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2日,这是一个中国财政部与世界银行联合主办的国际研讨大会,话题围绕眼下最让政府棘手的“房地产财税政策”。座中有18位来自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的国际专家, 6名中国财税专家,100余名中国财政部及各省财政厅官员,杨少锋是其中唯一一名来自中国房地产的业界代表。
他坐在那儿,有一丝为难。
这些年杨少锋参与的论坛不计其数,按理早已轻车熟路。然而在这样一个政策制定部门召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特殊场合,他到底该怎么去把握尺度?不能不说,不能乱说,还考验着他“敢不敢说”。
早年在杨少锋刚出道时,有位公司总经理曾评价他:“相当出众的才华,极其固执的个性。”他是一个个性非常鲜明的人。24岁那年,他就全盘推翻了全球咨询业老大麦肯锡为中国联通做的CDMA推广方案,在全国第一个推出“手机不要钱”的概念(详见经济日报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杨少锋传记《天生我才》);投身房地产界之后,更以不惧权威、观点尖锐、言辞犀利、锋芒毕露著称。
深知自己处事风格的杨少锋会前起草了一份较为温和的演讲稿,然而听到财政部和众多官员纷纷认为“中国房地产没有泡沫”,并以此为基础讨论对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政策时,杨少锋坐不住了。上台后他把稿子一抛,第一句话就让所有人非常震惊:“如果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中国房地产没有泡沫的结论。然而,我们都错了,今天,我来告诉大家中国真实的房地产!”引实例、列数据,慷慨激昂连珠炮一般痛陈半小时。听得同声传译偷偷传纸条让他降低语速。财政部官员有点坐不住,世行专家纷纷围上来索要“整理稿”,同坐主席台的美国财政部驻中国经济与金融大使 Darid Dollar激动地第一个拿起话筒对台下说:“看到中国官方数据,房价涨幅仅略高于GDP涨幅,我们一直以为中国房地产没有泡沫,甚至认为中国房价在全世界这些国家中涨幅相对比较低。听到杨先生讲完,我才知道中国房价这么可怕!如果真是这样,那中国官方真应该好好看看我们所爆发的次贷危机的警示了!” 那么在半个小时的演讲中,他到底说了什么,能够让世行这么多专家及财政部官员如此震惊? 在杨少锋看来,中国房地产最可怕的并不是大家普遍关注的房价暴涨,而是两大问题:土地资本化和房地产货币化。实际上这造成了我们虚拟的流动性是官方数据的数倍乃至数十倍。
在这次论坛上,杨少锋向在场的官员们公布了这么一组数据:2009年9 月,当时全国排名前10的房企所囤的地是3.2亿平方米,到了20lO年12月31 日,国内排名前10的上市房企(包含在国内上市和港股上市的房企)囤地的总面积已经达到4.3亿平方米,一年多的时间囤积土地面积1亿平方米。这4. 3亿平方米,如果按照25平方米的人均居住标准,足够1720万人居住,而仅仅恒大地产一家,土地储备多达7238万平方米,按二三线城市人均居住面积 25平方米来算,也就是说就这一家企业囤积的土地足够300多万人住。
《中国经济周刊》2010年11月2日公布了上市房企囤地榜单,其中保利地产的储备土地建筑面积为3369万平方米,万科地产以326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土地储备排在中国“内地上市房企囤地排名”的第二位。苏宁环球、首开股份、中天城投、中国建筑、金地集团、荣盛发展、新湖中宝、招商地产等公司均以1000万平方米以上的土地储备位居“内地上市房企囤地排名”的前10位,第10位的招商地产土地储备量高达1000万平方米。据《中国经济周刊》结合125家内地上市房企的半年报等统计,目前内地上市房企的储备土地建筑面积总量近4亿平方米,按照人均30平方米居住面积计算,仅内地上市公司的土地储备开发的房子足够1300多万人居住。
尽管国内上市房企中前两名的保利地产、万科,其储备土地建筑面积都超过了3000万平方米,合计高达6637万平方米,占到内地上市房企土地储备量的六分之一,但是,这仍不是中国土地储备量最大的房企,一些未上市房企以及在香港上市的房企土地储备量更大。进入“香港上市房企囤地排名” 前10名的是:恒大(7238万平方米)、碧桂园(4285万平方米)、绿城中国 (3200万平方米)、雅居乐(3115万平方米)、中国海外(3050万平方米)、合生创展(3020万平方米)、长和系(3000万平方米)、新世界中国(2577万平方米) 、富力地产(2462万平方米)、龙湖地产(2437万平方米),合计囤地3.44亿平方米。仅恒大地产一家的土地储备量,就远超于万科和保利地产土地储备之和。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等公开资料显示,在从2000年~2009年10年时间内,全国房地产企业一共购置占地面积近33亿平方米土地,而在这10年内全国房地产完成土地开发面积仅有近21亿平方米。这意味着仅仅这10年出让的房产开发土地,就被房地产开发企业雪藏了近12亿平方米,这并不包括 2010年前9个月购置房产开发的土地2.9亿平方米。
那么,房企为何会如此热衷囤地? 杨少锋指出,房企热衷囤地的关键,在于打通了资本市场的融资渠道,也就是所谓的“股地联动”。简单地说,某上市房企今年销售面积300万平方米,实现利润50亿,然后这个公司就可以给股民讲这样一个故事:你看,我手中还有3000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足够我开发10年时间,未来房价肯定上涨,而我的土地成本和现在是一样的,所以我的利润还会更高,所以买我的股票一定挣钱。股民一看,对呀,这支股票值得投资,于是这个公司股价就暴涨,而这个时候上市房企通常干两件事,一个是大股东在高位抛售股票套现,二是公司增发新股进行融资,而新融资的钱可以继续囤地,囤地之后编织新的股市故事继续融资,这个球越滚越大,于是动辄数千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就出现了。
“房价上涨——收益预期增加——股价上涨——融资大幅增加——疯狂储备土地——收益预期增加——股价上涨——再融资”。在这个完美的资本链条中,土地资本化最终的结果就是房企可以通过股市无止境的融资,再通过融资拍地。天价地则推动房价预期,房价预期反过来再让上市房企股价暴涨,股东直接套现或者资产大幅增加。房企的资产,在不成熟的中国股市中得到数倍的放大,推动了股市泡沫和楼市泡沫的双重滋生。
这一幕,早在2007年就开始疯狂上演,对此,杨少锋在2007年题为“半年融资1700亿,股市已成楼市奶牛”的博客文章中曾经做过这样的分析: “随着国内股市的兴旺,通过股市融资成了开发商快速扩张的最佳手段。没上市的公司急着上市,如世茂房地产、绿地集团去年在香港上市;已上市的房地产公司,则频繁地通过增发、配股等方式进行再融资。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