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篆书百联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0038150
  • 作      者:
    倪文东,郭芳宏编
  • 出 版 社 :
    世界图书出版西安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内容介绍
  楹联,又称“对联”、“联语”、“联句”、“楹帖”等,因为早期的对联多题刻于壁柱之上,所以称为“楹联”。楹联是我国传统文学艺术的重要形式,是文学内容和书法形式的有机结合,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楹联从古典诗词演变而来,经过名家撰文并书写,使我们既可以欣赏其丰富的文学内容,山水景物、风土人情、胸襟情怀、警世格言等,无所不包;又能够观览其精彩的书法形式,篆、隶、楷、行、草书体成备,风格多样,或古朴凝重,苍劲雄浑,或秀雅清丽,圆润流畅,个性鲜明,各领风骚。楹联言简意赅,高度浓缩,虽着墨不多,却寓意深刻。常见的楹联多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和多言,少则二三字,多者达几十字,上百字。如云南昆明大观楼清人孙髯所撰的楹联长达九十字。还有四川灌县青城山宁封殿李善济所撰的楹联长达三百九十四字,可谓古今最长的楹联。
  最早的楹联是五代时蜀主孟昶的桃符题词“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我国远在秦汉以前就有用桃木来镇鬼驱邪的风俗,现今民间还有此风俗讲究。桃符是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汉代开始在桃木板上画神符,到后蜀时,开始在桃符上题对联。北宋时,楹联逐渐被推广,有了较大的发展,楹联不仅普遍地作为庙宇祠堂、园林亭榭、店堂书斋的装饰,而且还出现了祝寿的寿联和哀悼的挽联,使对联的内容和形式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展开
目录

万承纪
山之南
马一浮
马公愚
马公愚
王襄
王瑾
王壮为
王闽运
王福厂
王懿荣
邓尔雅
邓石如
邓石如
邓传密
邓散木
叶圣陶
左宗棠
乔大壮
刘自椟
刘孟伉
刘咸忻
孙星衍
朱筠
朱东润
江标
齐白石
齐燕铭
严坤
何绍基
吴大潋
吴昌硕
吴昌硕
吴敬桓
吴毂祥
吴熙载
张石园
张克稣
张寒杉
张惠言
李健
李鹤年
杨同福
杨沂孙
沈尹默
萧娴
萧退庵
邱星
邹梦禅
陆维钊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