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闻道:百年暨南文化素质教育讲堂讲演集.第一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11357752
  • 作      者:
    蒋述卓主编
  • 出 版 社 :
    暨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内容介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1972年发表的报告《学会生存》中指出:“为了训练的目的,一个人的理智认识方面已经被分割得支离破碎,而其他的方面不是被遗忘,就是被忽视……”为了科学研究和专门化的需要,许多青年原本应该进行的充分而全面的培养被弄得残缺不全。当今的高等教育日益专门化和职业化,学生虽然在某一领域更加专、精,但其对事物和社会的整体认识被割裂了。同时,往日宁静单纯的校园被社会上的功利主义、实用主义裹挟着,变得浮躁而匆忙,使得学生没了恬淡闲适的优雅,没了仰望星空的精神,没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担当。因此,为学生开辟一片心灵的诗意栖息地就变得愈加迫切和必要。让学生停下匆匆的脚步,走出窄窄的专业隧道,克服浮躁的心态.解放囿于功利的心灵,仰望星空、思考人生,探求生活的本质和事物的真谛,了解社会的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明白自己的社会责任。
      为此,暨南大学开设“百年暨南文化素质教育讲堂”(以下简称“讲堂”),让学生有一个想象和思考的空间,一个心灵憩息的去处。“讲堂”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健全人格,改善思维,提高人文素养、科学素质和审美情趣”为宗旨,延请国内外著名学者和社会贤达,如王蒙、李敖、王赓武、韩少功、毛佩琦、秦晖、朱学勤、徐勇、李家同、葛剑雄、贺卫方、汪国真、王岳川、郑也夫、孙立平、郑永年、王逸舟、胡百精、胡野秋、贺铿、许纪霖、邵宗海、陈一筠、龚鹏程、赵玲玲、熊丙奇等莅校演讲。
      “讲堂”现在不仅是暨南园知名的校园文化品牌,也是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我校学子传道、释疑、解惑的平台。众多名家带来了内容精彩、题材多样的讲座:有对全球化、现代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警醒学生要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有对中国历史变迁的分析,探寻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有对中国古典诗词的深入解读,分析其中的生命精神和哲学智慧;有对人类命运的忧思,教导学生永怀悲天悯人的情怀;有对社会热点问题的理性探析,引导学生观察社会、观察现实,理性思考;有对当代婚恋观的分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婚姻观。讲座或分析缜密,或妙语连珠,或醍醐灌顶,或鞭辟入里,或沁人心脾,让学生享受到一场场精神的盛宴。
      学生徜徉在文学、艺术、历史、哲学、政治、经济、新闻等不同学科和领域的知识海洋中,探析社会热点问题以及那些“历万古而常新”的永恒话题,理解人生和社会;通过聆听著名专家、学者的讲座,领略大师的学识涵养、人格魅力,使自己的思想、灵魂得到潜移默化的濡染,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
      听讲座已成为众多暨南学子的一种习惯,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并成为校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诚如学子们所言,“图书馆在左,讲堂在右,时时伴随在我求学之路的两旁,让我的心灵充满温暖和力量”;“每场讲座结束之后,小小的笔记本上都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我对每一场讲座的认识和感悟,记录着自己的每一次成长”;“正是通过不同的诠释,我们学会了思辨,不盲从主流,不偏执陈见,有自己的主见和立场”。学子们的心得既是对“讲堂”的肯定,也是我们进一步办好“讲堂”的动力。
      思想是无价的,是永恒而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了让更多的读者领略到名家的学术思想和人格魅力,《闻道:百年暨南文化素质教育讲堂讲演集(第1辑)》将“讲堂”的一些精彩讲座视频整理成文字结集出版,以飨读者。
展开
精彩书摘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海外媒体和舆论对北京奥运构造的三个框架:第一个框架,就是从冷战到今天的所谓意识形态偏见,说到底还是那个老问题:你是“资”营还是“社”营?众所周知,经济全球化并没有消解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冲突性和复杂性。这个框架解释了我们的一个困惑,即为什么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和议题,总是被一些西方力量曲解,如将社会问题政治化、简单问题复杂化。具体到今天,就是社会问题奥运化、奥运问题政治化。例如,“黑砖窑事件”就被放在奥运的语境下,进而被政治化了。还有“毒饺子事件”,一直到现在还缠结着奥运议题被一些海外媒体翻炒。
    当然,我们要承认,有时候我们自己也存在这种冷战思维。我们经常一边批判西方中心论,一边不自觉地陷入西方中心论。比如说我们有时候太在意别人对我们的评价,一个外国人假如在街边接受了我们记者的采访,说了几句我们的好话,我们就会放大篇幅,集中报道。各位知道,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在讲话的时候,喜欢用大量的形容词,如great,这个时候我们就很兴奋,我们甚至把他们放在课堂、课文、教案当中向同学、家人展示。而一旦相反的情况发生,别人讲了我们的坏话,我们就感觉自己被强烈地刺激了,被伤害了。
    第二个框架是利益竞夺。面对中国近年来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举办了全球瞩目的盛大的奥运会,西方世界始终存在一个复杂的心态。这种心态可以用“焦虑”两个字来描述,为什么这么说呢?世界总的能量和财富,在特定的时空结构下实际上是一个总盘子,当你所获得的财富、资源、机会越来越多时,意味着竞争主体之间的分配格局、分配方式以及最终的分配结果,都会随之发生变化。在“3·14”事件和后来圣火传递的过程中,国内很多新闻学者发出声音,批判西方媒体的不客观、不公正:你们不是依凭所谓新闻专业主义,素来以客观、公正自居吗,为何在关于北京和中国的问题居然“一边倒”、“丑化奥运、抹黑中国”?我们发出这样的道德义愤是可以的,但是新闻学理性、客观、平等的理论框架,不能解释“3·14”以来的国际舆论纷争,因为它归根结底是利益层面的竞夺,它也不只是某些西方媒体的行为,其背后是西方世界复杂的、多元的利益主体。
展开
目录
前言
全球化视角下的中国文化
从明到清的历史转折
中国历史上的统一和分裂
中国古典诗词的生命精神和哲学智慧
“许霆案”审理的启示
北京奥运与中国国家形象构建
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
大众文化的模式和走向
艺术人生
农民理性的扩张
我看全球金融危机
钱学森“世纪之问”与大学教育
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问题
平民时代的贵族精神
“马团队”与两岸关系展望
天涯何处觅知音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