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稻盛和夫的实学:阿米巴经营的基础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6041867
  • 作      者:
    (日)稻盛和夫著
  • 出 版 社 :
    东方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稻盛和夫,1932年出生于日本鹿儿岛,1955年毕业于鹿儿岛大学工学部。1959年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现在的京瓷公司),1984年创办第二电电株式会社(现名KDD1,目前在日本为仅次于NTT的第二大通信公司),这两家公司都进入了世界500强。2010年2月,稻盛和夫应日本政府邀请担任日本航空公司董事长拯救日航。在日本四大“经营之圣”(另三位分别是松下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索尼公司的创始人盛田昭夫、本田公司的创始人本田宗一郎)中,他是年龄最小的(也是目前唯一在世的)。事业成功之余,稻盛和夫在1984年创立“稻盛财团”,同年创设“京都赏”,以表彰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卓越贡献的人士。
    其主要著作有《活法(修订版)》、《活法贰——超级[企业人]的活法》、《活法叁——寻找你自己的人生王道》、《活法肆——开始你的明心之路》、《你的梦想一定能实现》、《人为什么活着》、《创造高收益壹》、《创造高收益贰:活用人才》、《创造高收益叁:实践经营问答》等。
展开
内容介绍
    《稻盛和夫的实学》归纳的“会计七原则”,是经营者正确经营企业的指针,是引进“阿米巴经营”的前提,凡是引进阿米巴并最终取得成功的企业,无不贯彻执行了这七条原则。
展开
精彩书摘
    用原理原则判断如何折旧 在会计领域如何依据原理原则进行判断,我想用固定资产折旧年数为 例来说明。 比如,问财会人员:“购买机械设备为什么要考虑折旧?”“机械设 备使用时并不改变形态,这与原材料不同,原材料会改变形态,变成产品 。因此,可以用上几年的机械设备作为费用一次性打入成本不合理。” “那么,不停地使用,等报废时再一次性打入成本显然也不合理。所 以正确的做法是,确定机械设备能够有效工作、正常生产产品的年数,在 这一期间内分摊该机械设备的成本。”这样的回答可以接受。 但是在会计常识上,使用年数按照所谓“法定使用年数”计算,即对 照日本大藏省颁布的折旧年数一览表来决定设备的折旧年数。 按照这份一览表,新型陶瓷粉末成型设备归属“陶瓷器、黏土制品、 耐火物品等制造设备”一项,使用寿命规定为十二年。根据这一规定,用 于硬度极高的新型陶瓷粉末成型、因而磨损极快的机械设备也要折旧十二 年。与此相比,加工砂糖和面粉、磨损并不厉害的设备却归入“面包及糕 点制造设备”一项,使用寿命为九年,比新型陶瓷设备的还要短。 这一规定令人难以接受。按不同设备的正常使用寿命来分摊费用理所 当然,但实际上却要按所谓“法定使用年数”折旧,对这种明显不合理的 规定,经营者岂能泰然接受。 法定使用年数是重视“公平课税”的税法中规定的。它并不承认不同 企业的不同状况,而规定了“一律公平”的折旧年限。按照我的经验,新 型陶瓷设备如果二十四小时连续运转,即使精心地维护保养,至多也就能 使用五六年,因此折旧年限应该按设备能够正常使用的年数来确定。 但是,财务、税务专家们却说:“即使在结算处理上按六年折旧,但 因税法规定必须十二年折旧。所以,如果那样做,前面六年折旧费增加, 利润减少,但计算税金时又要按法定使用寿命十二年折旧,结果是利润减 少税金却不减,变成有税折旧。”他们或许认为:“税务上的使用年限是 法定的,大家都在遵守,标新立异,作与众不同的事并不聪明,实际处理 上折旧计算作两本账也太麻烦”。许多经营者在专家们这类意见面前退缩 ,“是这么回事啊,那就算了”。 但是,就算实务上常识是这样,根据经营和会计的原理原则,就是付 税也应该折旧。只能用六年的设备却要花十二年折旧,就是对不能再使用 的东西继续折旧,就是说实际使用的六年中折旧金额太少,把这部分放到 后面的六年中折旧。 “事实上发生的费用不打入成本,从而增加当期利润”,这种做法既 违反经营原则也违反会计原则。每年若无其事这么做的企业不会有前途。 只是消极地遵从所谓“法定使用年数”的惯例,忘记了“折旧到底是什么 ?”“经营上应该怎样判断才对?”这种本质性的问题。 所以,在京瓷不依照法定使用寿命折旧,而是根据设备的物理寿命、 经济寿命进行判断,确定“自主使用寿命”,依此折旧。