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民生七十二行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7583776
  • 作      者:
    应焕祺著
  • 出 版 社 :
    杭州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民生七十二行》由应焕祺所著,是一本介绍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却濒临消失的传统七十二种行当的专著,以大量精彩而珍贵的图片、丰富而准确的史料,定格了传统工艺的历史记忆。其特点有二:一是图片之丰富近1500幅;二是涉及的工艺流程采自第一手资料,多是实践所得。
展开
作者简介
    应焕祺,浙江省永康人,生于1933年,原浙江省永康市物资局办公室主任。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硕学会士,浙江省物资经济学会会员。曾在美国纽约《大众摄影》动植物国际影赛、北京中国国际民俗摄影年赛等国内外影赛中多次获奖,并在国内外报刊上发表多幅(篇)艺术及新闻摄影作品、摄影论文、经济论文、散文,多次被评为省、市报刊优秀通讯员。
展开
内容介绍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发展,作为我们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些曾经世代相传的传统手工艺技能以及与之相应的生产、生活场景,逐渐地淡出了我们的视野。在这新旧交替的时代,将那些正在湮灭、消逝的文化碎片作一抢救性的搜集、整理,用文字、图像、媒介等形式,留下一个地域或一个民族的记忆,消除我们永久的遗憾和后人失去文化之根的惆怅,意义是极为重大的。为《民生七十二行》所“抢救性地挖掘并定格”的,正是与普通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行当。这些行当在履行各自使命的历程中,为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蕴涵着最深层、最生动的民族文化因子,有着深厚的文化、社会意义。就此而言,《民生七十二行》由应焕祺所著,《民生七十二行》的出版,也是对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一种有效的保护,一种生动的传承。
展开
精彩书摘
    轧棉也叫轧棉花,俗称绞棉子。新采摘的棉花纤维中含有棉子,经晒干并清除棉子后,古时称“净棉”,现代叫“皮棉”。
    我国在汉魏时期就有关于棉花的记载,那时的棉花称作“织久’,到了魏晋南北朝时,又叫“木棉”或“吉久’。
    人们最早是用手来剥棉子的,这种原始的剥棉子的方法,虽容易操作,但效率很低。后来发明出一种称为“擀”的工具。到了宋时,才逐渐学会用铁筋或铁杖去棉子,称之为“赶搓法”。元时王祯在《农书》中首次绘出了木棉搅车,这种搅车是在辗轴即铁杖或铁筋的基础上,结合滚压原理发展起来的轧棉机械。对于棉花初加工技术来说,搅车的出现无疑是重大突破,这种工具大大提高了轧棉效率。明朝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详细阐述并绘制了一种由一根直径较小的铁棍轴和一根较粗的硬木棍轴及两个木棰组合而成的机具,它只需一人手足并用操作,灵活方便,适合小农经济一家一户独立搅挤棉子。
    搅车,亦称“踏车”、“轧车”,是挤棉子的工具,据《农书》卷二十一载:“夫搅车四木作框,上立二小柱,高约尺五,上以方木管之,立柱各通一轴。”又说: “二人掉轴,一人喂上棉英,二轴相轧,则子落于内,棉出于外。”这种木棉搅车,利用曲柄碾轴、挤轧等力学原理,生产效率较从前一直沿用的轧棉铁轴或铁杖提高了很多,是我国轧棉技术的一大进步。此前铁轴或铁杖容易导致原棉积滞,不能迅速轧子,改用此法,“木棉虽多,去子得棉,不致积滞”。
    清除棉子的这道工序叫“轧棉”,棉花只有经过“轧棉”才能将棉子与皮棉分离,最终将皮棉弹松用于纺纱、絮胎、絮棉衣等。
    轧棉时,先将搅车安装在长条凳上,用石块压上,以使其稳固,然后轧棉工匠坐在凳子上,左脚踩木档带动连接搅车两个木棰纤绳之中的铁棍轧轴旋转,右手摇动曲柄的木棍轴,两个辊子之间形成一定的缝隙,使之上下的铁木轴以相反方向不停地滚动。左手捏棉花,塞进两轴之间相互挤轧,棉子被轧棍阻挡,直至皮棉从缝中通过,棉花与子分离,剩下棉子落于内框,皮棉挤出于外,这样不间断地反复滚轧,棉子哗哗地脱落,雪白的皮棉则从对面的轧棍中显露出来。
    干百年来,结构小巧,操作简易,拆卸方便的搅棉车,在民间—直相沿使用,直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仍在发挥它的余热。随着社会进步,如今它已被现代轧棉机所取代。因此,在广大农村,搅棉车已被束之高阁,风光不再。
    ……
展开
目录
轧棉
弹棉
纺纱
织布
印染
线带
围裙
草鞋
布鞋
麻线
刺绣
香包
中国结
剪纸
糖车
红糖
饴粮
黄酒
白酒
豆腐
茶油
火腿
爆米花
敲糖担
咸酱
蒸笼
筛箩
戽水斗
水车
自动水车
耕田
稻谷
水碓
杵臼
磨砻
牛碾坊
铜器
铁器
锡器
衡器
锡箔
宝剑
坩蜗
铁锅
先锋
胡琴
蓑衣
绳索
棕绷
斗笠
竹篮
提篮
雨伞
竹纸
藤椅
盆桶
木舟
木雕
土漆
漆刷
宫灯
灯笼
蜡烛
焚香
草席
毛笔
鱼网
灰陶
釉陶
砖瓦
补缸
石器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