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织绣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5970267
  • 作      者:
    李宏复著
  • 出 版 社 :
    中国文联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织绣》趣味浓郁的经典故事,全面展现国粹艺术悠久亘长的发展轨迹。赏心悦目,生动反映光辉灿烂的国粹艺术图片,立体凸显中华五千年民族艺术的非凡成果。一部让青年学子轻松愉快地走进国粹艺术大门的普及读本。一部让每个家庭了解国粹文化与营造艺术氛围的首选图书。一部具有多重便捷实用的检索功能的中国国粹艺术百科全书。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织绣一直都是以精彩华美见称,不仅是中国各个时期主要的衣着原料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品。在公元前5世纪,连结着东西方文明和友谊的丝绸彩带,就不断地通过草原丝绸之路、沙漠绿洲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远销西亚和欧非两洲,极受西方国家的欢迎。古代罗马和埃及都把中国的丝绸看做“光辉夺目、人巧几竭”的珍品,以能穿着这种珍品为荣。据西方历史记载:罗马恺撒大帝曾经穿过一件中国丝袍在剧?观戏,引起全场的羡慕,被当做是绝代的豪华,罗马人甚至称中国人为“丝人”(seres)。许多国家的商人都经营中国的丝绸,因为远途运输,售价极其昂贵,有时每磅丝料的价格,竟高达黄金十二两。直到13世纪以后,中国丝绸仍是西方市场的畅销品。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的原始社会时期,当时社会生产力非常低下,人类以采集天然植物的茎、根、果实和猎获野生动物为生,过着“饮血茹毛”的生活,最初身上也没有可以遮挡的东西,也就是说人类经历过一个赤身裸体的时代。随着人类的进一步进化,在猎获大型野兽之后,用打制的刮削器刮剥兽皮,以兽皮作为穿着之物,直到旧石器时代晚期已经懂得使用缝制技术,为人类纺织技艺出现提供了可能。正如战国道家庄子所言:古时候人们不知道穿衣。纵观石器时代人类的衣着历史看,有一个演变发展的过程,从无衣裸体到“衣羽皮”、“衣皮苇”再到穿布衣的时代。在这个过程中,人类的原始思维和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从最初以保护身体为主发展到懂得羞耻而遮挡,再到审美观念的出现。在这种思维、观念发生变化的支撑下,相应的缝制和纺织工具也就诞生了。因此,我们说在人类的服饰与织绣文化的发展历史上,原始人的工具文明起到了开创性的作用。
    当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随着磨制和钻孔等技术的进一步提高,骨针的发现更加普遍,制作越加精致。在考古学资料中,骨针是一种常见的缝制工具,在许多的文化遗址中都有发现。如仰韶文化的各类遗址中基本上都出土了骨针,为小型动物的肢骨磨制而成,呈细而长的锥形,顶端挖孔。在山东大汶口文化中,发现一种龟甲,为一种奇特的佩戴物,有的内装骨针。在内蒙古阿善文化中,出土骨针筒,内置骨针,骨针分单孔和双孔,针筒呈圆柱形,有的在外部刻重线三角纹。
展开
目录
前言
一、史述篇
1.织绣文化之曙光——石器时代
2.凝重庄美——殷商西周时代
3.百花齐放——春秋战国织绣
4.繁荣似锦——秦汉织绣
5.多元融合——魏晋南北朝织绣
6.承前启后——隋唐五代织绣
7.典雅、沉静一宋代织绣
8.文化的延续——辽、金织绣
9.喜金之朝——元代织绣
10.宫廷与世俗并重——明代织绣品
11.锦上添花——清代织绣

二、贸易篇
1.草原丝绸之路
2.沙漠绿洲丝绸之路
3.海上丝绸之路

三、遗珍篇
1.马王堆西汉墓奇珍
2.扶风法门寺地宫藏珍

四、流派篇
1.“东方明珠”——苏绣
2.“楚汉遗风”——湘绣
3.“岭南珍品”——粤绣
4.“蜀中之宝”——蜀绣
5.“拙中见巧”——民间织绣
6.绚丽巧工的三大名锦
7.锦粲如花的少数民族织锦
8.北方民族织绣
9.南方民族织绣
10.千姿百态、万象皆花的挑花

五、名家名作篇
1.管仲姬与《十八尊者》
2.露香园顾绣
3.沈寿与《雪宦绣谱》

六、工艺篇
1.“化蚕桑为穗帛”
2.姹紫嫣红的染织品
3.织机和织造技术
4.刺绣的技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