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涉及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5个方面:
首先,比较分析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主要理论,从宏观层面探讨了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面临的问题及成因,对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和农业劳动力的转移现象进行了阶段性归纳。总体来说,目前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首要问题是转移不足,农业机械化总体水平不高是制约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从微观出发,细致地测算了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劳动力有效需求量。结果表明,我国农牧业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数量为1.39亿~1.77亿,农林牧渔业的劳动力需求为1.54亿~1.96亿。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潜力很大,我国最少还有0.9亿~1.2亿农业劳动力富余;我国单位农产品用工数量明显减少,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将在今后15~20年中减少一半。
第三,对14个典型省份的农民家庭基本情况和主要作物用工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调研结果显示,不同地区的农户家庭拥有的劳动力数量差别不大,户均3个左右,但不同农户家庭年收入差别较大,不同地区的农户来自农业的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也存在较大差别;劳动力在农业产业的分配比例存在明显的差异;农业机械减轻农业劳动强度的作用明显,制约农户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的主要原因是农业机械价格较高和耕地经营规模较小。
第四,利用调研数据,从农业劳动力需求强度和劳动强度两个层面定量分析农业生产对劳动力需求的季节性特征。我国农业劳动力需求强度和劳动强度在全年的分布呈现出“驼峰型”。这与农业生产的季节性有很大的关系,在五、六月份和七、八月份都是农业劳动力需求量最大的时期。农业劳动力需求强度和劳动强度在一年当中具有相同的走势。
第五,对代表性农产品的劳动生产率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与减少农业劳动力和加快农业劳动力转移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逻辑一致性;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能够显著减少农业用工数量,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我国需要转移的农业劳动力数量对关键季节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的提高非常敏感;如果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到70%,农业劳动力需求将不超过1亿人。积极推进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能够保证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供给,实现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农民增加收入。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