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依据
一、不可持续的土地利用现实
二、持续扩大的城乡差距
三、新农村建设的契机
四、生态效应内部化与生态旅游发展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及评述
一、土地持续利用
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
三、生态补偿
第三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章 生态效应内部化理论探索与实证方案
第一节 理论探索
一、外部性与公共品概念
二、基于“庇古税”的环境效应内部化
三、对公共品与外部性理论的再认识
四、基于“交易费用”的生态效应内部化
五、生态效应内部化的现实意义
六、生态效应内部化的研究范式
第二节 研究方案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路线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第三章 呼和浩特市土地利用的历史变化与情景预测
第一节 案例区概况
一、自然概况
二、经济社会发展
第二节 呼和浩特市土地利用现状
一、土地利用类型划分
二、土地利用结构现状
三、主要土地类型的空间分布
第三节 呼和浩特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一、土地利用结构动态变化
二、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差异
三、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的分析
第四节 呼和浩特市土地利用变化情景预测
一、基于马尔柯夫链的情景预测
二、二次滑动平均法和线性回归法情景预测
三、呼和浩特市土地利用和相关规划方案情景
四、预测情景比较与政策启示
第四章 呼和浩特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效应评估与居民福利
第一节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价值熵
一、价值熵的理论依据
二、价值熵的定义与演化分析
三、土地利用变化与价值熵
四、价值熵的计算方法
第二节 基于分类计总的呼和浩特市生态服务价值计算
一、原理与数学模型
二、各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计算与参数选择
三、呼和浩特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分析
第三节 基于价值系数调整的呼和浩特市生态服务价值计算
一、参考价值系数的功能性调整
二、参考价值系数的边际性调整
三、呼和浩特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物产服务价值计算
四、呼和浩特市土地利用的生态服务总价值
第四节 呼和浩特市生态足迹计算
一、生态足迹的理论与方法
二、呼和浩特市总体生态足迹计算
三、呼和浩特市生态足迹与生态资本耦合分析
第五节 价值熵与呼和浩特市居民生态福利
一、呼和浩特市价值熵计算
二、价值熵的理论意义与政策启示
三、以生态补偿优化价值熵
第五章 广西道家村生态旅游开发的土地征用与农民福利
第一节 扩展的地租概念
一、土地利用变化的经济学解释
二、地租概念的扩展
三、农地的生态租
第二节 案例背景
一、道家村概况
二、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与特色
三、旅游开发的征地面积与问卷概况
第三节 农地征用与农民福利
一、农地征用的农户现实福利
二、农地征用的农民长期福利
第四节 农地生态租与道家村村民福利
一、农地生态租与村民福利
二、租值实现的合约结构
三、对合约结构的解释
第六章 基于农户参与的农地征用与新农村建设
第一节 基于农户参与的农地征用博弈
一、农地征用政策
二、征地的一般博弈
三、道家村征地博弈
第二节 农户对征地与新农村建设的态度
一、道家村农地征用中的问题
二、农户对土地征用的态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三、农户对生计方式的选择及影响因素分析
四、农户对新农村建设的意愿分析
第三节 道家村案例与新农村建设
一、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与经验
二、新农村建设的PSRP模型分析
三、道家村案例对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第七章 基于生态旅游的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与土地流转制度
第一节 土地利用生态效应内部化的机制
一、呼和浩特市与道家村案例的启示
二、基于交易费用的土地生态效应划分
三、生态效应内部化的制度体系
第二节 生态效应内部化实现与农地流转制度
一、农地流转制度对生态效应内部化的影响
二、农地流转制度的宏观效应格局
第三节 农地流转制度的演进
一、农地流转制度改革的前景
二、农地流转制度变迁的方向
第八章 结论、讨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案例实证
二、碑论探讨
第二节 讨论与展望
一、讨论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土地利用变化转移矩阵
附录2 呼和浩特市二次滑动平均法和线性回归法预测数据
附录3 道家村生态旅游开发案例调查问卷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