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搞藻跟父亲一起生活、学习、成长,耳濡目染父亲的性情,体会父亲的智慧,性格也在慢慢地形成之中。他刻苦好学,很快就获得秀才资格,文章写得高古奇气,而这样的文章与死板教条的八股文格格不入,因此,屡试不中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只是父命难违,万事孝为先,违背父亲的意愿就是不孝,不孝是大罪过,他只有在科场上奋战到底。对一个地处偏僻乡下的普通百姓来说,参加科举是他们实现人生理想极为公平的一个机会,也几乎是唯一的出路。
杨搞藻的杨氏家族地处皖南腹地崇山峻岭之中的弹丸小城石埭,隶属池州府。池州府管辖贵池、铜陵、青阳、建德、东流、石埭六个县。石埭是其中最小的一个县,县治在广阳古城中,而杨搞藻的家乡则在广阳西边乌石垅芦山之下的一个村庄,被称为“芦岭下杨家”,或“岭下杨家”。
此地虽偏僻闭塞,交通不便,但距佛教圣地九华山很近,佛教的气氛异常浓厚,村庄周围大大小小的寺庙有六处,其中以村前南华寺的菩提道场和村后样山头的永庆禅林最为著名。
夫人孙氏乐观开朗,她似乎坚信此次生下来的一定是一个男孩,天公作美,好事必然成双。自怀孕以后,她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到村后的永庆禅林烧香拜佛,尽管山岭很高,爬上去气喘吁吁,但她不辞辛苦坚持到底。永庆禅林是一座尼姑庵,里面大小比丘尼有十多人,供奉着行大愿的地藏王菩萨,四乡八地的信众都认可此庙灵验,有求必应,因而每有庙会,香客云集,庙里的一副古联极能传神当时的盛况:“烟云不断连舒水,香气常腾绕芦山。”样山头后面的高山就是芦山,芦山脚下流淌的清清河水就是舒水,称舒溪河。
村前的南华寺,每年都要打一次佛七,历经七七四十九天,届时要请邻县青阳九华山的高僧来讲经说法,远远近近的和尚居士以及信众都赶到此地,听高僧宣讲。法会之期钟磬悠扬,佛声朗朗,既庄严肃穆,又热闹异常。今年秋季的佛七,孙氏夫人几乎天天都到庙里去,她坐在后面,跟着一起念经,念阿弥陀佛,虽然对佛经上的东西她不知所云,但她非常喜欢那样的气氛。也许是长期浸染在这样的氛围之中,以致有一天夜里,她梦见自己进入了一座庄严的古刹之中,进去之后,她见到院中有一大瓮,上盖一大大的箬笠(箬叶做的斗笠,遮雨所用——笔者注),她一时好奇,便去掀开箬笠,谁知这一掀开,一个莲花大座即从瓮中徐徐升起,优美壮观,令她惊讶不已,梦也遂止而醒……
临产期终于要到了,时节已到了仲冬农历十一月十六日,作为一名38岁的高龄孕妇,生产的安全是不容忽视的大问题,这使全家人兴奋却又紧张。天气已渐渐寒冷,早晚人们都要穿上棉袄了。从傍晚开始,孙氏的肚子开始隐隐作痛,预感今晚可能临盆。随着时间的推延,疼痛一阵紧接着一阵。于是请来接生婆,做好一切接生的准备。到了午夜子时,孙氏已痛得满身披汗,一个新生命即将来到世上了。
杨摛藻晚饭以后在书房里手捧经卷,尽管内心焦急,每晚他还必须要完成预定的功课,春节过后,他即将启程赴京参加会试,年岁不饶人,他已近不惑之年,若不能及时考中进士,又要等待三年,谁知三年后又能不能考取?因而他决心一定要考取,不能再等待了。但是今晚,他再也无法安静下来专注于圣贤之书了,听到妻子疼痛的呻吟,他也和家人一起在卧房外焦急地等待。这个时候,无论是生男还是生女,只要生产平安才是最重要的,孙氏每一声呻吟都紧紧地揪住他的心。
展开
——梁启超
中国佛学重昌关系最巨之一人。
——太虚
开佛教一代之风气,为居士著述之先河,有功于我国近世佛教之发展者至巨。
——赵朴初
杨仁山是一位使佛教起死回生的枢纽人物。
——台湾学者蓝吉富
古今第一模范居士。
——印尼法师惟悟
一个通常被称为中国佛教复兴之父的人,就是杨文会先生。
——美国学者詹姆斯·韦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