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元赵孟頫真草千字文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3035020
  • 作      者:
    綦连荣编著
  • 出 版 社 :
    山东美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宋太祖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之后,因赐宅第于吴兴(今浙江湖州),又称“赵吴兴”。子昂自幼聪慧,过目成诵,五岁学书,青年时代名贯江南,于诗文、书画、金石、音乐、鉴赏等均有深厚造诣。1286年,元世祖忽必烈搜访遗逸于江南,赵孟頫结束隐居生活仕元,后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卒赠魏国公,谥文敏。
    赵孟頫书法博采众长,诸体皆精。少时效宋高宗赵构,中年学钟繇二王,晚年师法李北海,魏晋风骨与唐书法度并存。世人对其书法评价极高,《元史》称其诸体冠绝古今,鲜于枢《困学斋集》称:“子昂篆、隶、真、行、颠草为当代第一,小楷又为子昂诸书第一。”其书风遒媚朗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与唐代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其对书法的贡献在其作品也在其书论,精到的见解对后世有重要启示:“学书有二,一曰笔法,二曰字形。笔法弗精,虽善犹恶;字形弗妙,虽熟犹生。学书能解此,如可以语书也。”
    后世论述赵孟頫颇有微词,代表人物为清代包世臣与康有为,或因赵为南宋遗逸而仕元,薄其人而薄其书。清朱和羹则主张书品与人品二分、以书论书之观点:“自欧、虞、颜、柳、旭、素以至宋四大家,各用古法损益,自成一家。若赵承旨,则各体俱有师承,不必己撰,要是元代第一人。评者乃以‘奴书’诮之,真蚍蜉之撼大树也。”
    赵氏传世书迹较多,有《胆巴碑》、《玄妙观重修三门记》、《洛神赋》、《道德经》、《千字文》、《归去来兮辞》、《临黄庭经》、《兰亭十三跋》等。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当推其楷书,唐后唯赵孟頫的楷书可与唐楷分庭抗礼。对于古帖,其用功最勤的应数《千字文》和《兰亭序》。他曾为其书写的《千字文》题跋曰:“仆二十年来写千文以百数,此卷殆数年前所书,当时学褚河南《孟法师碑》,故结字规模八分,今日视之,不知孰为胜也。因思自五岁入小学学书,不过如世人漫尔学之耳。”其临摹之勤工与体悟之深可见一斑。
展开
内容介绍
    《千字文》是我国古代启蒙读物,由梁代周兴嗣编成。它总计千言,每四字一句,无一字重复,且包含天文、地理、伦理、历史等诸多方面。赵孟頫书真草千字文现有两件留存于世,一件是藏于上海博物馆的纸卷,另一件便是这件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册页,字迹典雅秀美,是学书者的理想范本之一。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