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旅游业经济-文化协同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4125318
  • 作      者:
    季玉群著
  • 出 版 社 :
    东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旅游业经济:文化协同论》共分9个章节,主要对旅游业经济文化协同论作了介绍,具体内容包括经济—文化协同运作的方法论资源探讨、旅游业的经济—文化本性及其历史发展、旅游业经济—文化协同运作系统、旅游业系统结构的原生变量分析、旅游业经济—文化协同运作的运行模型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展开
内容介绍
    《旅游业经济:文化协同论》主要从经济文化协同动作的视角,将旅游管理研究建立在一种对旅游活动的广义上,尤其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意义的理解之上,基于人类文明一体化的视野探讨旅游业的管理模式,既有一定的理论创新,也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随着世界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的经济意义和文化意义得以充分的展现,并最终与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类文明的健全和提升相联系。《旅游业经济:文化协同论》将对旅游及旅游管理的研究建立在符合其经济-文化-体化特性的学科框架下,以经济-文化的协同互动为目标,由此既实现一种学科视野和研究方法的超越,又促进有利于旅游业持续成长的管理品质和管理模式的构建。
展开
精彩书摘
    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资源知识化和管理人本化①,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的最为深刻的变化。
    (1)信息网络化
    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信息革命给世界带来了两大变化趋势:一是数字化,二是网络化。信息网络化是指信息技术特别是现代通信技术的飞速进步与发展,对信息产业的巨大推动,以及对传统产业的逐步改造。信息网络化不仅对信息产业和传统产业产生影响,同时它们也对经济活动产生影响,对各类用户产生影响,甚至对整个社会产生影响。
    从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看,每一次人类传递、交流信息的技术变革都有力地推动了人类自身的发展。从语言的诞生、文字的使用、造纸和印刷术的发明、电话电报、广播电视的广泛使用到计算机的出现和互联网诞生,世界运行的方式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尤其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Internet的迅速普及,人类开始进入了一个网络时代,信息网络成为联结各种社会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主要手段和方式。由于所有信息的传递、搜集、加工、处理都可以在因特网上进行,大大缩短了人们的时空界限,所以国与国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变得非常迅捷和方便。信息网络化的趋势,为全球经济的即时、动态连接及组织、企业的协同合作提供了技术条件,也促进了企业的战略转型。
    首先,信息网络化促进了以知识和技术为主导的产业结构的调整。信息网络化不仅支撑了信息产业这一支柱产业,而且也对传统产业的管理活动产生重大影响。在工业社会里,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式分为两种:一是增加资产投量,也就是增量调整;二是对现有资产作出调整,也就是存量调整。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定位和方法
1.3 基本思路和分析框架
1.4 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经济-文化协同运作的方法论资源探讨
2.1 经济-文化:物质生产的效率与精神生活的品质
2.1.1 经济:以人为主体的物质生产的效率
2.1.2 文化:以人为主体的精神生活的品质
2.1.3 经济-文化一体化:探寻经济发展的人文动力
2.2 经济-文化一体化理论产生的背景和动因
2.2.1 企业面临市场环境的变化
2.2.2 从生产型经济到服务型经济
2.3 国外经济-文化理论研究及其进展
2.3.1 经济-文化:早期经济学家的视野
2.3.2 韦伯命题及其回应
2.3.3 当代经济学研究中经济-文化整合的趋向
2.4 国内经济-文化理论研究及其进展
2.5 对国内外经济-文化理论研究的评述

第三章 旅游业的经济-文化本性及其历史发展
3.1 “经济一文化人”假设:旅游管理的基本前提
3.2 旅游的目的
3.2.1 政府层面发展旅游的目的
3.2.2 旅游企业推进旅游的动机
3.2.3 旅游者的旅游动机
3.2.4 社会文明体系的视野: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共生共荣
3.3 旅游的条件
3.3.1 充足的闲暇时间
3.3.2 足够的经济收入
3.3.3 文化沟通与文化理解能力
3.4 不同历史阶段旅游活动中的“经济一文化”互动
3.4.1 古代的旅行
3.4.2 近代旅游的兴起
3.4.3 现代旅游的发展

