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金志国管理日志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8622712
  • 作      者:
    张翼编著
  • 出 版 社 :
    中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金志国管理日志》:对于中国的企业管理者而言,相比舶来的经验,本土企业家的管理经验更具指导意义。中国著名企业家管理日志系列致力于总结本土企业家的管理经验并进行提炼、传播,极具借鉴和参考价值。
展开
作者简介
    张翼:山西夏县人,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清华经管EMBA奖学金媒体班成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信出版社、蓝狮子财经出版中心签约作家,曾为《中国经营报》首席记者,现为搜狐财经品牌外联主编。著有《微波炉战争——美的对撼格兰仕》、《俞敏洪管理日志》、《绝对差异》等书。
展开
内容介绍
    《金志国管理日志》用“日志”的形式,从价值观、企业文化、战略转型、国际化等不同角度,对中国商业领袖代表金志国的精彩思想进行解读,并做了翔实的背景分析,同时配有实战性的行动指南,相信对众多读者和企业家都是难得的借鉴和启迪。
展开
精彩书摘
    一月成为最受尊敬的企业<br>    1月1日 企业做大是责任的做大<br>    任何企业的发展都是在做大和做强两个维度上拓展。在做大做强的过程中,露出水面的“冰山”是生产规模、市场规模在扩大,实际上是责任在扩大,责任有多大市场就有多大。做强的是境界,有多高的境界,就有多大的发展空间。<br>    ——摘自2010年10月金志国在稻盛和夫论坛上的发言<br>    背景分析<br>    在中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第一轮竞争中,中国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创造了发展奇迹。但是,中国企业的平均生命却只有三到五年,众多中国企业中具有百年历史、能够基业长青的企业少之又少,在快速成长起来的企业中也难见真正的世界500强。这些现象引发我们对中国经济高速发展靠的是什么、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到底在哪里等一系列深层次问题的思考。解决了这些问题,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如何突破成长瓶颈的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br>    为什么中国企业平均的寿命是三到五年?为什么中国企业在成长当中都会不断遭遇成长的压力和瓶颈又难以突破?为什么中国品牌做大的时候,往往就是走向死亡的时候?这一切的为什么,让青岛啤酒公司(以下简称青啤)反思,难道仅仅是在经营之“术”上有问题吗?通过研究金志国和他率领的青啤团队,我们发现,如果没有很好的经营之“道”来支撑,就看不见企业成长的空间,也找不到成长的方法。<br>    在责任维度上,生存阶段,企业能够做到利己不损人;成长阶段,企业就要利己利人,不但考虑到利己,还要利人。当企业走向成熟的时候,就要先利人后利己。想办法让我们所有供应链上的伙伴都能够成长,都能够赚钱,企业再去赚钱、成长。<br>    这是一种境界,从一个个人的价值观,到一个团队的价值观,再到一个组织的价值观,甚至到一个社会的价值观,是逐步升级的。但是如果企业家在创建企业的时候,不创造这样一个空间去追求,走到哪一步算哪一步,企业永远到不了永续、健康那一步。责任也是如此,企业做大的过程,不是资本的放大,完全是责任的放大。<br>    行动指南<br>    企业做大,是责任的做大。对消费者的责任、对员工的责任、对合作伙伴的责任、对整个社会的责任,这是推动企业持续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br>    1月2日 伟大企业的“三维商道”乐途<br>    企业,同样也经过这样一个三维的立体空间,在这个三维立体空间里,理念境界是高度,责任胸怀是宽度,而能力是强度。高度和宽度这两个维度,决定了你的心性,就是要修心。强度这个维度,是提高我们的能力,就要修身。如果把国学和商道结合起来,我认为企业家在打造商业帝国的时候,要经过修心和修身这样一个艰苦的过程,才能够实现我们的梦想。<br>    ——摘自2010年10月金志国在稻盛和夫论坛上的发言<br>    背景分析<br>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忽视社会资本、自然资本对企业成长的贡献,仅仅追求所谓的股东利益、股东价值最大化,追求对经济资本、人力资本的回报,而忽略了社会资本和自然资本的贡献,甚至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取自己的短期利益。