具体来说,大致 是法定寿命的一半,即四至六年。变化特别迅速的通信机械设备,税法上 使用年限为十年,我们也将其大幅缩短。在会计上实行所谓“有税折旧” ,税务上按税法上规定的使用年数另外计算折旧。 判断基准不拘泥于常识 常识往往强有力地支配着人心,关于这一点,我想以自己年轻时经历 过的实例作说明。 过去“票据贴现押金存款和套利存款”非常普遍。1959年京瓷创立之 初,每当在银行贴现支票时,理所当然,都要被强制存进一定比例的“票 据贴现押金存款”,这是因为银行贴现票据时如果遭拒付,银行不会承担 风险,公司必须自己承担拒付支票。但是,银行又担心我们不依约买回拒 付票据,作为担保,就强制性采用“票据贴现押金存款”。 这种做法是为了预防银行风险,这点可以理解。但这种强制存款随贴 现票据越积越多,哪怕超过了票据的贴现余额,仍要继续强制存款。当公 司内部讨论银行要求提高强制存款比例时,我提出这种强制存款的做法难 以接受。但以财务人员为首、周围的人都笑我,强制存款是常识,我质疑 常识就成了“非常识”,没有人把我的意见当回事。 但不久后,这种票据贴现押金的强制存款和套利存款都被废止了,因 为它遭到批评,同时被认为是银行为提高自身收益的不公正举措。这件事 给了我很大的自信:“无论是什么常识,道理上不对的事,最终世人还是 会明白并承认它的不对。” 另外,相对于销售额,在销售费用、一般管理费用的比例上,也有对 所谓常识的迷信。比如某行业,销售费用、一般管理费用占销售额的15%, 这是常识,因为行业内各企业的销售组织、销售方法都大体雷同。 因此,新人行的企业就以相对于销售额15%的销售费用、一般管理费用 为前提开展经营。这样,不知不觉,这家新企业就与其他企业趋于雷同, 只是模仿别的企业,这就等于自动放弃了从根本上思考重要的经营课题的 机会:“为了更有效地销售本公司的产品,究竟应该采用怎样的销售组织 、销售方法呢?” 不仅如此,“这种行业、这种规模,税后的销售利润率也就是百分之 五六”,如果被这种常识框住,无论如何,结果利润率只能停留在那个水 平上。奇怪的是,尽管每年工资都上升,却仍能维持这样的利润水准,但 要超越这种水准。却怎么也做不到。 这些例子说明,所谓常识很容易束缚人们的头脑,尽管过后想起来会 觉得不可思议。 当然,我并不是说要从根本上否定常识,问题在于,本来在一定条件 下才成立的“常识”被当成了永远正确的东西,囫囵吞枣,生搬硬套。在 不断变化的经营环境中,不被这类“常识”捆住手脚,透视事物的本质, 不断做出正确的判断,非常必要。 以上所述。是我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可以说是我思想的出发点,因此 也是我在经营中思考一切问题的基础,当然也是在会计领域中必须贯彻的 思想。P8-12
展开
目录
推荐序 企业持续发展的要诀
序言  现代的经营迫切需要会计学
前言  序章我的会计学思想
1.我的会计学是怎样诞生的
我的经营原点和会计
与财务部长争论交锋中产生了我的会计学
2.我的会计学的基本思维方式(追究事物的本质)
依据原理原则追求事物的本质,以“作为人何谓正确”进行判断
用原理原则判断如何折旧
判断基准不拘泥于常识
3.我的会计学和经营
销售最大化、费用最小化
定价即经营
夜间面条摊贩的经营
不懂会计不能成为真正的经营者
第一部  直接为经营服务的会计学
(实践的基本原则)
第一章  以现金为基础的经营
1.赚到的钱哪里去了?
2.是资产还是费用——叫卖香蕉的启示
3.在土表正中相扑
4.账面盈利却缺钱,有账无钱
第二章  贯彻一一对应原则
1.钱、物的流动与票据相对应
2.在美国的经验——销售与进货相对应
3.美国当地法人的会计审核
4.应收货款和应付货款的冲抵
5.“一一对应”和道德
第三章  彻底地实行筋肉坚实的经营
1.使用二手设备降低生产成本
2.坚持健全会计——陶瓷石块论
3.警惕固定费用的增加
4.不投机——额头流汗换取的利润才有价值
5.预算制度合理吗——即用即买
第四章  贯彻完美主义
1.宏观和微观
2.必须百分之百实现目标
3.严格核查以求完美
第五章  用双重确认的办法保护公司和员工
1.不让人犯罪的制度设计
2.双重确认的具体做法
第六章  提高核算效益
1.何为单位时间效益核算制度
2.追求附加价值的阿米巴经营
3.单位时间效益核算与会计的关联
4.作为管理会计报告的单位时间效益核算制度
5.依据售价还原成本
6.阿米巴经营与售价还原成本法中的成本
7.注入灵魂才能使单位时间效益核算制度生效
第七章  实行透明经营
……
第三部分  直接为经营服务的会计学之实践
(盛和塾经营问答)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