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印典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1080766
  • 作      者:
    (清)朱象贤著
  • 出 版 社 :
    中华书局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朱象贤,生卒未详。字行先,号清溪,后世称“清溪先生”。清康熙、雍正年间长洲清溪(今江苏苏州)人。这本《印典》是其创作的作品之一,是“中华生活经典”系列之一,由中华书局出品,全书分为原始制度;赉予流传;评论镌制等八卷内容。

展开
内容介绍
  朱象贤,生卒未详。字行先,号清溪,后世称“清溪先生”。清康熙、雍正年间长洲清溪(今江苏苏州)人。钮让《印典·序》称:“吾乡行先朱子,为宋儒乐圃先生之后。幼而好学,直溯渊源。为人也,端静而达,明哲而文。及长,从杨大瓢、沈归愚两先生游。凡两先生之所学,行先兼学之,故以才遒见重于当世。于古无所不嗜,而更好金玉印章。”
  乐圃先生指宋代朱长文。朱长文(1039-1098),字伯原,号乐圃,吴县(今属江苏苏州)人。嘉祜四年(1059)进士,以病足不仕。作室“乐圃”于雍熙寺西,著书阅古,有山林之趣。郡守监司,谋政所急,莫不造请。士大夫过者,必奔走乐圃,以不见为耻。后天子贤之,起为本郡教授,又召为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家藏书数万卷,又藏古琴、筑琴台。元符元年(1098)殁后,乡人立祠于郡庠,著名书家米芾(1051-1108)为其撰写((墓表》。著述丰硕,今存有《易经解》五卷、《吴郡图经续记》三卷、《墨池编》二十卷、《续书断》二卷、《琴史》六卷,明清两代辑有《吴郡乐圃朱先生余稿》十数卷。
  杨大瓢指杨宾(1650-1720),字可师,号耕夫,晚号大瓢山人,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其父坐事流放宁古塔,请代父戍,不许,与弟先后出塞省之。习其地理沿革、山川道理、风土人情,著《柳边纪略》五卷,为世所称。
  沈归愚指沈德潜(1673-1769),字确士,号归愚,江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乾隆四年(1739)进士,授编修,官至礼部侍郎。乾隆十四年(1749),以原品休致。论诗专主格律,高宗赐诗极多。卒谥文悫。乾隆四十三年(1778),徐述夔案起,以曾为其《一柱楼诗》作序,夺谥,并毁墓碑。著有《竹啸轩诗钞》、《归愚诗文钞》等,并有选本《唐诗别裁》、《明诗别裁》、《国朝诗别裁》等。
展开
精彩书摘

文献记载“传国玺”在隋代以前的流传是极为清楚的。《唐六典》卷八“符宝郎”条注引称:徐令言《玉玺记》曰:“玉玺者,‘传国玺’也。秦始皇取蓝田玉刻而为之。其书李斯所制,面文日‘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玺上隐起为盘龙文,文日‘受天之命,皇帝寿昌’。方四寸,钮五龙盘。秦灭传汉,历王莽,为元后投之于地,遂一角缺。莽灭,校尉公宾就收玺绶,诣更始于宛。更始败,以玺上刘盆子。盆子降,面缚上玺绶光武。光武祠于高庙,受‘传国玺’。至灵帝崩,少帝失位,掌玺者投于井中,为孙坚所得,袁术拘其妻而夺之。术死,荆外刺史徐谬得玺,还许上之。汉灭传魏。至晋怀帝,玺殁于刘聪。聪死,刘曜得之,又传于石勒、石季龙、冉闵。石季龙摩其隐起之文,又刻其旁为文,日‘天命石氏’。后冉闵败,其将蒋干求救于晋,遂以玺送建业,永和八年也。历东晋、宋、齐、梁,侯景窃位,为景所得。景败,为将侯子监盗玺走江东;惧追兵至,投诸佛寺,为栖霞寺僧永得之。陈永定三年,僧永死,弟子普智奉献。陈亡,玺传于隋。”(陈仲夫点校《唐六典》,中华书局1992)
1.4印玺检奸①
《后汉·祭祀志》②:“自五帝③,始有书契④。至三王⑤,俗化雕文⑥,诈伪渐兴⑦,始有印玺,以检奸萌⑧。”
......
【点评】
《印典》卷首著录《原始》,主要是明示古印章对后世的重要功用——用于稽考古代职官制度与文字的本源与演变。因为从春秋到两汉,印章大抵有象征地位与权力、缄封文书、钤印物件、佩带祈福、殉葬、烙物等功用。而先秦私印中的姓名玺,保存了大量的古代姓氏,是探索我国姓氏起源及其演变的重要资料。印章体制和印风的形成发展过程,从纵向看,与职官制度和官印制度的形成发展及印文书体的发展变化大致同步;从横向看,与不同印材、不同制作方法(铸、凿、碾)及采用不同的字体(大篆、小篆、缪篆、鸟虫书)等因素密切相关,横向的展开丰富了纵向的发展。后人通过古印章可以稽考其时的职官制度、文字,乃至书体、印风、时尚和制作工艺的起源、发展和流变。因而,作者开篇明义,直接指出‘‘古印良可重矣”!
宋代王俅《啸堂集古录》是最早著录古印章的集古谱录,该书卷下收录三十六方古印章及一方印钮。此时,还出现了著录古印章的专谱——王厚之(1131—1204)的《汉晋印章图谱》。不过,所不同的是,前者在宋绍兴五年(1135)至淳熙三年(1176)间已锓版成集;后者却是一部摹集而成的手稿本,迟至明正德六年(1511)才由沈津辑刻而成,编入《欣赏编》中,其间还经历过元代吴□(rul,1298--1355)的扩充考定。明中期后,辑录古印章的谱录逐渐成为风尚,既为研经考史之资,也为欣赏古代印章艺术提供了方便。
《原始》共著录《天王符玺》、《赤帝符玺》、《天王玉玺》、《龟颌印》、《玺节》、《乌巢玉玺》、《传国玺》、《玺印检奸》八节。其中,除《玺节》、《传国玺》、《玺印检奸》三节可与史实互证外,其余皆出于传说。这些传说,仅编选《天王符玺》一节。关于文字、绘画、玺印的起源,先人多附会于“河图洛书”,对此,汉代以后的学者多有辨之者。清代黄宗羲《万公择墓志铭》称:“河图洛书,先儒多有辨其非者;余以为即今之图经、地理志也。”闻一多《给梁实秋先生书信》中说得最为贴切:“河图则取义于河马负图,伏羲得之演为八卦,作为文字,更进而为绘画等等,所以代表中华文化之所由始也。”
……

展开
目录

卷一 原始制度上
原始

卷三 赉予流传
赉予
流传

.....


卷六 评论镌制
评论
镌制

卷七 器用
器用
卷八 诗文
诗文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