这一现代社会企业界常有的通病,必须根治。<br>    在金志国的“三维商道”模型中,我们发现:<br>    横向责任扩张和纵向境界提升分为四个过程。伴随企业的成长过程,企业家也被赋予了不同的使命,从一个利己不损人的个体户到最终“修炼”成“商佛”。当然,过程中要经历艰苦磨炼乃至凤凰涅槃般的重生。<br>    在生存阶段,做事情是要对自己负责,但同时不能损害别人的利益,即要把握“利己不损人”的原则,这种境界叫做自爱。在成长阶段,做事情要靠团队,大家像兄弟姐妹一样亲爱,依靠团队的力量共同推动事业前进,这时要把握的原则是“利己利人”。也就是说在利己的同时,还要想到能为别人做些什么,能给别人带来什么回报。在成熟阶段,责任扩张到对整个公司、对全体员工的负责,境界提升到友爱,此时的原则是“利人利己”,即先支持和鼓励别人成功,再来换取自己的成功。在成功阶段,需将境界提升到大爱,责任也就相应扩张到社会责任,这时做事的原则是“利人”,释放大爱而不求回报,此时的企业家也由原来的商业企业家提升为社会企业家或者说是“商佛”,成为商业文明和信仰的化身。<br>    行动指南<br>    “成长之痛”是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只要在“三维商道”的立体空间里修心、修身,就一定能够突破成长瓶颈,提高心性、拓展经营、实现商业理想。<br>    ……
展开
目录
一月 成为最受尊敬的企业<br>1月1日  企业做大是责任的做大 <br>1月2日  伟大企业的“三维商道”乐途 <br>1月3日  共盈、共赢、共荣 <br>1月4日  新商道<br>1月5日  经营之道的真善美 <br>1月8日  社会和企业发展的双循环 <br>1月9日  如何量化“和谐” <br>1月10日  创造让世界尊重的中国品牌 <br>1月11日  青啤的商道:信用和责任 <br>1月12日  还大自然以纯净 <br>1月15日  微观运营“两宗最” <br>1月16日 “明道”与“守道” <br>1月17日  食品安全大于天 <br>1月18日  无信不立,商誉为王 <br>1月19日  造福社会,也是造福企业 <br>1月22日 “好心有好报”的朴素环境观 <br>1月23日 “碳财富”的思维与作为 <br>1月24日  做企业的“三重底线” <br>1月25日  赢得尊敬的理由 <br>1月26日  主动式的战略性责任 <br>1月29日  推动商业生态环境的持续优化 <br>1月30日  富了,还要贵起来<br><br>二月  重构企业文化<br>2月1日  文化是根脉 <br>2月2日  激情的文化主张<br>2月3日  百年青啤的文化精髓 <br>2月4日  从“狗”到“狼”的蜕变 <br>2月5日  企业文化与商业环境 <br>2月8日  企业文化,大道无形 <br>2月9日  用“小环境”优化“大环境”<br>2月10日  提升竞争力的“文化力” <br>2月11日  播什么种子结什么果 <br>2月12日  不能割裂的“手心”与“手背” <br>2月15日  莫让文化成负债 <br>2月16日  企业文化“三段论” <br>2月17日 “度”文化:精细与精确 <br>2月18日  质量文化的“一把手”角色 <br>2月19日  再说核心竞争资源 <br>2月22日  两种文化,和而不同 <br>2月23日  产销协调  文化融合 <br>2月24日  从“裁判”到“教练” <br>2月25日  愿景——把无数个“脑袋”凝聚成一个 <br>2月26日  由综合诊断得出的结论 <br><br>三月  品牌保鲜<br>3月1日  品牌,让中国制造微笑起来 <br>3月2日  相信品牌的力量 <br>3月3日  品牌要塑造个性 <br>3月4日  品牌要保鲜 <br>3月5日  品牌“保鲜”考验运作能力 <br>3月8日  品牌要打“组合拳” <br>3月9日  看有形,重无形 <br>3月10日 “品牌力”是赚钱的能力 <br>3月11日  品牌营销区隔“同质化” <br>3月12日  避开品牌建设的误区 <br>3月15日  品牌资产不可透支 <br>3月16日  模仿别人,永远找不到自己 <br>3月17日  顾客认知品牌的三部曲 <br>3月18日  品牌张力如何产生 <br>3月19日  品牌的四个度 <br>3月22日  品牌传情的增值游戏 <br>3月23日  有情感价值的故事 <br>3月24日  品牌人格化 <br>3月25日  以品牌为营销驱动力 <br>3月26日  战略型企业家要有品牌素养 <br>3月29日  企业家品牌≠企业品牌 <br>3月30日  品牌让你摆脱价格战 <br><br>四月  国际化<br>4月1日  国际化,必由路 <br>4月2日  品牌与资本的国际化 <br>4月3日  