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理论假设与概念框架
一、交换理论与社会支持
二、边界过程理论与社会支持
三、生活过程中的交换与支持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资料分析
一、抽样调查的方法
二、访谈与观察的方法
三、扎根理论研究法
第三节 已往研究成果的回顾
一、中国学者的有关研究成果
二、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吴村:研究的区域与概貌
第一节 苏南农村的地理文化和社会经济背景
一、自然环境与地理位置
二、家庭经营与乡镇工业
第二节 村落的由来与沿革
一、村落的归属与范围
二、村名的由来与变化
三、村落的现状与行政架构
第三节 传统的供养模式与守望相助的风俗习惯
一、家庭内的分工与合作
二、亲属结构与互助网络
三、社区性的互助组织与风俗习惯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集体化与集体供养模式的形成
第一节 吴村的土改与合作化运动
一、土地改革与传统供养模式的延续
二、互助组对家庭供养体系的影响
三、合作化运动与集体保障体系的雏形
第二节 人民公社化与家庭供养体系的危机
一、“一大二公”与“共产风”
二、集体资源的匮乏与家庭供养的危机
三、“一大二公”的集体供养模式的结束
第三节 生产队为基础的集体保障体系形成
一、狂热之后的调整
二、“队为基础”的集体所有制模式的确立
三、以集体供养为主的农村社会保障体制的形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农村改革与集体保障体制的转移
第一节 家庭承包制的由来
一、公有制与中国家庭制度
二、早期包工包产的承包
三、农民的诉求和政府的推动
……
第五章 家庭的供养与保障
第六章 村落中互助与支持发生的情景
第七章 村落中互助与支持发生的面向
第八章 村落中互助与支持的关系网络
第九章 结论:历史、现状与未来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