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农民工改变中国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25726
  • 作      者:
    甘满堂著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甘满堂,1969年生,安徽庐江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博士(2000-2003),厦门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后(福建省南安市成功科技园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2008-2011),现为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劳工社会学、宗教社会学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中国博士后基金与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4项,出版学术专著有《村庙与社区公共生活》、《海峡西岸和谐社会建设》等,公开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农民工改变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乡协调发展》以实证调查为分析的基础,全景式地展示了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于流出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突出了农民工改变中国城乡发展格局的伟大意义。作者将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分为三类:雇工式、自主创业式、自我雇用式,与此相对应的流出地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为:依附式、内生式与激发式,具有学术创新意义。另外,作者还注意到福建沿海地区农村劳动力向海外转移的可行性。以及当前城市化背景下的乡镇发展问题,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形成的农民工与“三元社会”问题也有深入的探讨。全书案例资料丰富。问题意识强。为读者了解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乡协调发展提供了全面而独特的观察角度。
展开
精彩书评
    “全书以实证调查为分析的基础,全景式地展示了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于流出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突出了农民工改变中国城乡发展格局的伟大意义。作者将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分为三类:雇工式、自主创业式、自我雇用式,与此相对应的流出地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为:依附式、内生式与激发式,具有学术创新意义。另外,作者还注意到福建沿海地区农村劳动力向海外转移的可行性。以及当前城市化背景下的乡镇发展问题,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形成的农民工与“三元社会”问题也有深入的探讨。全书案例资料丰富。问题意识强。为读者了解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乡协调发展提供了全面而独特的观察角度。”
    ——李强(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
展开
精彩书摘
    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施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社会保险制度是满足政治斗争的需要自上而下产生的,是国家统一安定的需要,同时也是顺应潮流、调和无产阶级斗争以巩固政权的需要。1883年,德国颁布《疾病保险法》,标志着以社会保险为核心内容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诞生。之后,德国又先后颁布《工伤保险法》和《老年和伤残保险法》,这些法律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德国的社会矛盾,为经济发展营造了稳定的社会环境,使其工农业增长速度很快超过了英、法,成为新的世界强国。
    20世纪30年代,为了应对严重的经济危机,时任美国总统的罗斯福采取了以扩大有效需求为核心的一系列“新政”措施,刺激国内经济发展。新政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实行社会救济。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社会保障法》,联邦政府设立了社会保障署,促使社会保障制度在美国得到了较全面系统的实施。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是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鼎盛时期。各国在治理战争创伤、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时,都纷纷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制定了较完备的法律体系,并将全部社会成员都纳入其中。尤其像英国、瑞典等欧美国家,竞相自诩建成了“福利国家”,资本主义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繁荣的时期。而所谓“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制度,也成为资本主义炫耀于世界的橱窗。社会保障制度使社会上绝大多数人都能享受到基本的社会福利。其内容包括:贫困线制度、失业救济制度以及医疗、养老、住房等保障制度。以英国为例,伦敦经济学院的大卫·皮亚乔德(DavidPiachaud)博士等曾将英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总结为国民保障、与收入相关的保障和非捐助型保障三大体系。其中国民保障包括退休养老金、失业救济、病弱者救济等项目;与收入相关的保障包括收入支持、住房福利、家庭贷款等项目;非捐助型保障包括儿童福利、残疾人生活津贴、照料津贴等项目。1993年,用于这三项的保障资金支出分别达到37365百万英镑、24446百万英镑和12323百万英镑;接受保障金的人数分别是12115000人、10055000人和14185000人。可见,英国社会保障体系所覆盖的人数是相当巨大的,特别是使弱者得到了保障,大大缓和了上、下阶层之间的社会矛盾。 
    ……
展开
目录
导论
第一篇 农村劳动转移的理论与经验
第一章 有关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乡协调发展研究的理论
第一节 关于人口迁移的理论
第二节 关于农村劳动力迁移与城乡发展的理论
第三节 关于地区差异发展与城乡均衡发展的理论

第二章 国外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乡协调发展的经验
第一节 发达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乡协调发展经验
第二节 发展中大国的农业劳动力转移
第三节 后发国家与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乡协调发展
第四节 启示与经验借鉴

第三章 当前有关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乡协调发展研究回顾
第一节 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研究综述
第二节 关于城乡协调发展的研究综述
第三节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乡协调发展之间的关系

第二篇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流出地县域经济发展
第四章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
第一节 “世界工厂”转移与中国“民工潮”的兴起
第二节 低工资模式下的“工荒
第三节 区域经济发展的梯度推移与农民工流动距离的变迁

第五章 农村劳动力加快转移背景下的乡村发展与分化
第一节 农村劳动力处于加快转移阶段
第二节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发展问题
第三节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乡村社会发展

第六章 雇工式就业状态·汇款依赖与乡村依附式发展
第一节 雇工式就业状态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后的主要就业模式
第二节 汇款依赖与不发达地区乡村发展
第三节 依附式发展是乡村发展的常态

第七章 县域经济发展与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以福建晋江为例
第一节 晋江县域经济崛起之路
第二节 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
第三节 县域经济崛起带动城乡协调发展

第八章 农村劳动力升级转移与流出地社会经济激发式发展
第一节 沙县农村劳动力升级转移
第二节 沙县小吃产业对沙县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三节 沙县经验与农民工返乡创业

第三篇 农村劳动力向海外转移与侨乡发展
第九章 农村劳动力向海外转移与县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福清、长乐两市农村劳动力向海外转移的可行性分析
第二节 “侨”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三节 推动农村劳动力向海外转移的对策

第十章 海外侨民与侨乡村级社区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当前侨乡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长安村建设可持续发展侨村的经验
第三节 积极引导侨民参与侨乡建设

第四篇 城市化进程中的乡村建设与失地农民再就业
第十一章 提升小城镇与新型农村建设水平
第一节 提升小城镇对城乡人口的吸附能力
第二节 乡村生活城市化与新型村镇建设

第十二章 两种类型的城市扩张与失地农民再就业
第一节 城市自然扩张与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
第二节 城市规划扩张与失地农民再就业
第三节 “金包银”方案与失地农民“三种保障能力”的构建

第五篇 农民工与中国三元社会
第十三章 农民工与中国三元社会的到来
第一节 从二元社会到三元社会
第二节 农民工问题的长期性
第三节 统筹城乡发展与城市农民工权益保障

第十四章 农民工住房与子女教育问题
第一节 农民工住房问题解决之路
第二节 当前外来工子女教育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