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徐永祥美术短评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8084192
  • 作      者:
    范达明编
  • 出 版 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内容介绍

目录

绿影扶疏意味长(代序)
第一辑  素描教学与研究
临时想到的几点意见
对素描教学某些观点方法的商榷
再评画圆先画方及其他
素描教学断章摘句

第二辑  绘画美学与技法
含蓄与联想
审美杂谈
浅议“看得懂”和“看不懂”
《美术理论争议三则》的争议——再谈“看得懂”和“看不懂”
为“看不懂”的作品辩解
生活并非一切——从一则笑话谈起
浅说风景写生

第三辑  传统与创新
劝架——就民族传统和现代意识说几句
评“世界美术一体化”
现代绘画的始祖究竟是谁?

第四辑  美术评论研究
我?祝辞——在浙江美术评论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美评会这些年来的成绩与社会影响——在浙江美术评论第14回研讨会上的发言
美术评论的“一家之言”与“自圆其说”——在浙江美术评论第16回研讨会暨2007年会上的总结发言

第五辑  画家个案研究
倪贻德先生的绘画艺术
奉化有个骆建钧
《陈钦权绘画艺术》序
在水一方——记画家潘鸿海
《陈宁尔油画选》引言
60年沧桑说“底线”——谈颖人为人与颖人作画

第六辑  艺术市场与商品化
漫论油画商品化
“商品化”和“商品画”析
8250万美元买一幅画值得吗?
“三元钱买张大千作品”小记
对浦江书画市场发展的建议

第七辑  城市建设与公共艺术
也谈西湖船
评城雕《美人凤》的构思立意

第八辑  “雨夜楼藏画”批判
“雨夜楼藏画”质疑
“雨夜楼藏画”再质疑——兼驳李柏霖先生对“藏画”研究的谬误
“雨夜楼藏画”是中国美术界最大的美术造假事件——在浙江美术评论第13回研讨会上的发言
徐永祥信访潘其鎏(杭州-旧金山)——林风眠学生潘其鎏书证揭露“雨夜楼”藏林风眠油画的假报道与假情况
几个观点——致浙江省美协主席团

第九辑  关于儿童画考级
谈儿童画考级——对《为什么要鼓捣鸟蛋》的商榷
儿童画不能考级理由何在——兼谈90人签名方式不可取
附录:为什么要鼓捣鸟蛋——关于儿童画考级的质疑(谢丽芳)

第十辑  浙派人物画与人物画创作
“浙派人物画”门外谈——一个史实见证?的意见
人物画创作应该引起更多的关注和思考——在“美术解读·人文浙江”中国画创作研讨会上的发言

第十一辑  序跋与书评
画外音:《徐永祥油画集》自序
萨拉为画家们提供了一本好书——推荐《艺用人体解剖》

第十二辑  缅怀·纪行
忠诚坦荡热爱学生——我所知道的莫朴老师
回忆与缅怀
怀念庞薰菜老师——“庞薰琹:油画·设计·创造”学术研讨会开场白
兴衰荣辱的回忆
但愿再聚西湖
30天欧?纪行
新疆行

