者。若直接从其人出发,必定徒劳。②
  在前文的基础上,作者也支持并借鉴伊瑟尔的“文本”概念,提出:
  符合作品文本要求的演奏版本是合理的,否则就是不合理的。
  要想掌握作品的文本即作品的本质属性,比较实际的办法是到优秀的演奏家的现象中去探寻、去发现那具有家族相似特征的同一性。③
  虽然作者在文中并未明确提出在原作不确定的前提下,演奏者忠实的对象就是音乐作品的“文本”。但是,文中显然认为“文本”是检验演奏是否合理的标准。
  至此,对于音乐表演中忠实什么以及如何忠实的问题,从20世纪60年代的“乐谱”、“观念形态的东西”到80年代的“范围”,90年代的“由一系列情绪特征构成的一定逻辑关系”,再到21世纪初的“文本”,这个过程延续了41年。从目前的认识来看,关于忠实什么以及如何忠实的问题,似乎已从逻辑概念上予以说明。
  但是,如果继续追问下去,问题仍然存在。由于“原作”即作品的“唯一固定”形态不存在(茵加尔顿已然从音乐作品存在方式的九个侧面论证了原作的不确定①),同时,在音乐表演实践中,我们也确实没有一个标准的摹本(音响或书面文本)供我们作为参照系。所以,我们只能忠实于“文本”——音乐作品本质属性的抽象概念②。既然认为“任何人(包括作者在内)对文本的解释,都是型号。换言之,型号是对文本的主观反映。文本才是检验型号的真理性的标准”③,那么,纯粹客观的“文本”是否存在?为什么?如果没有纯粹客观的文本,能“忠实”到何种程度?遗留给我们的、与我们实践密切相关的一个问题是:演奏者又通过什么具体途径去获得音乐作品的“文本”呢?这些问题表明,忠实的对象虽然经乐谱一路演变至“文本”,但实际上并没有获得那个唯一确定的忠实对象。
  ……
展开
目录

绪论
一、关于忠实性与创造性问题的基本认识
二、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关于“忠实”问题
2.关于“创造”问题
3.存在的问题
三、本课题研究设想

第一章 音乐作品的表象分析
第一节 作为信息表象的乐谱
曲式分析
第二节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传承与创新
一、传承
二、创新
三、法国小提琴学派的影响
第三节 作为潜在表象的创作背景
一、创作背景考察
1.外部因素-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时代精神
2.内部因素——西西弗斯精神
一、创作背景与作品内涵的关系
三、创作背景对认识作品内涵的实际价值
第四节 作为直观表象的音响
一、演绎简史
二、不同的音响
小结

第二章 忠实性生成研究
第一节 从普通语言到音乐语言
一、普通语言
二、音乐语言
1.“抽象的具象
2.异质异构多一同态对应
三、对音乐语言的理解
第二节 音乐作品的再现意义与表现意义
一、音乐作品的再现意义
二、音乐作品的表现意义及其与再现意义的融合
……

第三章 创造性生成研究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