国际化不同于全球化 <br>4月4日  市场无国界,品牌有归属 <br>4月5日  国际化,不是赶“远集” <br>4月8日  国际化还是被国际化 <br>4月9日  与资本合作,必须看得长远 <br>4月10日  整合国际资源,把对手变成伙伴 <br>4月11日  与狼共舞,必须把自己变成“狼” <br>4月12日  为什么不能请“外援” <br>4月15日  联合联盟,借船出海 <br>4月16日  青啤百年宣言 <br>4月17日  与国际准则接轨 <br>4月18日  国际化,两步走 <br>4月19日  在全球实现资源配置 <br>4月22日 “换手”论 <br>4月23日  选择试水区 <br>4月24日 “最美味的鱼” <br>4月25日  国际化,抡“大刀” <br>4月26日  奥运营销的“三个度” <br>4月29日  营销奥运,让中国品牌闪亮世界 <br>4月30日  把国际化的目标抬高 <br><br>五月  市场制胜<br>5月1日  唯独市场不能放弃 <br>5月2日  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深度分销 <br>5月3日  学会议变,尊重个性 <br>5月4日  摊煎饼与蒸馒头 <br>5月5日  从“橄榄型”向“哑铃型”转变 <br>5月8日  营销模式:思想力决定生产力 <br>5月9日  既要“三位”,更要“一体” <br>5月10日  应变是智慧更是基本功 <br>5月11日  产销分离,打造“小环境” <br>5月12日  手拉手,共成长 <br>5月15日  营销的效率在于创造了多少消费者 <br>5月16日  贴着地皮跑 <br>5月17日  做差异化的领跑者 <br>5月18日  在市场一线发现需求 <br>5月19日  营销价值链协同 <br>5月22日  眼睛向下,精耕细作 <br>5月23日  感官营销的力量 <br>5月24日  与消费者互动的奥运营销 <br>5月25日  情景消费,让品牌更有附加值 <br>5月26日  营销系统的流程再造 <br>5月29日  化掌为拳,提升竞争力 <br>5月30日 “大系统、小尖刀” <br><br>六月 学习型组织的升级路径<br>6月1日  相互学习,天天进步 <br>6月2日  南学珠江,北学燕京 <br>6月3日  与高手过招很过瘾 <br>6月4日  向“狼”学习 <br>6月5日  学百威,赶朝日 <br>6月8日  从朝日反观不足 <br>6月9日  两种能力的平衡 <br>6月10日  领导者必备的八种能力 <br>6月11日  AB公司的“影子”总裁 <br>6月12日  英博并购AB  叹为观止 <br>6月15日  鹰的重生 <br>6月16日  让鲇鱼进来 <br>6月17日  标杆管理,“T”形交流模式 <br>6月18日 “都做了,但都没有做细” <br>6月19日  自我变革,螺旋提升 <br>6月22日  时刻保持“新鲜度” <br>6月23日  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 <br>6月24日 “现代公司管理的一场革命” <br>6月25日  打败昨天的自己 <br>6月26日 “非典”时期,非常创新 <br>6月29日  向信息化借力 <br>6月30日  事事反思,时时反思 <br><br>七月 管控的哲学<br>7月1日  “外圆内方” <br>7月2日  警惕“大企业病” <br>7月3日  管理中的文化融合 <br>7月4日  管理变革势在必行 <br>7月5日  从“球道”到商道 <br>7月8日  整合中的管理术 <br>7月9日  “打麻将”与“打桥牌” <br>7月10日  加法减法的辩证法 <br>7月11日  适时调整管理架构 <br>7月12日  消费者导向的质量观 <br>7月15日  质量,内控之本 <br>7月16日  保健比治病更重要 <br>7月17日  管理好危机来临前的100天 <br>7月18日  从“报时人”到“造钟师” <br>7月19日  管事要靠流程 <br>7月22日 “软件系统”防范失控 <br>7月23日  软资源、硬实力 <br>7月24日  管骆驼与管兔子 <br>7月25日  管控风险,赢得主动 <br>7月26日  金融危机考验协同性 <br><br>八月  战略转型<br>8月1日  大名牌战略 <br>8月2日  三大战略转型 <br>8月3日  不要盲目比规模 <br>8月4日  “麻袋”和“土豆” <br>8月5日  成长的代价 <br>8月8日  如何才能“强”? <br>8月9日  从“做大做强”到“做强做大” <br>8月10日  江轮入海 <br>8月11日  整合取决于战略而不是感情 <br>8月12日  确定目标的五原则 <br>8月15日 “赢”与“盈” <br>8月16日  专业化,才能做最好的企业 <br>8月17日  战略是“表盘” <br>8月18日  协同制胜 <br>8月19日  1>100的结构调整不等式 <br>8月22日  能支配的资源就是你的资源 <br>8月23日  百年归零 <br>8月24日  不求一英寸宽,只求一英里深 <br>8月25日 一体化运营 <br>8月26日 一流的企业做标准和规则 <br>8月29日  基业长青的七层系统力 <br><br>九月  不得不说的资本故事<br>9月1日  学会“两条腿”走路 <br>9月2日  资本市场的“水”,很解渴也很深 <br>9月3日  “公海”里的“大鲨鱼” <br>9月4日  相信市场规则的力量 <br>9月5日  上市监管保护了青啤 <br>9月8日  资本对接意在知识对接 <br>9月9日  化解股权设计的结构性风险 <br>9月10日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br>9月11日  战略型组织与反应型组织 <br>9月12日  资本的“活化剂” <br>9月15日  与狼共舞,积累“狼性” <br>9月16日  资本合作基于清晰的目标 <br>9月17日  不只是一个产权博弈的问题 <br>9月18日  我就像个“守门员” <br>9月19日  英博青啤? <br>9月22日  四张“底牌” <br>9月23日  青啤如何转危为安? <br>9月24日  三从原则 <br>9月25日  投资者信心何来 <br>9月26日  董事会的“五大利器” <br><br>十月  合适的人干合适的事<br>10月1日  让员工快乐 <br>10月2日  合适的人干合适的事 <br>10月3日  激发人性最闪光的东西 <br>10月4日  能者上  庸者下 <br>10月5日  把人才当资本 <br>10月8日  有多大本事做多大事儿 <br>10月9日  人才的均衡配置 <br>10月10日  言行一致是道德底线 <br>10月11日  依照市场规律配置人才 <br>10月12日  事业经理人 <br>10月15日  成为“事业型经理人”的三个步骤 <br>10月16日  留住人才靠机制和文化 <br>10月17日  变革中的自我管理 <br>10月18日  内部流动也是一种自我转型 <br>10月19日 “谁有能力谁留下” <br>10月22日  高适应性团队的五种力量 <br>10月23日  团队成功的两个条件 <br>10月24日  完美团队的定义 <br>10月25日  找到最大的“公分母” <br>10月26日  学会“管理”上司 <br>10月29日 “正脸”与“后脑勺” <br>10月30日  用人所长,尊重人性 <br><br>十一月 价值观的再定义<br>11月1日  颠覆“股东利益最大化” <br>11月2日  奉行“客户价值最大化” <br>11月3日  财务报表的商业逻辑 <br>11月4日  品牌的四个维度 <br>11月5日  消费者是“佛” <br>11月8日  钞票就是“选票” <br>11月9日  不道德的企业,不可恕 <br>11月10日  使命必须聚焦 <br>11月11日 “酿”字是用良心做的 <br>11月12日  诚信=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 <br>11月15日  中国的企业应该尊重什么? <br>11月16日  用未来思考今天,用今天创造未来 <br>11月17日  把超越我们的对手当朋友 <br>11月18日 “链条”协同性的竞争优势 <br>11月19日 “碳资产”还是“碳负债” <br>11月22日  超越利润的商业之美 <br>11月23日  价值链的共赢共荣 <br>11月24日  理念导引行为 <br>11月25日  运营的体系优势 <br>11月26日  产业链进化为价值链 <br><br>十二月  企业家是如何炼成的<br>12月1日  企业家不能被神化 <br>12月2日  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 <br>12月3日  从未做过副职 <br>12月4日  该放时决不插手,该管时决不让步 <br>12月5日  踩油门与踩刹车 <br>12月8日  “权”是客观赋予,“威”是主观创造 <br>12月9日  为自己设置一种制衡机制 <br>12月10日  构建有约束力的治理结构 <br>12月11日 “做传经布道的牧师” <br>12月12日  企业“政治化”很可怕 <br>12月15日  管理者的情商与韧商 <br>12月16日  称职的企业家 <br>12月17日  上不与下争利,下不与上争名 <br>12月18日  才华和潜能不等于成就和绩效 <br>12月19日  75%的领导者下台不是由于业绩不好 <br>12月22日  卓越领导力依赖“内生” <br>12月23日  从创业家到战略家 <br>12月24日  打造战略型经营管理团队 <br>12月25日  三个敏感关系的把握 <br>12月26日  在一个平台上干事创业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