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图像文化”研究文丛总序(韩丛耀)
引言
第一章 视知觉基础
第一节 视觉的建构
一、物象的感知
(一)视网膜成像与传输
(一)视觉信息处理
二、视网膜成像机制
(一)感光成像
(二)色觉
(三)视野与感知
三、视觉信息处理
第二节 视觉编码与解码
一、视觉传输与编码
(一)视觉接收与传输
(一)视皮层信息提取与编码
二、信息解码与整合
结语
第二章 视觉认知心理
第一节 视知觉的图式
一、能动知觉
二、经验记忆
三、心理空间
第二节 经验与类比
一、经验的范畴化
(一)视觉分离
(二)简化的模式
(三)整体性类比
二、类比中的概念生成
(一)综合与类比
(二)范畴化概念
三、视觉的思维
第三节 经验性视觉认知
一、恒常性
二、通感与移情
结语
第三章 图像形态与建构法则
第一节 神经镜像轨迹
一、物质规律映射
二、生理性镜像
三、分解与综合
第二节 符号化“图”像
一、“图”像的感觉素养
二、“图”像的建构
(一)视角与框架
(二)对比的空间意象
(三)分类与范畴化
(四)简化与典型化
(五)结构与秩序
(六)真实与错觉
(七)绘制与摄制
三、图像形式与意义
结语
第四章 视觉语言与图像表征
第一节 语言观念的变迁
一、传统语言认知
二、语言生成机制
三、信息、符号与语言
(一)信息与符号
(二)信息符号化
(三)符号语言形成及其多样性
第二节 视觉“语言”观
一、语言性符号体系
二、视觉性表意模式
三、互文性直观形态
第三节 图像认知中的误读
一、符号化的悖论
(一)被建构的符号化视觉景象
(二)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之间的第三世界
(三)典型化刻板经验
(四)虚拟与真实的物我困惑
二、镜像说与形式本体论
三、艺术意志论与精神至上
四、情感符号论与泛符号思潮
五、艺术终结论与观念艺术
第四节 图像语言特征
一、图像语言的现代实践
二、图像符号的语言本体
三、图像的媒体特性
四、图像的意义建构
(一)偶然性与关联性
(二)被约定的经验性基础
(三)典型化符号表意
(四)丰富性与发展性
(五)语义与迹象解读中的不确定性
(六)结构性话语组织
结语
第五章 图像话语与视觉修辞
第一节 图像话语表述
一、图像话语情境
二、图像话语结构
第二节 图像话语修辞
一、图像话语的逻辑建构
(一)隐喻的思想
(二)参照系
(三)本体与喻体
(四)类比与联想
二、图像修辞的范畴与辞格
(一)图像修辞的范畴
(二)图像话语的辞格
三、图像话语的视觉呈现
(一)记录的图像
(二)表现性图像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视觉语言探析:符号化的图像形态与意义》探讨的问题基本都是围绕视觉图像的符号化语言进行的,特别是语言与图像关系、图像形态与意义关系以及艺术价值如何在形式和话语创造层面得以实现,是本书重点研究的内容。这些极富争议的敏感话题在部分人看来可能早已有了答案,只需恪守传统,或者就是因为必然涉及人的深层次精神世界所以最好不要触碰的无解难题。但是,作者朱永明以为这恰是视觉艺术基础研究无可回避的领域,我们不可能一直视而不见。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还远没有了解语言与图像的全部真相和真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