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的基本背景
1.1.1 西部地区的生态质量直接影响东中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1.1.2 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及其缓贫任务依然繁重
1.1.3 以“一退两还”为核心的生态建设进入成果巩固阶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基本概念的界定
1.3.1 “一退两还”的内涵
1.3.2 生态效益补偿的概念
1.3.3 “一退两还”后补偿机制的含义
1.4 国内外研究动态
1.4.1 国内外关于生态重建与缓贫问题研究
1.4.2 国内外关于“一退两还”补偿问题研究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5.3 数据来源
1.6 研究假设与内容
1.6.1 研究假设
1.6.2 研究内容
1.7 可能的创新点
第2章 西部地区实施“一退两还”补偿机制的理论依据
2.1 公共物品与外部性理论
2.2 自然资源价值理论
2.3 社会再生产理论
2.4 要素禀赋理论
2.5 效率与公平理论
2.6 制度变迁理论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西部地区“一退两还”补偿机制实施的背景分析
3.1 西部地区的基本特点:生态脆弱与经济贫困
3.1.1 我国生态脆弱地区的分布状况
3.1.2 我国经济落后地区的分布状况
3.1.3 西部地区是我国生态脆弱区与经济贫困区的耦合区
3.1.4 西部地区经济贫困与生态脆弱的具体特征
3.2 西部地区经济贫困与生态脆弱的互动机理
3.2.1 PPE怪圈理论
3.2.2 脆弱的生态环境是造成西部地区经济贫困的客观条件
3.2.3 经济贫困是导致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社会因素
3.3 “一退两还”对西部地区发展的作用分析
3.3.1 有利于激活农村投资机制,增加当地发展所需的资金投入
3.3.2 有利于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3.3.3 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实现农民增产增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西部地区“一退两还”现行补偿机制实施现状分析
4.1 西部地区“一退两还”补偿机制的演变
4.1.1 早期动员阶段的“一退两还”补偿机制(1949-1998年)
4.1.2 规范实施阶段的“一退两还”补偿机制(1999年以后)
4.2 西部地区“一退两还”补偿机制实施效果分析
4.2.1 公共政策评估理论回顾
4.2.2 评价指标的选择
4.2.3 短期效果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4.2.4 西部退还地区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其评价
4.2.5 西部退还地区农业产业的结构效益与竞争力分析
4.3 西部地区“一退两还”现行补偿机制的缺陷
4.3.1 补偿标准上,高度统一,缺乏灵活性和适应性
4.3.2 补偿期限上,重短期激励,轻长期激励
4.3.3 补偿资金来源上,途径单一,缺乏多元化
4.3.4 补偿主体上,权责不太明确,中东部受益地区缺位
4.3.5 补偿对象上,主体不全面,县级政府缺位
4.3.6 补偿方式上,手段单一,缺乏配套的支撑体系
……
第5章 西部退还地区新产业结构构建所需时长和资源量的预测
第6章 西部地区“一退两还”后补偿机制的框架设想
第7章 西部地区“一退两还”公共财政补偿途径的优化
第8章 西部地区“一退两还”市场化补偿途径的实践分析
第9章 西部地区“一退两还”后补偿中的支撑体系建设
第10章 结论与展望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