附编  美术言论
徐永祥美术言论汇编
1  对于美术评论的呼吁(1988年4月26日)
1.1  及时的具体的美术评论,是提高美术理论和繁荣美术创作的动力
1.2  应该呼吁“理论面前人人平等”、“孙子有理驳太公”!
2  关于全国美展的评选与评奖(1988年4月26日)
2.1  全国美展“总归是少数人满意,大多数人不满意”
2.2  全国美展评?会评委的产生,要有区域代表性,要搞差额选举
2.3  全国美展的作品选送,可将矛盾下放,实行划分展出壁面包干的办法
2.4全国美展的作品人选,展出所在地的东道主不应享受“照顾”
3  追思朱金楼先生(1993年6月23日)
3.1  朱先生在理论修养上是跟上时代步伐的,到临死仍有威望,是被当做精神领袖的
3.2  关于朱金楼先生的文稿整理与他的水粉画
4  关于浙江送展的中国画作品(1993年6月24日)
4.1  传统不传统,创新不创新,怕的是土洋结合又不伦不类
5  关于全国美展的组织方式、评选方式(1994年9月29日)
5.1  全国美展评金、银、铜奖,我是一贯反对的
6  美术创作发展趋势,以及理论家与艺术家的沟通(1994年9月29日)
6.1  对于美术创作发展趋势的两点意见
6.2  史论结合,以论为主,才能达到理论家与艺术家的沟通
7  评省美协第一回国画推荐展(1995年12月27日)
7.1  中国画在宏观上强调民族气魄是绝对正确的
8  关于杭州城雕《美人凤》与中国城雕建设机制(1996年1月26日)
8.1  城雕产生过程中很多不正常的东西,阻挠了雕塑家自己个性的发挥
9  关于中国陶艺(1997年11月1日)
9.1  希望国家重视陶艺
9.2  传统与前卫,矛盾对立,推动前进,两者都不可偏废
9.3  要广告,要舆论.要?领导支持,国家不重视的东西肯定不能成功
10  关于扫除“美盲”与搞美评要“有种”(1997年12月27日)
10.1  言之成理,旗帜鲜明,搞美评要“有种”
10.2  各种文化教育程度的人都可能是“美盲”
10.3  美院应有的审美功能并未在杭州市辐射出来
10.4  美评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报纸编者可以另有观点,加编者按
10.5  “美盲”在美术界内部也不少
10.6  扫除“美盲”首先是从理论上进行
11  金全才玻璃雕刻的突破性成功与未来发展(1998年1月2曰)
11.1  任何艺术门类用其所长、承认局限至关重要
12  关于“当代人”画展(1999年1月13日)
12.1  创新探索不要忘记艺术规律
13  关于王德惠画展(2000年5月11日)
13.1  学习老学长自由、奔放、大器的追求
14  创新有两个难关:关于温州市美术作品展览(2001年2月23日)
14.1  借鉴他山之石与有感而发
15  在“丽水巴比松油画展及研讨会”上的发言(2003年1月11日)
15.1  丽水巴比松油画探讨的路还很长,除了交流之外,主要还得靠自己
15.2  丽水巴比松油画还有待深入挖掘朦胧、诗意的东西
16  我的批评观(2006年4月20日)
16.1  美评家应有的品性
17  在“2006西湖论艺暨浙江美术评论第15回研讨会”上的发言(2006年12月16日)
17.1  树立了一座里程碑,就有了一个新的起点
17.2  对“走向新批评”与“批评模式”的批评
18  在“文化江南·长三角江南风情油画邀请展”开幕式与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2007年5月18日)
18.1  江南风情这个主题是有文章可以做的
18.2  我们不缺少灵秀的熏陶,但是我们缺少一些大气
19  在“浙江美术评论第16回研讨会暨2007年会”上的发言(2007年12月22日)
19.1  依靠公司实力,为美术评论创造学术平台与用武之地
19.2  金冶先生的大器晚成与油画形式结构上的独树一帜
19.3  美评家的难处与先天的缺陷
19.4  美评家所说不是一定要正确,谈它两种意见你要说圆
附录一
评论家徐永祥访谈
附录二
徐永祥先生80诞辰暨逝世周年纪念座谈会纪要
编后记

内容摘要

    《徐永祥美术短评集》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油画家、美术评论家、浙江省美术评论研究会会长徐永祥先生(1930—2008)生前确定书名并委托《徐永祥美术短评集》编者范达明为其编辑的个人美术评论文集。全书正文包括素描教学与研究、绘画美学与技法、传统与创新、美术评论研究、画家个案研究、艺术市场与商品化、城市建设与公共艺术、“雨夜楼藏画”批判、关于儿童画考级、浙派人物画与人物画创作、序跋与书评、缅怀·纪行等12辑,凡48篇,除个别文章选自会议发言之外,基本汇集了作者历年撰写并在期刊报纸上发表过的单篇作品。附编(美术言论)为散见于浙江省美术评论研究会等社团举办研讨会的发言记录,总题为“徐永祥美术言论汇编”,凡19题,有相当容量,涉及课题也多,均按发言时间先后编排。附录为访谈录与座谈会纪要各一篇,前者采访于2007年12月11日(作者去世前5个月),系研究作者晚年美术思想较重要的文献;后者即“徐永祥先生80诞辰暨逝世周年纪念座谈会纪要”(2009年5月19日),系浙江省美术界、杭州师大美院与浙江省美评会部分学者专家和徐先生同事、同好、学子等对他的追思缅怀以及对其人品与学术思想的评价。书前冠有代序《绿影扶疏意味长》,系中国美术学院许江院长2005年春为《徐永祥油画集》撰写的序文。《徐永祥美术短评集》约30万字,配图153幅,是展现作者学术思想及其美术评论状况(至目前为止)相对完整的唯一文献,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新时期以来浙江乃至中国美术思潮之演变与特色。该书被列为本社“美术评论与研究书系”之一。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