第四章 旅游业经济-文化协同运作系统
4.1 一组相关概念的界定
4.1.1 闲暇
4.1.2 游憩
4.1.3 旅行
4.1.4 旅游
4.1.5 旅游者
4.1.6 旅游产品
4.1.7 旅游业
4.2 旅游业的系统结构分析
4.2.1 系统科学及其研究方法
4.2.2 系统方法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
4.2.3 基于各种变量关系的旅游系统结构
4.3 旅游系统的原生变量
4.3.1 资源禀赋要素
4.3.2 比较优势要素
4.3.3 旅游需求要素
4.4 旅游系统的外生变量
4.4.1 旅游系统中的政府行为
4.4.2 旅游系统中的企业行为
4.4.3 旅游者行为
4.5 旅游系统经济一文化特性的协同关系分析
4.5.1 指标体系的确立
4.5.2 灰色关联分析法
4.5.3 经济-文化特性协同关系研究模型
4.5.4 实例研究

第五章 旅游业系统结构的原生变量分析
5.1 “资源禀赋一比较优势-旅游需求”的经济一文化过程分析
5.1.1 资源禀赋:客观性和历史性的存在
5.1.2 旅游需求:主观性和未来导向
5.1.3 比较优势:由客观到主观、由历史到来来的经济一文化过程
5.2 “资源禀赋一比较优势-旅游需求”的经济一文化逻辑分析
5.2.1 资源禀赋:物质要素的形态与品质
5.2.2 旅游需求:心灵生活的体验与感知
5.2.3 比较优势:环境空间与精神内涵的相互作用
5.3 “资源禀赋-比较优势-旅游需求”的经济-文化动态协同
5.3.1 旅游需求与资源禀赋的相互创造
5.3.2 旅游需求与比较优势的共同提升

第六章 旅游业经济-文化协同运作的运行模型
6.1 第一种驱动:政府的主导力量
6.1.1 政府主导力量的相关理论回顾
6.1.2 政府与旅游业的经济-文化协同运作
6.2 第二种驱动:企业的市场行为
6.2.1 旅游企业:服务性产品的生产与提供
6.2.2 以市场为导向的旅游企业行为
6.2.3 旅游企业行为——城市花卉公园的旅游开发策略
6.3 第三种驱动:旅游者的管理及自我管理
6.3.1 旅游者行为及其特征
6.3.2 旅游者的管理及自我管理
6.4 政府-企业-旅游者模型
6.4.1 政府与旅游企业之间的博弈
6.4.2 旅游企业与旅游者之间的博弈

第七章 旅游业经济-文化协同运作的运行机理
7.1 旅游业市场行为合理性体系
7.2 以旅游者价值为运行导向
7.2.1 旅游者价值:从经济视角到人文视角的考察
7.2.2 旅游者价值:从消费极大化到生活质量极大化
7.3 以品牌形象提升核心能力
7.3.1 品牌形象对旅游业的意=;L
7.3.2 旅游业的品牌形象塑造策略
7.4 以产品创新实现持续竞争优势
7.4.1 旅游产品创新系统的主体和客体
7.4.2 旅游产品创新系统的动力机制
7.4.3 旅游产品创新:工业遗产的旅游开发

第八章 旅游业经济-文化协同运作的环境支持
8.1 要素禀赋环境
8.2 宏观经济环境
8.3 体制和制度环境
8.4 社会文化环境
8.5 国际化环境

第九章 经济-文化:南京阅江楼风景区之彩凤双飞翼
9.1 狮子山阅江楼:天然景观与人文传奇的结合
9.2 社会经济环境分析
9.3 以明文化为主题的市场化运作
结束语:旅游管理的文化品质、文化建构与旅游业持续成长中的经济
文化整合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