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1.3.1 研究思路
1.3.2 基本结构安排
1.4 本书可能的贡献
第2章 文献回顾与述评
2.1 文献回顾
2.1.1 透明度的影响因素
2.1.2 透明度的计量
2.1.3 透明度的经济后果
2.1.4 透明度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2.1.5 透明度对价值相关性的影响
2.1.6 透明度与企业价值的关系
2.2 对已有研究文献的评述
第3章 透明度的市场效应——基于深交所信息披露考评公告的研究
3.1 相关背景与样本选择
3.1.1 相关背景
3.1.2 样本选择
3.2 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3.2.1 “事件窗”和“估计窗”
3.2.2 正常收益与异常收益
3.3 实证结果与分析
3.3.1 总体分析
3.3.2 年度分析
3.3.3 公告内容变化的市场效应
3.4 结论及政策建议
3.4.1 基本结论与解释
3.4.2 制约因素与政策建议
第4章 财务报告透明度与投资者保护的理论分析
4.1 财务报告透明度概念的界定
4.1.1 透明度概念的出现
4.1.2 财务报告透明度的定义
4.1.3 财务报告透明度与相近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4.2 投资者保护的基础理论
4.2.1 投资者保护的契约论与法律论
4.2.2 信息不对称对投资者保护的影响
4.2.3 投资者保护与信息
4.3 财务报告透明度的投资者保护作用机理
4.3.1 财务会计信息的作用
4.3.2 财务报告透明度的投资者保护机制
4.4 投资者保护效应考察视角的选取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财务报告透明度的形成与评价
5.1 问题提出
5.2 财务报告透明度的形成和评价体系的构建
5.2.1 评价思路的选择
5.2.2 财务报告透明度的形成机制
5.2.3 财务报告透明度的评价体系
5.2.4 对评价项目的说明
5.3 评价体系的效度和信度
5.3.1 样本构成
5.3.2 研究步骤
5.3.3 实证结果与分析
5.3.4 对评价体系信度的检验
5.4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透明度的现状
5.4.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5.4.2 评价过程说明
5.4.3 财务报告透明度的现状分析
5.5 财务报告透明度的综合评价
5.5.1 对现有评价方法的评述
5.5.2 主成分分析法
5.5.3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5.5.4 计算过程
5.5.5 效度检验
5.5.6 与已有透明度评价方法的比较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财务报告透明度与盈余管理
6.1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6.1.1 假设提出
6.1.2 已有研究的局限
6.2 样本选择与研究设计
6.2.1 样本选择
6.2.2 变量设计
6.3 实证分析与结论
6.3.1 对盈余管理幅度的影响
6.3.2 对不同方向盈余管理的影响
6.3.3 对总体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
6.4 财务报告透明度与盈余管理的互动性
6.4.1 结构方程
6.4.2 模型设定
6.4.3 样本选取与数据
6.4.4 参数估计值
6.4.5 结果分析与讨论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财务报告透明度与价值相关性
7.1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7.1.1 信息观与计量观
7.1.2 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
7.1.3 假设提出
7.1.4 现有研究的局限
7.2 研究设计与样本选择
7.2.1 研究设计
7.2.2 样本选取与数据
7.3 实证结果与讨论
7.3.1 描述性统计
7.3.2 分组检验
7.3.3 多元回归方程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财务报告透明度与企业价值
8.1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8.1.1 研究假设
8.1.2 对已有研究的讨论
8.2 研究设计与样本选择
8.2.1 研究设计
8.2.2 样本选取与数据
8.3 实证结果与分析
8.3.1 描述性统计
8.3.2 多元回归方程检验
8.3.3 更进一步的讨论
8.4 本章小结
第9章 结论与启示
9.1 主要结论
9.2 若干启示
9.3 研究局限与后续研究方向
9.3.1 研究局限
9.3.2 后续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