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城市贫困化现象异常严重
在上一点中我们论述了大量的失地农民涌入城市造成的社会混乱,而其最重要的影响就是加剧了城市的贫困化现象。但是,在探索拉美国家城市贫困化根源的时候我们必须首先明确拉美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拉美地区国家在结束长期的殖民统治后,独立的各国一方面想走上一条“赶超”殖民国家之路,另一方面也想利用欧美等国的先进发展模式为国家的发展插上两只无形却有力的翅膀。城市化作为衡量一国经济、政治、现代化的标志之一,拉美各国就将城市化的发展作为发展国家实力的重要突破口。不少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就是以外资来加速本国经济的发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用别人的钱过自己的日子”),从而推动城市化的发展。事实证明,在那些发达国家中,这种模式的确收到了很好的成效。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拉美国家尽管使用了这种模式,却对外资的利用率极低,在发展的过程中往往进行了投入却收不到预期的效果,久而久之则形成了恶性循环,一到了还款的时候,许多国家就无力还债。当前许多拉美国家都进入还债高峰期,这些拉美国家的平均偿债率已多年超过20%,躲债赖账现象时有发生,信誉骤减。许多拉美国家尽管在政治上获得了独立,但在经济上仍对西方发达国家存在严重依赖性。因此,一旦今后借贷出现问题,城市经济的发展必将受到影响,进而对整个国家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城市化势必受挫。
由于外债负担的不断加剧,再加之世界市场竞争的加剧,因此拉美国家通货膨胀恶劣,资金外逃,人民本该享有的“借别人的钱过更好的生活”的理想化为泡影。不仅如此,由于这种循环经济的体制并没有建立起来,反而陷入到极端被动的恶劣环境中无法解套,因此人民生活水平不增反减,城市贫困化极端严重,大大阻碍了拉美国家现代化的步伐,并且为未来经济的发展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据国际劳工组织1993年10月的报告,拉美18个国家在1992年的最低工资仅相当于1986年的65%,即下降35%,除智利、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和巴拉圭外,其他国家的最低工资都在下降,其中秘鲁下降80%,厄瓜多尔下降70%,萨尔瓦多下降68%,危地马拉下降62%,墨西哥下降61%,阿根廷下降61%,巴西下降50%。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