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1章
绪论
第2章
早期中国宇宙观与山水图式的起源
2.1 哲学基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2.1.1 天命与天道
2.1.2 从天文到人文
2.1.3 “天、地、人”三才观影响下的图式:以马王堆帛画为例
2.2 早期图式的创制人
2.2.1 巫觋与艺术:缯画的启示
2.2.2 画史:文人溯源
2.3 中国山水图式的渊源
2.3.1 天地分野:中国古代建筑、绘画的图式基础
2.3.2 星象图的绘画图式
2.3.3 从“山海”到山水:马王堆出土漆棺画,《云气图》研究
第3章
山水画图式的审美化进程
3.1 作为-一种宇宙观和审美观的山水图式
3.1.1 老庄天地之美思想对山水画美学观的影响
3.1.2 魏晋南北朝画论中的山水画图式及其对后世影响
3.2 山水画体的形成和演变
3.2.1 从天官分野中蘖生的山水画体
3.2.2 修禊之事与寄情山水:以兰亭集会为例
3.2.3 禅宗流风下的辋川图式
3.2.4 理学对山水画的影响
第4章
观念和结构的媒介:材料
4.1 中国传统的色彩观
4.1.1 五色观及其发展和色彩使用
4.1.2 从“青色”、“玄色”看早期色彩观念
4.2 水墨融合与同构
4.2.1 太一生水
4.2.2 墨的构造
4.3 墨分五色——笔、缯、纸与水墨的结构化
4.3.1 统摄山水画图式的笔法结构
4.3.2 缯
4.3.3 纸
4.3.4 墨和水的结构法则
第5章
传统宇宙观的动摇和现代山水画的重构
5.1 西方科学世界观东渐对现代中国的影响
5.1.1 现代山水画重构的现实背景:西学东渐和经学的终结
5.1.2 现代山水画重构的观念背景:由时空观转向时间观
5.1.3 从科学一元论走向现实主义
5.2 从“改良”到“改造”:写实主义影响下的中国画山水图式
5.2.1 “中国画改良”的写实主义途径
5.2.2 写实主义对新中国山水画图式的“改造”
5.3 当代山水图式的思想语境
5.3.1 “中国画穷途末路”说
5.3.2 “传统主义”
5.3.3 “笔墨之争”
5.4 写实主义解构之后
5.4.1 “新文人画”运动
5.4.2 “现代水墨”实验
第6章
基于多维图式的山水画
6.1 科学与艺术的互动
6.1.1 科学与艺术的互动在中国
6.1.2 当代物理学的宇宙图式及其影响
6.1.3 全息图式与山水画隐喻的相似性
6.2 投射原理和多维山水画图式的重建
6.2.1 现代物理对宇宙的探索和古代中国的宇宙模型
6.2.2 重新寻求图式创造的动因
6.2.3 理解图式的投射原理
6.2.4 光的映射与内观的山水画图式
6.3 画品反思:多维山水图式下的审美尺度
第7章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自公元9世纪,张彦远撰写《历代名画记》(成书于847年)以来,中国古代名画史不绝书。但仅靠传统汉学文献资料和理论,显然不能适用于现代中国画论。近年来西方学科语境中,中国古绘画研究多用“视象结构”(mechanicsofvisualization)分析方法,来描述中国人物、山水画图式的演变。艺术史既不能离开艺术作品,从风格造型和内容表现入手,中国绘画作品研究的终点当然也就是中国文化思想史。
泰祥洲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的《仰观垂象:山水画的观念与结构研究》,深入中国山水图式与古代先贤宇宙观之关联:一方面寻找历代山水画形态变迁之图式根源:同时用图式维度来阐明中国画的原理。他从历代山水画家在宇宙观、哲学演变的历史语境中,追寻山水结构图式的演变脉络;根据中国宇宙观的维度,追究早期中国山水图式脱胎于天文图式的踪迹,详尽考证了星图中的宇宙图式与“天地分野”图式的衍生过程:在上溯山水画图式源流的过程中,着重论述了观象授时对绘画母题形成的意义,由此演变而来的老庄思想,以及禅宗、理学对历代山水画的不同影响;并从中国绘画材料制作的角度,探讨绘画中物质和技巧性的关联。近百年来,中国深受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祥洲的论文,试图在当下科学宇宙观的人文背景下,探寻山水画图式与多宇宙观的内在关联和创新前景。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