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平则对当代中国社会语境中的基督徒的认同方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①。他认为,就当代中国社会的变迁而言,基督教及其信仰者的身份认同及其合法性的获得,是一种新的社会身份和政治单位,如何经由新的社会建制被整合进入社会的问题,是基督教及其信徒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对于中国当代基督教来说,它们的社会认同方式中,首先要实现的,就是“计划性认同”。计划性认同像一种蓝图设计,以能吸引社会大多数人,并不排除任何人的社会价值和规范性目标为原则,因此个人可以重新确定自己的社会地位,借以寻求社会结构的全面改造。通过这种计划性认同途径,以表达基督教与中国当代社会的同质性,或修改基督教与身俱来的异质性。这种计划性认同的角度和路径表现在“爱国一爱教”的行动逻辑中。
无论是对基督教、还是对基督教信徒来说,身份认同不仅仅是对基督教及其成员在社会中的位置的认同,也意味着特定的权利、义务、责任、忠诚对象、认同和行事规则,同时包括该权利、责任和忠诚存在的合法化理由。由此引出的认同方式即是一种紧密相关的“正当化的认同”(1egitimizingidentity)。这种社会认同体现了中国基督教徒作为社会行动者的合法性。
由于社会认同的普遍限制,基督徒选择了个人化的“策略性认同模式”。这种策略性认同模式将信仰与世俗生活结合起来,基于基督教信仰,既把自己与他人区别开来,同时也建构了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这种认同仅仅是私人的认同而非教会机制或社会的定义,仅仅是一种教徒们彼此之间自我支持的认同。但正是这种认同方式奠定了基督教能够作为一种现代社会团体的现实得以生存于现代社会,构成次级型的社会组织。也正是这种具有“策略性”的认同方式,基督教组织才能够镶嵌在当代中国社会一经济结构之中,既能直接参与社会一经济活动,亦能够理性地处理一些与基督教信仰构成冲突的凡俗因素。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